关灯
护眼
字体:

一个男孩的心愿 A Boy with a Mission(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Ieringonasmall,almond-shapedbroochwasthewordMother。

ItwasMother’sDay,1946。Dorahadneverreceivedsuchagift;shehadherweddingring。Speechless,shesmiledradiantlyandgatheredhersonintoherarms。

1945年,12岁的鲁本·厄尔在一家商店橱窗里看到一件令他怦然心动的东西,但是——5美元——鲁本的口袋里可没这么多钱。他们家一周的食物也不到5美元。

鲁本又无法张口向父亲要钱。父亲马克·厄尔在加拿大纽芬兰的罗伯茨湾捕鱼,一家人就靠着他的这点微薄收入生活。他的母亲多拉,为了保证五个孩子的温饱,勤俭节约,恨不得将一个钱掰成两半花。

尽管如此,鲁本还是推开商店那扇破旧不堪的门,走了进去。他笔直地站在那里,身穿面粉袋改做的衬衫和洗得褪了色的裤子,却丝毫没有困窘之意。他告诉了店主他想要的东西,又补充说道:“但是我现在还没钱买它,您帮我预留一段时间好吗?”

“我会尽力的,”店主笑道,“这儿的人一般都没有太多的钱来买这种东西,一时半会儿还卖不出去。”

鲁本礼节性地摸了一下他的旧帽檐儿,然后径自走出店门。阳光下的罗伯茨湾海水在清新的微风吹拂下,泛着阵阵涟漪。鲁本大步流星地走着,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自己凑齐那5美元,不让任何人知道。

远处铁锤的重击声传到了鲁本的耳畔,他有了主意。

他循声跑到了一处建筑工地。罗伯茨湾的人喜欢用从本地一家工厂买来的钉子自己建造房屋,这些钉子都用麻袋来装。有时人们实在太忙,就会把麻袋随手丢弃,而鲁本知道,他可以以5分钱一条的价格把麻袋再卖回工厂。

那天,他去了凌乱的木材厂,把找来的两条麻袋卖给了那里装钉子的人。

男孩手里紧紧攥着卖麻袋得来的两个5分硬币,一路小跑奔回了家。那可是两公里的路程啊!

他家附近有座旧谷仓,是用来圈养山羊和鸡的。鲁本在那里找到一个锈迹斑斑的苏打铁罐,把两枚硬币扔了进去。然后,他爬上谷仓的阁楼,把铁罐藏在一堆散发着甜香味的干草下面。

鲁本回到家时已是晚饭时分。此时,父亲正坐在大餐桌旁摆弄着渔网,母亲在灶台边忙着准备晚饭。鲁本在桌旁坐了下来。

他望着母亲,笑了。夕阳的余晖透过窗子照进来,把母亲棕褐色的披肩发染成了金黄色。苗条、美丽的母亲是这个家的中心,她像胶水一样,把这个家紧紧地黏结在一起。

母亲有永远也干不完的家务活。她要用老式的“胜家”缝纫机为一家人缝缝补补,要做饭,烤面包,打理菜园,挤羊奶,还要用搓衣板洗衣服。可母亲是快乐的,在她看来,全家人的安康才是最重要的。

每天放学后做完家务,鲁本就在镇上搜寻装钉子的麻袋。只有两间教室的学校放暑假的那天,鲁本比任何人都高兴。现在,他有更多时间去完成他的使命了。

整个夏季,鲁本除了做家务——给菜园锄草、浇水以及砍柴、打水外,一直进行着他的秘密活动。

转眼间,菜园收获的季节到了。蔬菜被腌制装罐后储藏起来,此时,学校也开学了。不久,秋叶飘落,阵阵寒风从海湾吹来。鲁本在街头闲逛,努力寻找着他的宝贝麻袋。

他常常会饿着肚子,又冷又累,但是一想到商店橱窗里的那样东西,他又劲头十足起来。妈妈偶尔会问:“鲁本,你去哪儿啦?我们都等你吃饭呢!”

“我出去玩啦,妈妈。对不起。”

每到这时,多拉总会看着他,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心想:终究是男孩啊。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鲁本的精神也随之振奋。时候到了?他跑进谷仓里,爬上草垛取出铁罐,倒出硬币数起来。

他数了一遍又一遍,还差20美分。镇上哪儿还会有废弃的麻袋呢?他必须在天黑之前再找四条卖掉。

鲁本向沃特街跑去。

当鲁本赶到工厂时,太阳快落山了。收购麻袋的人正要锁门。

“先生!请先别锁门。”

那人转过身打量了一下鲁本,他脏兮兮的,满头大汗。

“明天再来吧,孩子。”

“求求您了,先生,我必须现在就把这几条麻袋卖掉——求您啦。”那人听出鲁本的声音在颤抖,他快哭了。

“你为何这么急着要这点儿钱呢?”

“这是个秘密。”

那人接过麻袋,从衣袋里掏出四枚硬币放到鲁本手中。鲁本轻声说了句“谢谢”,就转身跑回家去。

然后,他取出铁罐紧紧地抱着它,直奔那家商店。

“我有钱啦!”他郑重地对店主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