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七 法和众妙香四(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卷十七法和众妙香(四)

黄太史四香【黄太史四香:此四香并非黄庭坚首创,但黄庭坚详细研究记录并加以发挥,对后世影响深远,故称为“黄太史四香”。】

意和香

沉檀为主。每沉一两半【《陈氏香谱》作“二两半”。】,檀一两。斫小博骰【博骰:赌博用的骰子。这里指切的大小。】体,取榠樝液渍之,液过指许,浸三日乃煮【《陈氏香谱》作“乃煮沥”,四库本、汉和本作“及煮泣”,无碍庵本作“及煮干”。】,沥其液,温水沐之【三本《香乘》作“湿水浴之”,《陈氏香谱》作“温水沐之”。应以《陈氏香谱》为是。】。紫檀为屑,取小龙【小龙:指宋代建茶“小龙团”。】茗末一钱,沃汤【沃汤:倒入热水。沃,浇。】和之,渍晬时【渍晬时:三本皆作“渍碎时”,误,据《陈氏香谱》应为“渍晬时”,指浸泡一昼夜。渍,浸泡;晬时,一昼夜。】包以濡【濡:沾湿的。】竹纸【竹纸:以嫩竹的茎干为原料制造的纸。约发明于唐时,宋代经过改进,成为主要用纸品种之一。】数重炰【炰:炰可以指烤,读páo;也可以指蒸煮,读fǒu。其本义指把带毛的肉用泥包好放在火上烧烤,这里是借用这个意思,指把用湿竹纸包裹的香材烤干,所以应读páo。当然这个烤是要掌握度的,香材大致干即可,不能燃烧。】之。螺甲半两,磨去龃龉,以胡麻【胡麻:指胡麻油,即芝麻油,参见前“胡麻膏”条。《陈氏香谱》此处作“胡麻膏”。】熬之,色正黄【色正黄:从制甲香的方式来看,正黄是熬得火候较轻的时候,继续熬会变红。】则以蜜汤遽【遽:jù,立刻、马上。】洗,无膏气【无膏气:指去除胡麻油的味道。】乃已【乃已:三本皆作“乃以”,《陈氏香谱》作“乃已”。】。青木香末【青木香末:三本皆作“青木香为末”,《陈氏香谱》作“青木香末”。青木香:这里指菊科植物木香,参见前“木香”条解释。】以意和四物【指根据意愿(的量)加入青木香末,和之前四种香材混合。】,稍入婆律膏【婆律膏:四库本、汉和本作“婆津膏”,误。《陈氏香谱》、无碍庵本作“婆律膏”,见前“婆律膏”条。】及麝二物,惟少以枣肉合之,作模如龙涎香样,日暵【暵:日晒。三本皆作“熏”,误。《陈氏香谱》作“暵”,这里指香成型后干燥。】之。

[1]黄太史四香:此四香并非黄庭坚首创,但黄庭坚详细研究记录并加以发挥,对后世影响深远,故称为“黄太史四香”。

[2]《陈氏香谱》作“二两半”。

[3]博骰:赌博用的骰子。这里指切的大小。

[4]《陈氏香谱》作“乃煮沥”,四库本、汉和本作“及煮泣”,无碍庵本作“及煮干”。

[5]三本《香乘》作“湿水浴之”,《陈氏香谱》作“温水沐之”。应以《陈氏香谱》为是。

[6]小龙:指宋代建茶“小龙团”。

[7]沃汤:倒入热水。沃,浇。

[8]渍晬时:三本皆作“渍碎时”,误,据《陈氏香谱》应为“渍晬时”,指浸泡一昼夜。渍,浸泡;晬时,一昼夜。

[9]濡:沾湿的。

[10]竹纸:以嫩竹的茎干为原料制造的纸。约发明于唐时,宋代经过改进,成为主要用纸品种之一。

[11]炰:炰可以指烤,读páo;也可以指蒸煮,读fǒu。其本义指把带毛的肉用泥包好放在火上烧烤,这里是借用这个意思,指把用湿竹纸包裹的香材烤干,所以应读páo。当然这个烤是要掌握度的,香材大致干即可,不能燃烧。

[12]胡麻:指胡麻油,即芝麻油,参见前“胡麻膏”条。《陈氏香谱》此处作“胡麻膏”。

[13]色正黄:从制甲香的方式来看,正黄是熬得火候较轻的时候,继续熬会变红。

[14]遽:jù,立刻、马上。

[15]无膏气:指去除胡麻油的味道。

[16]乃已:三本皆作“乃以”,《陈氏香谱》作“乃已”。

[17]青木香末:三本皆作“青木香为末”,《陈氏香谱》作“青木香末”。青木香:这里指菊科植物木香,参见前“木香”条解释。

[18]指根据意愿(的量)加入青木香末,和之前四种香材混合。

[19]婆律膏:四库本、汉和本作“婆津膏”,误。《陈氏香谱》、无碍庵本作“婆律膏”,见前“婆律膏”条。

[20]暵:日晒。三本皆作“熏”,误。《陈氏香谱》作“暵”,这里指香成型后干燥。

意可香

海南沉水香三两(得火不作柴桂【柴桂:三本皆作“柴柱”,依《陈氏香谱》应作“柴桂”。】烟气者【指沉香燃时没有柴桂那种木质烟气。】),麝香檀一两(切焙,衡山亦有之,宛不及海南来者【宛不及海南来者:参见前“麝香檀”条解释,海南所出可能为降真之类,衡山所出不详。】),木香四钱(极新者,不焙),玄参半两(剉、炒),炙甘草末二钱【《陈氏香谱》作“二两”。】,焰硝末一钱,甲香一分【《陈氏香谱》作“一钱”。】(浮油煎令黄色,以蜜洗去油,复以汤洗去蜜,如前治法而末之【而末之:三本皆作“为末”,依《陈氏香谱》作“而末之”。】),入婆律膏【婆律膏:四库本、汉和本作“婆津膏”误,依无碍庵本、《陈氏香谱》应作“婆律膏”,参见前“婆律膏”条。】及麝各三钱(另研),香成旋入。

右皆末之。用白蜜六两熬,去沫,取五两和香末匀,置磁盒窨如常法。

山谷道人【山谷道人:指黄庭坚,见前“黄山谷”条解释。这里的“道人”是指修道(佛法)之人,在佛教中修习佛法之人或有所证悟之人都可称道人。】得之于东溪老,东溪老得之于历阳公【东溪老、历阳公:东溪老、历阳公,皆是以地名代指人,所指不确知。历阳可能是指历阳县,今安徽和县一带;宋代东溪颇多,离历阳较近的可能是宣州的东溪(句溪),当然所指也有其他可能。】。其方初不知得其所自,始名宜爱。或云此江南宫中香,有美人曰宜娘,甚爱此香,故名宜爱,不知其在中主、后主【中主、后主:指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时耶?香殊不凡,故易名意可,使众业力无度量之意。【三本皆作“众不业力无度量之意”,误。依《陈氏香谱》,无“不”字。这句话大意是说,“意可”令求觅之心止息,业力无从攀援而合于道妙。】鼻孔绕二十五有【二十五有:佛教指三界依据果报划分为二十五种生命形态。其中欲界十四有,即四恶趣四洲六欲天。色界七有,即四禅天为四有,另大梵天五净居天无想天为三有。无色界四有,即四空处。】,求觅增上,必以此香为可。何沉酒欤【何沉酒欤:三本皆作“何况酒欤”,误,依《陈氏香谱》应作“何沉酒欤”。意思是,何必沉溺于酒呢?】?玄参茗熬紫檀,鼻端已以霈然平直,是得无主意者观此香,【三本误字颇多,“霈然”皆作“濡然”。依《陈氏香谱》应作“霈然”。霈然,指自得的样子。无主意者:指没有确定意见、确定主张的人。】其处处穿透【其处处穿透:四库本、汉和本、《陈氏香谱》作“莫处处穿透”。这里是说此香从各个方面皆能贯通,即使是没有特别主见之人,也都会认为“意可”,达到满意的状态。“其处处穿透”去掉更合理。】,亦必为可耳。

[21]柴桂:三本皆作“柴柱”,依《陈氏香谱》应作“柴桂”。

[22]指沉香燃时没有柴桂那种木质烟气。

[23]宛不及海南来者:参见前“麝香檀”条解释,海南所出可能为降真之类,衡山所出不详。

[24]《陈氏香谱》作“二两”。

[25]《陈氏香谱》作“一钱”。

[26]而末之:三本皆作“为末”,依《陈氏香谱》作“而末之”。

[27]婆律膏:四库本、汉和本作“婆津膏”误,依无碍庵本、《陈氏香谱》应作“婆律膏”,参见前“婆律膏”条。

[28]山谷道人:指黄庭坚,见前“黄山谷”条解释。这里的“道人”是指修道(佛法)之人,在佛教中修习佛法之人或有所证悟之人都可称道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