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第9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跟爷爷回家,抓个鸭子烧上。”

我想:不掉井的鸭子,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规规矩矩贴起黄泥来让烧呢?于是我从祖父的身上往下挣扎着,喊着:

“我要掉井的。我要掉井的。”

祖父几乎抱不住我了。

【注释】

[1]谎花:植株的雄性花,不能结果。南瓜、丝瓜、黄瓜、香瓜、西瓜等植物都开有谎花。

[2]家雀:即麻雀。这种鸟多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活动,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

[3]铁火剪子:又叫火钳,中国旧时日常生活用具,用来夹取炙热的柴、炭。

[4]地榇:此处指一种箱形的桌子。

[5]躺箱:也叫“堂箱”。旧时中国东北人家的重要家具,是一种平放的长方形柜子,上面有揭盖。

[6]地长桌:旧时中国东北人家的家具,比放在炕上的桌子长大,一般陈列在堂屋。

[7]太师椅:源自中国宋代的一种以官职为名的扶手椅,形制一直在变化。清代以后,扶手椅中凡形体较大、庄重而华贵的都冠以此名。

[9]玩艺:同“玩意”。

[10]花丝线:彩色的丝线。

[11]香荷包:中国古代又称为香缨、香囊、佩帏、容臭,是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起初用来装中草药香料,也用来装小物品或作装饰之用。

[12]搭腰:这里指腰带。在中国东北俗语中,一种用皮条或绳子做成的车具与之同名。

[13]裤腿:裤子穿在两腿上的筒状部分,中国旧时家庭主妇会用它替换裤子上磨坏的部分。

[14]马蹄袖:满族服饰特有的一种袖子,就是在本来就比较狭窄的袖口的前边,再接一个半圆形的“袖头”,因为形状像“马蹄”,所以人们都叫它“马蹄袖”,满族人则称它为“哇哈”。

[15]观音粉:此处指裁剪衣服时用来画线的粉块(性质同粉笔,由熟石膏粉加水搅拌、灌入模型后凝固成的条状物)。以上铜环竹尺等物都是缝纫用具。

[16]水胶:用动物的韧带、皮肤、骨骼熬制出来的半透明物,中国传统木工用来黏合木板,用时需要用水煮化。因为操作麻烦,现在已很少使用。

[17]鬼子红:一种绿色晶体,遇水变成紫红色,主要用于印染。在中国东北民间作为偏方用于治疗口疮(即口腔溃疡)及表皮溃疡急性胃病。

[18]大绿:又名石绿,来源于碳酸盐类矿物孔雀石的矿石,可作中药。

[19]葡蔓藤的手镯:这里可能是指用葡萄藤做的手镯。中国旧时流行各种藤制手镯,葡萄藤手镯是其中最廉价的。

[20]饽饽:“饽饽“是满语词汇。满族把一切干粮类食品都叫做饽饽。

[21]酱缸: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制作酱菜、蘸酱的容器,在东北地区尤其普及,有“家家户户有酱缸”一说。

[22]《千家诗》:由宋代谢枋得《重定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是中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

[23]按:此诗为宋代苏轼的七言诗《花影》,第一句为“重重叠叠上瑶台”。文中小女孩不知道瑶台是什么,念成“楼台”。

[24]西沥忽通:稀里糊涂的谐音。文中小女孩不懂诗义,所以循音乱念。

[25]鬓毛:指鬓角的头发。文中爷爷给小女孩解释成胡子虽然有误却也说得通,更显得爷爷可爱。

[26]大襟:中式衣袍从外面盖住底襟的衣服前面部分。

[27]韭菜花:即韭花酱,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民间自制酱料,在中国南方某些地区也有同名酱料。

[28]秫秆:即秫秸秆,指去掉穗之后的高粱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