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香异02(第4页)
孙亮【孙亮:三国吴废帝孙亮(243—260)。孙权少子。孙权死后继位。在位七年。为臣下孙琳废黜,自杀身亡,终年十八岁。】作绿琉璃屏风,甚薄而莹彻,每于月下清夜舒之。常宠四姬,皆振古绝色,一名朝姝,二名丽居,三名洛珍,四名洁华。使四人坐屏风内,而外望之了无隔碍,惟香气不通于外。为四人合四气香,殊方异国所出,凡经践蹑【践蹑:踩踏,行走。】、宴息【宴息:休息。】之处,香气沾衣,历年弥盛,百浣不歇,因名曰百濯香【百濯香:这里的意思是说洗了百次还有香味,所以称“百濯香”。】。或以人名香,故有朝姝香、丽居香、洛珍香、洁华香。亮每游,此四人皆同与席来侍,皆以香名前后为次,不得乱之,所居室名“思香媚寝”。(《拾遗记》)
[160]孙亮:三国吴废帝孙亮(243—260)。孙权少子。孙权死后继位。在位七年。为臣下孙琳废黜,自杀身亡,终年十八岁。
[161]践蹑:踩踏,行走。
[162]宴息:休息。
[163]百濯香:这里的意思是说洗了百次还有香味,所以称“百濯香”。
西域奇香
韩寿【韩寿:西晋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字德真。官至散骑常侍、河南尹。元康初卒。生的儿子名“谧”,后来过继给了贾家。】为贾充【贾充:217—282,字公闾,魏晋时平阳郡襄陵(今山西襄汾)人,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因此深得司马氏信任,是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这里嫁给韩寿的是他的小女儿贾午。他的大女儿贾褒嫁给齐王司马攸;他另外一个女儿嫁给晋惠帝司马衷,就是西晋历史上著名的皇后贾南风。】司空掾【司空掾:这里指的是司空府的属官,贾充后来曾任司空。】,充女窥见寿而悦焉,因婢通殷勤,寿踰垣【踰垣:跳墙。】而至。时西域有贡奇香,一着人经月不歇,帝以赐充。其女密盗以遗寿。后充与寿宴,闻其芬馥,意知女与寿通,遂秘【秘:秘而不宣。】之,以女妻寿。(《晋书·贾充传》)
[164]韩寿:西晋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字德真。官至散骑常侍、河南尹。元康初卒。生的儿子名“谧”,后来过继给了贾家。
[165]贾充:217—282,字公闾,魏晋时平阳郡襄陵(今山西襄汾)人,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因此深得司马氏信任,是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这里嫁给韩寿的是他的小女儿贾午。他的大女儿贾褒嫁给齐王司马攸;他另外一个女儿嫁给晋惠帝司马衷,就是西晋历史上著名的皇后贾南风。
[166]司空掾:这里指的是司空府的属官,贾充后来曾任司空。
[167]踰垣:跳墙。
[168]秘:秘而不宣。
韩寿余香
唐晅【唐晅:唐朝晋昌(今甘肃安西)人。此事为开元年间事。《全唐诗》附有《唐晅悼妻诗》。】妻亡,悼念殊甚,一夕复来相接如平生,欢至天明。诀别整衣,闻香郁然,不与世同。晅问:此香何方得?答言:韩寿余香。(《广艳异编》【《广艳异编》:此事见于《太平广记·卷第三百三十二·鬼十七》。】)
[169]唐晅:唐朝晋昌(今甘肃安西)人。此事为开元年间事。《全唐诗》附有《唐晅悼妻诗》。
[170]《广艳异编》:此事见于《太平广记·卷第三百三十二·鬼十七》。
罽宾国香
咸通中,崔安潜【崔安潜:晚唐大臣,字进之,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人。历忠武、西川二镇节度使。乾符中,迁河南尹、剑南西川节度使。黄巢起义时,从僖宗至蜀,以功加检校侍中。还京,卒于太子太傅任上。】以清德峻望【峻望:崇高的声望。】为镇时风【时风:当时的社会风气。】,宰相杨收【杨收:字藏之,祖籍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出生于姑苏(今江苏苏州)。会昌元年(841)进士。唐懿宗咸通四年(863),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拜相。】师重焉。杨召崔饮宴,见厅馆铺陈华焕,左右执事皆双环珠翠。前置香一炉,烟出成楼台之状。崔别闻一香气,似非炉烟及珠翠所有者。心异之,时时四顾,终不谕【谕:明白。】。香气移时,杨曰:“相公意似别有所瞩。”崔公曰:“某觉一香气异常酷烈。”杨顾左右,令于厅东间阁子内缕金案上取一白角碟子盛一漆球子呈崔曰:“此是罽宾国香”。崔大奇之。(《卢氏杂记》【《卢氏杂记》:唐笔记,卢言撰。原书早佚,部分存于《太平广记》等书中。卢言,晚唐时洛阳人,曾任大理卿。】)
[171]崔安潜:晚唐大臣,字进之,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人。历忠武、西川二镇节度使。乾符中,迁河南尹、剑南西川节度使。黄巢起义时,从僖宗至蜀,以功加检校侍中。还京,卒于太子太傅任上。
[172]峻望:崇高的声望。
[173]时风:当时的社会风气。
[174]杨收:字藏之,祖籍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出生于姑苏(今江苏苏州)。会昌元年(841)进士。唐懿宗咸通四年(863),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拜相。
[175]谕:明白。
[176]《卢氏杂记》:唐笔记,卢言撰。原书早佚,部分存于《太平广记》等书中。卢言,晚唐时洛阳人,曾任大理卿。
西国异香
僧守亮【守亮:唐代上元瓦官寺僧,因为《周易》方面的精深研究而被李德裕所信敬并从学。】通周易,李衡公【李衡公:《唐语林》原作“李卫公”,指唐代名相李德裕。李德裕曾被封卫国公,故称“李卫公”。故事发生当时李德裕在浙西节度使任上。李德裕(787—850),字文饶,小字台郎,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礼敬之。亮终时,卫国【卫国:这里还是指李德裕,李德裕率宾客去寺院致祭,李德裕虽被封卫国公,但不宜称“卫国”,或有脱字。】率宾客致祭。
适有南海使送西国异香,公于龛前焚之。其烟如弦,穿屋而上,观者悲敬。
(《语林》【《语林》:我国古籍中称《语林》的不止一种。这里说的是《唐语林》。《唐语林》,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王谠撰。此书仿《世说新语》体例编次辑录唐人遗事逸闻,故名。】)
[177]守亮:唐代上元瓦官寺僧,因为《周易》方面的精深研究而被李德裕所信敬并从学。
[178]李衡公:《唐语林》原作“李卫公”,指唐代名相李德裕。李德裕曾被封卫国公,故称“李卫公”。故事发生当时李德裕在浙西节度使任上。李德裕(787—850),字文饶,小字台郎,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
[179]卫国:这里还是指李德裕,李德裕率宾客去寺院致祭,李德裕虽被封卫国公,但不宜称“卫国”,或有脱字。
[180]《语林》:我国古籍中称《语林》的不止一种。这里说的是《唐语林》。《唐语林》,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王谠撰。此书仿《世说新语》体例编次辑录唐人遗事逸闻,故名。
香玉辟邪【辟邪: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有两角。】
唐肃宗【唐肃宗:李亨(711—762)。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乱后继位,在位五年(756—762)。】赐李辅国【李辅国:704—762,本名静忠,少为阉,入宫侍皇太子李亨(即唐肃宗),因辅佐太子李亨继位之功,擢为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司马,掌握兵权,遂改名辅国,唐肃宗、代宗时权倾一时,后遇刺身亡。】香玉辟邪二,各高一尺五寸,奇巧殆非人间所有。其玉之香可闻于数百步,虽锁于金函石匮【金函石匮:金匣石柜。】,终不能掩其气。或以衣裾【裾:衣服的前后襟。】误拂,则芬馥经年,纵浣濯数四,亦不消歇。辅国尝置于座侧,一日方巾栉【巾栉:巾和梳篦。泛指盥洗用具,引申指盥洗。】,而辟邪忽一大笑一悲号。辅国惊愕失据,而冁【冁:音,笑。】然者不已,悲号者更涕泗交下。辅国恶其怪,碎之如粉。其辅国所居里巷酷烈【酷烈:指香气特别浓烈。】,弥月犹在,盖舂之为粉而愈香故也。不周岁而辅国死焉。初碎辟邪时,辅国嬖孥【嬖孥:宠爱的奴婢。】慕容宫人知异常香,尝私隐屑二合,鱼朝恩【鱼朝恩:722—770年,泸州泸川(今四川泸县)人。天宝末年净身入宫,颇得唐肃宗李亨信用,不断升迁,永泰年间,封为郑国公,权倾朝野,后被代宗处死。】以钱三十万买之。及朝恩将伏诛,其香化为白蝶,升天而去。(《唐书》【分为新旧唐书,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
[181]辟邪: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有两角。
[182]唐肃宗:李亨(711—762)。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乱后继位,在位五年(756—762)。
[183]李辅国:704—762,本名静忠,少为阉,入宫侍皇太子李亨(即唐肃宗),因辅佐太子李亨继位之功,擢为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司马,掌握兵权,遂改名辅国,唐肃宗、代宗时权倾一时,后遇刺身亡。
[184]金函石匮:金匣石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