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法和众妙香三(第4页)
藏春香【藏春香:此香方无碍庵本未注“(武)”,且乳香、丁香各为三两。《陈氏香谱》此方有多处出入,录于此:沉香檀香丁香真腊香占城香各二两脑麝各一分右为细末,将蜜入甘黄菊一两四钱、参三分(剉),同入饼内重汤煑半日,滤去菊与参不用。以白梅二十个水煑令冷浮,去核取肉,研入熟蜜,拌匀众香于瓶内,久窨可爇。】(武)
沉香二两檀香二两(酒浸一宿)乳香二两丁香二两降真一两(制过者)榄油【榄油:我国古籍最早出现“榄油”,大概是在明代中后期的文献。这里的香方在《陈氏香谱》原方中是没有榄油的,可能是明代时后加的。现在一般指木犀科木樨榄属植物木樨榄(Oleaeuropaea)果实榨的油。我国古籍称此类植物为齐墩果,且都是外国出产,一般认为现代方引入中国,直到清代,此榄油还作为欧洲特产记录,似乎尚未引入我国。明代所称“榄油”从用法来看,并非珍稀的舶来品,可能是指橄榄科橄榄属植物乌榄(ariumpimelaLeenh。),其中某些品种可用来榨油。我国古代通常所称的橄榄为青橄榄(ariumalbumRaeusch。),难以榨油。】三钱龙脑一分麝香一分
右各为细末,将蜜入黄甘菊【黄甘菊:现在一般指菊科菊属植物甘菊[Dendranthemalavandulifolium(Fisch。exTrautv。)Ling&Shih]中黄色的品种。甘菊又称野**、甘野菊等,入药。在我国古籍中菊属植物**[Dendranthemamorifolium(Ramat。)Tzvel。]在入药时也可称甘菊。比如杭黄菊常被称为黄甘菊。】一两四钱、玄参三分(剉),同入瓶内,重汤煮半日,滤去菊与玄参不用【用菊和玄参炮制蜜,取清甜。】,以白梅【白梅:加工过的梅子,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mume(Sieb。)Sieb。etZucc。]的未成熟果实,经盐渍晒干而成,可入药。】二十个水煮令浮,去核取肉,研入熟蜜,匀拌众香于瓶内,久窨可爇。
[54]藏春香:此香方无碍庵本未注“(武)”,且乳香、丁香各为三两。《陈氏香谱》此方有多处出入,录于此:沉香檀香丁香真腊香占城香各二两脑麝各一分右为细末,将蜜入甘黄菊一两四钱、参三分(剉),同入饼内重汤煑半日,滤去菊与参不用。以白梅二十个水煑令冷浮,去核取肉,研入熟蜜,拌匀众香于瓶内,久窨可爇。
[55]榄油:我国古籍最早出现“榄油”,大概是在明代中后期的文献。这里的香方在《陈氏香谱》原方中是没有榄油的,可能是明代时后加的。现在一般指木犀科木樨榄属植物木樨榄(Oleaeuropaea)果实榨的油。我国古籍称此类植物为齐墩果,且都是外国出产,一般认为现代方引入中国,直到清代,此榄油还作为欧洲特产记录,似乎尚未引入我国。明代所称“榄油”从用法来看,并非珍稀的舶来品,可能是指橄榄科橄榄属植物乌榄(ariumpimelaLeenh。),其中某些品种可用来榨油。我国古代通常所称的橄榄为青橄榄(ariumalbumRaeusch。),难以榨油。
[56]黄甘菊:现在一般指菊科菊属植物甘菊[Dendranthemalavandulifolium(Fisch。exTrautv。)Ling&Shih]中黄色的品种。甘菊又称野**、甘野菊等,入药。在我国古籍中菊属植物**[Dendranthemamorifolium(Ramat。)Tzvel。]在入药时也可称甘菊。比如杭黄菊常被称为黄甘菊。
[57]用菊和玄参炮制蜜,取清甜。
[58]白梅:加工过的梅子,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mume(Sieb。)Sieb。etZucc。]的未成熟果实,经盐渍晒干而成,可入药。
藏春香【按,此处无碍庵本注“(武)”。】
降真香四两(腊茶清浸三日,次以汤煮【三本《香乘》作“以香煮”,依《陈氏香谱》作“以汤煮”,指用前面的茶汤来煮。】十余沸,取出为末)丁香十余粒龙脑一钱麝香一钱
右为细末,炼蜜和匀,烧如常法。
[59]按,此处无碍庵本注“(武)”。
[60]三本《香乘》作“以香煮”,依《陈氏香谱》作“以汤煮”,指用前面的茶汤来煮。
出尘香二
出尘香一
沉香四两金颜香四钱檀香三钱龙涎香二钱龙脑香一钱麝香五分
右先以白芨煎水,捣沉香万杵,别研余品,同拌令匀,微入煎成皂子胶水【煎成皂子胶水:指已经煮好的皂角米胶水。】,再捣万杵,入石模脱作古龙涎花子【古龙涎花子:这里指按照古龙涎花子的形制,参见前“花子”条注释。】。
[61]煎成皂子胶水:指已经煮好的皂角米胶水。
[62]古龙涎花子:这里指按照古龙涎花子的形制,参见前“花子”条注释。
出尘香二
沉香一两栈香半两(酒煮)麝香一钱右为末,蜜拌焚之。
四和【四和:又称四合,指四种香材合成的香,有多种不同香方。有人以沉檀龙麝(沉香、檀香、龙涎、麝香)合香,称为大四和。亦有以沉香、檀香、龙脑、麝香为大四和,如前“绝尘香”条。这里是后者。除此之外,还有下文所说的小四和,穷四和等等多种。】香
沉、檀各一两脑、麝各一钱如常法烧香枨【香枨:枨指橙。这里所用的是香橙有香味的果皮。】皮、荔枝壳、榠樝【榠樝:即榠楂,参见前“榠楂”条,指的即是蔷薇科木瓜属植物光皮木瓜[elessihouin)Koehne],也就是水果木瓜。此条所引皆是有香气的水果皮核或残渣。】核或梨滓、甘蔗滓,等分为末,名小四和。
[63]四和:又称四合,指四种香材合成的香,有多种不同香方。有人以沉檀龙麝(沉香、檀香、龙涎、麝香)合香,称为大四和。亦有以沉香、檀香、龙脑、麝香为大四和,如前“绝尘香”条。这里是后者。除此之外,还有下文所说的小四和,穷四和等等多种。
[64]香枨:枨指橙。这里所用的是香橙有香味的果皮。
[65]榠樝:即榠楂,参见前“榠楂”条,指的即是蔷薇科木瓜属植物光皮木瓜[elessihouin)Koehne],也就是水果木瓜。此条所引皆是有香气的水果皮核或残渣。
四和香(补)
檀香二两(剉碎,蜜炒褐色,勿焦)滴乳香一两(绢袋盛,酒煮,取出研)麝香一钱腊茶一两(与麝同研)松木麸炭末半两
右为末,炼蜜和匀,磁器收贮,地窨半月,取出焚之。
冯仲柔【冯仲柔:四库本、汉和本作“冯仲和”,误。前处有“冯仲柔假笃耨香”,《陈氏香谱》亦作“冯仲柔”。参见前“冯仲柔”条。】四和香
锦纹大黄一两玄参一两藿香叶一两蜜一两
右用水和,慢火煮数时辰许,剉为粗末【粗末:无碍庵本作“细末”。】,入檀香三钱、麝香一钱,更以蜜两匙拌匀,窨过爇之。
[66]冯仲柔:四库本、汉和本作“冯仲和”,误。前处有“冯仲柔假笃耨香”,《陈氏香谱》亦作“冯仲柔”。参见前“冯仲柔”条。
[67]粗末:无碍庵本作“细末”。
加减【加减:用于中药方和香方中的说法。指在原方基础上根据情况增加减少材料。】四和香(武)【《陈氏香谱》此香方作:“沉香一分丁香皮一分檀香半分(各别为末)龙脑半分(另研)麝香半分木香不拘多少(杵末沸汤浸水)。”】
沉香一两木香五钱(沸汤浸)檀香五钱(各为末)丁皮一两麝香一分(另研)龙脑一分(另研)
右以余香别为细末,木香水和【这里是说,除了木香之外都是弄成细末,然后用木香浸的水来和。依《陈氏香谱》,木香是杵末以后再浸沸水的,显然更合理。如果木香不先杵末,后面无法和其他香混合。】,捻成饼子,如常爇。
[68]加减:用于中药方和香方中的说法。指在原方基础上根据情况增加减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