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美国梦(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消费升级。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是人类低层次的、最基本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高层次的需求。因此,人们的追求和消费总是从低到高不断升级的。

20世纪20年代不是填饱肚子的年代,而是收入增长、不断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时代,在所有高层次需求中,以精神需求为代表的自我实现需求是典型代表。精神需求最明显的领域,就是文体业的快速发展。

190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出现了第一家电影院,当时只需要支付5美分便可以看一场20分钟的电影。别小看这5美分,在那个人均日工资只有几美元的年代,成千上万位观影者支撑起了美国大大小小城市的5000家影院,5000家的规模可以称得上是影院帝国。

从吃饱穿暖到追求精神文化是一种消费升级,从看一场电影到追求巨幕影厅、豪华影院也是一种升级。20世纪初,很多地方出现的豪华电影院成为上流社会的宠儿,此时好莱坞崛起。1913年,世界上75%的电影都出自好莱坞,这里已经成为美国甚至电影的工场。“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电影业让人身心放松,流行歌曲、黑人轻歌舞剧和杂耍在全国流行。

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娱乐至死的年代一点也不夸张,爵士乐是地地道道的美国制造,随性的演唱、爵士和弦的音色让美国的年轻人爱不释手。体育方面,棒球、篮球、橄榄球等赛事逐步走向职业化道路,俱乐部和俱乐部之间的联赛逐渐成立。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动下,球星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同样是这个年代,广告业随着消费的兴起而日臻成熟,广告成为连接消费者和厂商之间的桥梁,它在逐渐引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产业升级。

汽车制造方面,福特公司的T型汽车在1908年投产,当年生产了10660辆就打破了美国汽车生产的纪录。1925年,每6个美国人就拥有一辆小汽车,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每100人才拥有一辆小汽车。

到了1929年,欧洲各国八成以上的汽车是美国制造,美国汽车工业的产值达到了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雇用的工人占全国人口的5%以上。

电气工业方面,美国工厂普遍进行设备的提升改造,电气化程度从1914年的30%增长到了1929年的70%,电气机器的产值从1923年的约12。9亿美元增长到了1929年的22。7亿美元左右。

收音机、电话和汽车已经开始普遍出现在美国人的家庭中。电力占总动力的比重,从1914年的39%增加到1927年的78%。1921年电冰箱对于大多数美国家庭还是新鲜玩意儿,8年后电冰箱的年产量则达到90万台以上,几乎成为每个家庭的标配。

1920年,只有9%的家庭拥有真空吸尘器,8%的家庭有电动洗衣机,而到了1930年,这两项数据分别达到30%、24%。1920年的统计资料都没有将无线电纳入统计范围,可是到了1925年,拥有无线电的美国家庭的比例已高达25%,1930年时这一比例上升到40%。[2]

除此之外,美国的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全国铁路网总里程超过当时欧洲铁路里程的总和,私人存款大幅增加,失业率保持低位,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美国的资本流向全世界……美国梦正在一步步实现。

用一句话表达20世纪20年代美国老百姓的心情,他们一定会由衷地说一句:“厉害了,我的美国!”

1929年刚刚上任的胡佛总统意气风发、指点江山:

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我们的生活和安定已达到了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有保障了。

消灭贫困,多么伟大的目标。就像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里所说,贫困是万恶之本。消除贫困是世界性难题,是全球性挑战,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

那个年代的胡佛总统喊出这样的目标,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十足的底气。

特别是在约翰·卡尔文·柯立芝(JohnCoolidge,Jr。)总统任期内,工人每小时工资增加8%,平均实际工资增长了11%。到了1928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比1914年增长约三分之一。与收入增加相反的是,工人的劳动时间缩减,每周平均劳动时间从47。3小时缩减为45。7小时。

从1923柯立芝担任美国总统,至1929年卸任,美国趁欧洲战后恢复发展经济之机,迅速向欧洲和全世界输出自己的商品和资本;在国内,技术和固定资本更新,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并应用,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经济迅速发展,因此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柯立芝在任期间,最高所得税由“一战”期间的77%降低到25%,1927年时只有2%的人口需要交纳联邦所得税,美国的生产率在1923年至1929年每年增长近4%,到了1929年,美国在全世界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比重已经达到48。5%,超过了英国、法国、德国三者的总和,这是最好的时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