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八 凝合花香(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27]韩魏公浓梅香:参见前“魏公香”、“僧作笑兰香”条。

[28]黑角沉:黑色角状沉香,沉香之上品。《本草纲目》:“角沉黑润,黄沉黄润。”

[29]一钱:《陈氏香谱》作“一分”。

[30]郁金:这里指姜科植物郁金。参见前“郁金香”条,及郁金香部分内容及考释。

[31]五分:《陈氏香谱》作“半分”。

[32]麦麸炒赤色:指在麦麸中炒成赤色。

[33]韶粉:又称粉锡,铅粉,为用铅加工的制成的醋酸铅。因产于广东旧韶州府境,故又称韶粉。又称胡粉、朝粉,可用于绘画或者敷面用,亦作为外丹和中医用药。

[34]洪上座:指洪刍。

[35]潭:指潭州。隋开皇九年(589)改湘州置,治所在长沙县(今湖南长沙市)。辖境相当今湖南长沙、株洲、湘潭、益阳、浏阳、湘乡、醴陵等市县地。五代楚改为长沙府,北宋复为潭州,辖境略有扩大。

[36]碧湘门:三本皆作“碧厢门”误,依《陈氏香谱》应作“碧湘门”。碧湘门是宋代长沙府城(位于今湖南长沙市)的西门。

[37]舟中:三本脱“中”字。

[38]衡岳:三本作“衝岳”,误,依《陈氏香谱》应作:“衡岳”,仲仁常住在衡州。

[39]花光仲仁:指花光寺仲仁长老。北宋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住衡州(治今湖南衡阳)。出家为僧,自号华光长老。善画墨梅,后人尊为“墨梅始祖”。

[40]二幅:《陈氏香谱》作“二枝”。指的也是画。

[41]聚观于灯下:三本皆脱“灯”字,据《陈氏香谱》补之。

[42]发囊:《陈氏香谱》作“发谷董囊”,谷董,指杂物,谷董囊是盛放各种小东西的袋子。

[43]嫩寒:轻寒。

[44]韩忠献:即韩琦,见“韩魏公”条。

[45]小谴:小罪。

[46]三本脱“为返魂梅”四字。据《陈氏香谱》补之。

《香谱补遗》所载,与前稍异,今并录之

腊沉一两龙脑五分【依《陈氏香谱》,这里的五分是半钱。后面麝香与此相同。】麝香五分定粉二钱郁金【郁金:此处概为藏红花。】五钱腊茶末二钱鹅梨二枚白蜜二两

右先将梨去皮,姜擦梨上【依《陈氏香谱》此处应作“用姜擦子擦碎细”。所谓“姜擦子”,是用来把姜擦成碎末的器具,类似现在擦姜末蒜蓉的器具。《香乘》可能未能理解“姜擦子”的意思,误以为是用姜擦梨。】,捣碎旋扭汁,与蜜同熬过,在一净盏内,调定粉、茶、郁金香末,次入沉香、龙脑、麝香,和为一块,油纸裹,入磁盒内,地窨半月取出,如欲遗人,圆如芡实,金箔为衣,十圆作贴【贴:量词,指一份。常用于中药。】。

[47]依《陈氏香谱》,这里的五分是半钱。后面麝香与此相同。

[48]郁金:此处概为藏红花。

[49]依《陈氏香谱》此处应作“用姜擦子擦碎细”。所谓“姜擦子”,是用来把姜擦成碎末的器具,类似现在擦姜末蒜蓉的器具。《香乘》可能未能理解“姜擦子”的意思,误以为是用姜擦梨。

明末清初褐青玉饕餮纹簋式炉

清铜胎掐丝珐琅龙纹香炉

[50]贴:量词,指一份。常用于中药。

笑梅香三

笑梅香一

榅桲【榅桲:蔷薇科,榅桲属植物榅桲(ill。),灌木或小乔木。唐宋时作为食用水果,以关陕、沙苑(陕西大荔)所出为佳。因气味芳香,可置衣箱中。果实可入药。】二个檀香五钱沉香三钱金颜香四钱麝香一钱【《陈氏香谱》作“二钱半”。】

右将榅桲割破顶子,以小刀剔去瓤并子,将沉香、檀香为极细末入于内,将原割下项子盖着,以麻缕【麻缕:麻线。】缚定,用生面一块裹榅桲在内,慢火灰烧【慢火灰烧:炮制方法,置热灰中。三本作“慢灰火烧”,依《陈氏香谱》,应作“慢火灰烧”,指放在热灰中以微火烧,为炮制方法。】,黄熟为度,去面不用,取榅桲研为膏。别将麝香、金颜香研极细,入膏内相和,研匀,雕花印脱【雕花印脱:《陈氏香谱》作“以木雕香花子印脱”。】,阴干烧之。

[51]榅桲:蔷薇科,榅桲属植物榅桲(ill。),灌木或小乔木。唐宋时作为食用水果,以关陕、沙苑(陕西大荔)所出为佳。因气味芳香,可置衣箱中。果实可入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