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十二 印篆诸香下(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卷二十二印篆诸香(下)

五夜香刻【五夜香刻:旧时将一夜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谓之五夜,又谓五鼓、五更。香刻是以燃香来记录时间的设置。《陈氏香谱》误为“五香夜刻”。从下文香刻图画的说明可知,此香刻是宋代沈立在任宣州知州(知宣城郡)时所刻。沈立即是宋代《香谱》中“沈谱”的作者,参见前“沈谱”条。沈立是北宋大臣,不仅精于香事,对水利河防也颇有研究,著有《河防通议》。又藏书颇丰,可称藏书家。从此处看,他对古代的计时器也有很深的研究。】(宣州石刻)

穴壸为漏【穴壸为漏:在壶上打孔制成漏壶以计时。早期的漏壶是用铜壶盛水,壶底穿一个小洞,壶中插一杆标竿,它的上面刻有度数。壶里的水逐渐滴漏下去,箭上的度数陆续显现,用它来计时。后来逐渐发展为更为复杂的成套的漏壶。漏壶也分为:观测容器内的水漏泄减少情况来计量时间,叫作泄水型漏壶;另一种是观测容器(底部无孔)内流入水增加情况来计量时间,叫作受水型漏壶。后期以受水型漏壶为主。】,浮木为箭【浮木为箭:指刻漏上指示時間的標尺。刻漏分为沉箭漏和浮箭漏,这里指后者。浮箭漏是由两只漏壶组成:一只是播水壶(亦称供水壶或泄水壶);另一只是受水壶,壶内装有指示时刻的箭尺,故通常称为箭壶。箭壶承接由播水壶流下的水,随着壶内水位的上升,安在箭舟上的箭尺随之上浮,所以称作浮箭漏。】,自有熊氏【有熊氏:黄帝之号,指黄帝。】以来尚矣,三代【三代:夏、商、周三朝。】两汉迄今遵用,虽制有工拙而无以易此。国初得唐朝水秤,作用精巧,与杜牧【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宣润【宣润:杜牧曾探访高人,对刻漏进行过深入研究,且亲自实践造出水平很高的刻漏。杜牧著有《造池州城楼刻漏记》,简要介绍了他在池州造刻漏的前后经历。其中言及,他造刻漏之法得之于处士王易简,王易简曾奉唐宗室曹王李皋之命造刻漏。这里的宣润指的是杜牧曾任职的宣州和曾经过并留下名句的润州。杜牧是否在这两个地方造过刻漏还不太清楚。】

秤漏【秤漏:秤漏是刻漏的一种,由北魏道士李兰创制,用杆秤称量流入受水壶中水的重量,以之计量时间,精度比之前浮漏高,为隋唐至宋的主要计时器之一。杜牧所制是否是秤漏,并不能确定。】颇相符合。后燕肃【燕肃:燕肃(960—1040)字穆之,北宋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官至礼部侍郎。燕肃学识渊博,精通天文物理,发明指南车、记里鼓、莲花漏等。著有《海潮论》,绘制《海潮图》以说明潮汐原理。燕肃同时也工诗善画,是文人画的先驱人物。】龙图【龙图:燕肃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以礼部尚书致仕,人称“燕龙图”。】守梓州【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一带。】作莲花漏【莲花漏:莲花漏南北朝时已有,燕肃加以改进,大大提高了精确度。仁宗年间在全国推广使用,广受好评。】上进,近又吴僧瑞新【瑞新:不详,北宋金山寺有僧瑞新,重建金山寺建筑,善作诗,时间地点与此接近,不知是否即此。《释门正统》:“推穷理道。则有沙门瑞新之壶。”也提到了瑞新制秤漏事。】创杭湖等州秤漏,例皆疏略。庆历戊子年【庆历戊子年:公元1048年(宋仁宗时)。】初,预班朝【班朝:朝廷按官位排秩序,也指朝廷官员。】十二日【十二日:三本作“十二日”。《陈氏香谱》作“十二月”。】,起居【起居:唐代门下省起居郎、中书省起居舍人省称。宋代亦作为起居郎、起居舍人省称,也可泛指修起居注的官员。】退宣,许百官于朝堂观新秤漏,因得详观而默识焉。始知古今之制都未精究,盖少第二秤之水奁【水奁:装水的匣子。从“第二秤”的说法看,这个秤漏是多级的。】,致漏滴有迟速也。亘古之阙【阙:空缺、缺憾。】,由我朝构求【构求:三本作“构求”。构求:谋求。《陈氏香谱》作“讲求”。讲求:喜好,重视。】而大备邪。尝率愚短【愚短:愚钝无能(之人)。谦辞。】窃仿成法,施于婺睦二州【婺睦二州:婺州和睦州。婺州,隋开皇九年(589)分吴州置,治所在吴宁县(今浙江金华市)。辖境相当今浙江金华江、衢江流域各市县地。大业初改为东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婺州,垂拱二年(686)后辖境缩小至今浙江省金华江流域及兰溪、浦江诸市县地。睦州,隋仁寿三年(603)置,治所在新安县(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威坪岛附近)。辖境相当今浙江淳安、桐庐二县地。大业三年(607)改遂安郡,徙治雉山县(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唐武德四年(621)复为睦州。万岁通天二年(697)移治建德县(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辖境相当今浙江建德、淳安、桐庐等市县地。北宋宣和三年(1121)改为严州。】鼓角楼。熙宁癸丑【熙宁癸丑:公元1073年,宋神宗时。】岁大旱,夏秋愆雨【愆雨:久旱无雨。】,井泉枯竭,民用艰饮,时待次【待次:旧时指官吏授职后,依次按照资历补缺。】梅溪【梅溪:称梅溪之地甚多,这里概指浙江湖州之梅溪。】,始作百刻香印以准昏晓,又增置五夜香刻如左。

[1]五夜香刻:旧时将一夜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谓之五夜,又谓五鼓、五更。香刻是以燃香来记录时间的设置。《陈氏香谱》误为“五香夜刻”。从下文香刻图画的说明可知,此香刻是宋代沈立在任宣州知州(知宣城郡)时所刻。沈立即是宋代《香谱》中“沈谱”的作者,参见前“沈谱”条。沈立是北宋大臣,不仅精于香事,对水利河防也颇有研究,著有《河防通议》。又藏书颇丰,可称藏书家。从此处看,他对古代的计时器也有很深的研究。

[2]穴壸为漏:在壶上打孔制成漏壶以计时。早期的漏壶是用铜壶盛水,壶底穿一个小洞,壶中插一杆标竿,它的上面刻有度数。壶里的水逐渐滴漏下去,箭上的度数陆续显现,用它来计时。后来逐渐发展为更为复杂的成套的漏壶。漏壶也分为:观测容器内的水漏泄减少情况来计量时间,叫作泄水型漏壶;另一种是观测容器(底部无孔)内流入水增加情况来计量时间,叫作受水型漏壶。后期以受水型漏壶为主。

[3]浮木为箭:指刻漏上指示時間的標尺。刻漏分为沉箭漏和浮箭漏,这里指后者。浮箭漏是由两只漏壶组成:一只是播水壶(亦称供水壶或泄水壶);另一只是受水壶,壶内装有指示时刻的箭尺,故通常称为箭壶。箭壶承接由播水壶流下的水,随着壶内水位的上升,安在箭舟上的箭尺随之上浮,所以称作浮箭漏。

[4]有熊氏:黄帝之号,指黄帝。

[5]三代:夏、商、周三朝。

[6]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7]宣润:杜牧曾探访高人,对刻漏进行过深入研究,且亲自实践造出水平很高的刻漏。杜牧著有《造池州城楼刻漏记》,简要介绍了他在池州造刻漏的前后经历。其中言及,他造刻漏之法得之于处士王易简,王易简曾奉唐宗室曹王李皋之命造刻漏。这里的宣润指的是杜牧曾任职的宣州和曾经过并留下名句的润州。杜牧是否在这两个地方造过刻漏还不太清楚。

[8]秤漏:秤漏是刻漏的一种,由北魏道士李兰创制,用杆秤称量流入受水壶中水的重量,以之计量时间,精度比之前浮漏高,为隋唐至宋的主要计时器之一。杜牧所制是否是秤漏,并不能确定。

[9]燕肃:燕肃(960—1040)字穆之,北宋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官至礼部侍郎。燕肃学识渊博,精通天文物理,发明指南车、记里鼓、莲花漏等。著有《海潮论》,绘制《海潮图》以说明潮汐原理。燕肃同时也工诗善画,是文人画的先驱人物。

[10]龙图:燕肃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以礼部尚书致仕,人称“燕龙图”。

[11]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一带。

[12]莲花漏:莲花漏南北朝时已有,燕肃加以改进,大大提高了精确度。仁宗年间在全国推广使用,广受好评。

[13]瑞新:不详,北宋金山寺有僧瑞新,重建金山寺建筑,善作诗,时间地点与此接近,不知是否即此。《释门正统》:“推穷理道。则有沙门瑞新之壶。”也提到了瑞新制秤漏事。

[14]庆历戊子年:公元1048年(宋仁宗时)。

[15]班朝:朝廷按官位排秩序,也指朝廷官员。

[16]十二日:三本作“十二日”。《陈氏香谱》作“十二月”。

[17]起居:唐代门下省起居郎、中书省起居舍人省称。宋代亦作为起居郎、起居舍人省称,也可泛指修起居注的官员。

[18]水奁:装水的匣子。从“第二秤”的说法看,这个秤漏是多级的。

[19]阙:空缺、缺憾。

[20]构求:三本作“构求”。构求:谋求。《陈氏香谱》作“讲求”。讲求:喜好,重视。

[21]愚短:愚钝无能(之人)。谦辞。

[22]婺睦二州:婺州和睦州。婺州,隋开皇九年(589)分吴州置,治所在吴宁县(今浙江金华市)。辖境相当今浙江金华江、衢江流域各市县地。大业初改为东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婺州,垂拱二年(686)后辖境缩小至今浙江省金华江流域及兰溪、浦江诸市县地。睦州,隋仁寿三年(603)置,治所在新安县(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威坪岛附近)。辖境相当今浙江淳安、桐庐二县地。大业三年(607)改遂安郡,徙治雉山县(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唐武德四年(621)复为睦州。万岁通天二年(697)移治建德县(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辖境相当今浙江建德、淳安、桐庐等市县地。北宋宣和三年(1121)改为严州。

[23]熙宁癸丑:公元1073年,宋神宗时。

[24]愆雨:久旱无雨。

[25]待次:旧时指官吏授职后,依次按照资历补缺。

[26]梅溪:称梅溪之地甚多,这里概指浙江湖州之梅溪。

百刻香印【百刻香印:依下文说明,百刻香法是沈立得之于广德吴正仲并记录下来的。】

百刻香印以坚木为之,山梨【山梨:指山梨木,又称楟。以其野生山中,与梨同类,故称。古代山梨木涉及范围很广,广义上包括很多非梨属硬木,如花梨、铁梨等。】为上,楠樟【楠樟:楠木和樟木。】次之。其厚一寸【一寸:关于宋代尺寸,宋代一尺大约为30~32厘米,十尺一丈,一尺十寸,一寸十分。宋代除了官尺,各地还有私造尺,与官尺长度有所不同,一般文献以官尺为准。】二分,外径一尺一寸,中心径一寸,无余用文处,分十二界迂曲其文【迂曲其文:纹路迂回曲折。】。横路二十一重,路皆阔一分半,锐其上【锐其上:三本皆作“锐其上”,《陈氏香谱》作“鋔其上”,鋔意牵引。】,深亦如之【深亦如之:深也是一分半。】。每刻长二寸四分,凡一百刻通长二百四十分,每时率二尺,计二百四十寸。凡八刻,三分刻之一,其近中狭处六晕相属【相属:相连接。】:亥子也、丑寅也、卯辰也、巳午也、未申也、酉戍也,阴尽以至阳也(戍之末则入亥,以上六长晕外各相连)。阳时【阳时:与一般所指六阳时“子、丑、寅、卯、辰、巳、午”不同,这里六阳时指“子、寅、辰、午、申、戌”六个时辰,这六个时辰,香的行进路线是从内圈向外烧的。】六皆顺行,自小以入大,从微至著也。其向戍亥,阳终以入阴也(亥之末则至子,以上六狭处内各相连)。阴时【阴时:指“丑、卯、巳、未、酉、亥”六个时辰,香的行进路线是从外圈向里烧。】六皆逆行,从大以入小,阴生阳减也。并无断际,犹环之无端也。每起火,各以其时,大抵起午正【午正:正午十二时。】(第三路近中是),或起日出(视历日日出卯初卯正几刻【这句是说如果按从日出开始算,就要根据历书来看日出的时间具体是什么时候。卯初卯正,古代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分为八刻(每刻十五分钟),前四刻为初,后四刻为正。就卯时而言,卯初就是5点至6点,卯正就是6点至7点。“卯初”三本作“卯视”,依《陈氏香谱》作“卯初”。】),不定断际,起火处也。

[27]百刻香印:依下文说明,百刻香法是沈立得之于广德吴正仲并记录下来的。

[28]山梨:指山梨木,又称楟。以其野生山中,与梨同类,故称。古代山梨木涉及范围很广,广义上包括很多非梨属硬木,如花梨、铁梨等。

[29]楠樟:楠木和樟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