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第9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喂着小的,带着大的,他该担水,担水,该拉磨,拉磨。

(早晨一起来,一开门,看见邻人到井口去打水的时候,他总说一声:

“去挑水吗!”

(若遇见了卖豆腐的,他也说一声:

“豆腐这么早出锅啦!”)

他在这世界上,他不知道人们都用悲伤绝望的眼光来看他,他不知道他已经处在了怎样的一种艰难的境地。他不知道他自己已经完了。他没有想过。

他虽然也有悲哀,他虽然也常常满满含着眼泪,但是他一看见他的大儿子会拉着小驴饮水了,他就立刻把那含着眼泪的眼睛笑了起来。

他说:

“慢慢的就中用了。”

他的小儿子,一天一天的喂着,越喂眼睛越大,胳臂,腿,越来越瘦。

(在别人的眼里,这孩子非死不可。这孩子一直不死,大家都觉得惊奇。

(到后来大家简直都莫名其妙了,对于冯歪嘴子的这孩子的不死,别人都起了恐惧的心理,觉得,这是可能的吗?这是世界上应该有的?)

但是冯歪嘴子,一休息下来就抱着他的孩子。天太冷了,他就烘了一堆火给他烤着。那孩子刚一咧嘴笑,那笑得才难看呢,因为又像笑,又像哭。其实又不像笑,又不像哭,而是介乎两者之间的那么一裂嘴。

但是冯歪嘴子却喜欢得不得了了。

他说:

“这小东西会哄人了。”

或是:

“这小东西懂人事了。”

(那孩子到了七八个月才会拍一拍掌,其实别人家的孩子到七八个月,都会爬了,会坐着了,要学着说话了。冯歪嘴子的孩子都不会,只会拍一拍掌,别的都不会。)

冯歪嘴子一看见他的孩子拍掌,他就眉开眼笑的。

他说:

“这孩子眼看着就大了。”

(那孩子在别人的眼睛里看来,并没有大,似乎一天更比一天小似的。因为越瘦那孩子的眼睛就越大,只见眼睛大,不见身子大,看起来好像那孩子始终也没有长一般的。那孩子好像是泥做的,而不是孩子了,两个月之后,和两个月之前,完全一样。两个月之前看见过那孩子,两个月之后再看见,也绝不会使人惊讶,时间是快的,大人虽不见老,孩子却一天一天的不同。

(但是冯歪嘴子却不这样的看法,他看他的孩子是一天比一天大。

(大的孩子会拉着小驴到井边上去饮水了。小的会笑了,会拍手了,会摇头了。给他东西吃,他会伸手来拿。而且小牙也长出来了。

(微微的一裂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

【注释】

[1]黄瓜子拌高粱醋:一味民间偏方。黄瓜子是一味中药,有续筋接骨、补钙的疗效,主治骨折筋伤;高粱醋在这里用于辅助解毒作用。

[2]唱唱本:唱本指写有戏曲唱词的小册子,这里是指冯歪嘴子对着唱本唱戏。

[3]风车:指风谷车,是中国民间的一种木制传统农具,主要用来去除谷类农作物实中杂质、瘪粒、秸秆屑等。

[4]黄米黏糕:又叫黄米年糕,一种民间传统食物。中国北方多在农历年前后制作,作为上贡祖先的祭祀物。这种食物的制作主要原料是黍米(俗称黄米)磨成的粉、大枣和红芸豆。

[5]单轮车:指独轮车,俗称手推车,是一种以人力推动的小型运载工具,便于在崎岖路面行进,是一种轻便的运物、载人工具。这种人力运输工具和毛驴运输一样,在中国旧时北方非常普及。

[6]猫三狗四:民间俗语,意思是猫怀孕期为三个月,狗的怀孕期为四个月。这里是贬义地指王大姐生小孩儿的事情。

[7]觉景:方言,又叫觉警儿,指心里有所觉察。

[8]气性:方言,指生气后一时不易消除的脾气。

[9]吹风的:指编小道消息的人。

[10]把眼的:指偷看的人。

[11]跑线的:指走动传递小道的人。

[12]国货展览会:中国旧时指以中国产品为展品的展览会,场面非常热闹。

[13]灵头幡:幡,指用竹竿跳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灵头幡是中国旧时传统丧葬用品,纸制,一般由死者的长子举着走在出殡队伍的前面,最后会烧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