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香事别录下(第1页)
卷十二香事别录(下)
南方产香
凡香品皆产自南方,南离位【离位:八卦(后天八卦)的离卦位于南方。所以称“南离位”。】,离主火,火为土母,火盛则土得养,故沉水、旃檀、熏陆之类多产自岭南海表,土气所钟也。内典【内典:此处指《黄帝内经》。见前“《黄帝》”条。】云香气凑脾,火阳也,故气芬烈。(《清暑笔谈》【《清暑笔谈》: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一卷,陆树声撰。陆树声(1509—1605),字与吉,别号平泉,华亭朱家角(今上海市朱家角镇)人,明代大臣,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死后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著有《平泉题跋》、《耄余杂识》、《长水日记》、《陆文定书》等。】)
[1]离位:八卦(后天八卦)的离卦位于南方。所以称“南离位”。
[2]内典:此处指《黄帝内经》。见前“《黄帝》”条。
[3]《清暑笔谈》: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一卷,陆树声撰。陆树声(1509—1605),字与吉,别号平泉,华亭朱家角(今上海市朱家角镇)人,明代大臣,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死后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著有《平泉题跋》、《耄余杂识》、《长水日记》、《陆文定书》等。
南蛮香
诃陵国亦曰阇婆,在南海。贞观时遣使献婆律膏【婆律膏:关于婆律膏与龙脑香之关系,见前“婆律膏”条。】。
又
骠【骠:骠(Pyu)系缅甸一带古民族的名称。骠国即骠人所建的国家,至少在3世纪时业已存在。8世纪时其疆域包括缅甸整个伊洛瓦底(Irrawaddy)江流域,都于卑谬(Prome)亦即室利差呾罗(Sriksetra)。9世纪初期,骠国为南诏所败,自此渐趋衰落,而为缅人所建的蒲甘王国所取代,骠人也逐渐同化于缅人。】,古朱波【朱波:朱波一名始见于宋人编修的《新唐书》,《隋书》卷八二:“(真腊国)西有朱江国。”朱江为骠国之别称,朱波概即朱江之讹。也有的认为朱波是阇婆或占婆、瞻波等的异称或讹写。】也,有川名思利毗离芮【思利毗离芮:此处所引有误,《新唐书》中思利毗离芮川是在佛代国,而非骠国。“繇昆仑小王所居,半日行至磨地勃栅,海行五月至佛代国。有江,支流三百六十。其王名思利些弥他。有川名思利毗离芮。”其中“磨地勃”是骠国所属,之后海行五月的“佛代国”显然不在骠国范围内。佛代国一说在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北部,即亚齐(Aceh)古名Udyana的译音,一说指该岛东南部的巨港(Palembang)。也有的认为在恒河(GangesR。)河口,位今印度的塔姆卢克(Tamluk)一带。此河名所指不详,依佛代国所指不同,有在爪哇岛、马来半岛、恒河等说。】,土多异香,王宫设金银二钟,宼【宼:同“寇”。】至焚香击之以占吉凶。有巨白象,高百尺,讼者焚香自跽【跽:长跪。】象前,自思是非而退。有灾疫,王亦焚香对象跽自咎【自咎:自责;归罪于己。】,无膏油以蜡杂香代炷。
又
真蜡国客至,屑【屑:研成碎末。】槟榔、龙脑、香蛤以进,不饮酒。(《唐书南蛮传》【《唐书南蛮传》:指欧阳修等编的《新唐书·南蛮传》,此文节选自“卷二百二十二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下”。】)
[4]婆律膏:关于婆律膏与龙脑香之关系,见前“婆律膏”条。
[5]骠:骠(Pyu)系缅甸一带古民族的名称。骠国即骠人所建的国家,至少在3世纪时业已存在。8世纪时其疆域包括缅甸整个伊洛瓦底(Irrawaddy)江流域,都于卑谬(Prome)亦即室利差呾罗(Sriksetra)。9世纪初期,骠国为南诏所败,自此渐趋衰落,而为缅人所建的蒲甘王国所取代,骠人也逐渐同化于缅人。
[6]朱波:朱波一名始见于宋人编修的《新唐书》,《隋书》卷八二:“(真腊国)西有朱江国。”朱江为骠国之别称,朱波概即朱江之讹。也有的认为朱波是阇婆或占婆、瞻波等的异称或讹写。
[7]思利毗离芮:此处所引有误,《新唐书》中思利毗离芮川是在佛代国,而非骠国。“繇昆仑小王所居,半日行至磨地勃栅,海行五月至佛代国。有江,支流三百六十。其王名思利些弥他。有川名思利毗离芮。”其中“磨地勃”是骠国所属,之后海行五月的“佛代国”显然不在骠国范围内。佛代国一说在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北部,即亚齐(Aceh)古名Udyana的译音,一说指该岛东南部的巨港(Palembang)。也有的认为在恒河(GangesR。)河口,位今印度的塔姆卢克(Tamluk)一带。此河名所指不详,依佛代国所指不同,有在爪哇岛、马来半岛、恒河等说。
[8]宼:同“寇”。
[9]跽:长跪。
[10]自咎:自责;归罪于己。
[11]屑:研成碎末。
[12]《唐书南蛮传》:指欧阳修等编的《新唐书·南蛮传》,此文节选自“卷二百二十二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下”。
香槎
番禺民忽于海傍得古槎【槎可指木筏,也可指树枝或枯木,这里两者皆可说通。】,长丈余,阔六七尺,木理甚坚,取为溪桥。数年后有僧识之,谓众曰:“此非久计,愿舍衣钵资,易为石桥。”即求枯槎为薪。众许之。得栈【栈:此处指栈香。参见前“沉水香”部分栈香的描述。】数千两。(《洪谱》)
[13]槎可指木筏,也可指树枝或枯木,这里两者皆可说通。
[14]栈:此处指栈香。参见前“沉水香”部分栈香的描述。
天竺产香
獠人【獠人:中国古族名,分布在今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亦泛指南方各少数民族。】古称天竺【按,原文为:“獠人古称天竺、咳首、僬侥、跛踵、穿胸、儋耳、狗轵、旁脊,谓之八蛮。”獠人和天竺人种不同,地域相距亦远,这里的天竺应该不是古印度之天竺。】,地产沉水、龙涎。(《炎徼纪闻》【《炎徼纪闻》:四卷,明·田汝成著。《炎徼纪闻》是记录我国古代西南地区各民族风土人情及明朝土司制度的著作,“炎徼”指南方边地,田汝成(1503—1557),字叔禾,别号豫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田汝成在明嘉靖年间到贵州、广西任官,辑录见闻和前代资料而成书。除此书之外,还著有《辽记》、《田叔禾集》、《武夷游咏》。】)
[15]獠人:中国古族名,分布在今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亦泛指南方各少数民族。
[16]按,原文为:“獠人古称天竺、咳首、僬侥、跛踵、穿胸、儋耳、狗轵、旁脊,谓之八蛮。”獠人和天竺人种不同,地域相距亦远,这里的天竺应该不是古印度之天竺。
[17]《炎徼纪闻》:四卷,明·田汝成著。《炎徼纪闻》是记录我国古代西南地区各民族风土人情及明朝土司制度的著作,“炎徼”指南方边地,田汝成(1503—1557),字叔禾,别号豫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田汝成在明嘉靖年间到贵州、广西任官,辑录见闻和前代资料而成书。除此书之外,还著有《辽记》、《田叔禾集》、《武夷游咏》。
九州山【九州山:三本作“九里山”,今据四库本《星槎胜览》改为“九州山”。按原文后面有九州山之诗,《香乘》下面“阿鲁国”条也说“九州山”,故以九州山为合理。】采香
其山与满剌加近,产沉香、黄熟香【黄熟香:参见前“沉水香”部分黄熟香的说明。】,林木藂【藂:古同“丛”。】生,枝叶茂翠。永乐七年【永乐七年:1409年。】,郑和【郑和:1371—1433,原姓马,小字三宝,赐姓郑,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人,回族,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钦封为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等差官兵入山采香,得径,有香树,长六七丈者株六【按,此段《星槎胜览》作“得茎有八九尺、长六七丈者六株”。如按原文,则“径”作“树干直径”解。】,香味清远,黑花细纹,山中人张目吐舌言:我天朝之兵,威力若神。(《星槎胜览》)
[18]九州山:三本作“九里山”,今据四库本《星槎胜览》改为“九州山”。按原文后面有九州山之诗,《香乘》下面“阿鲁国”条也说“九州山”,故以九州山为合理。
[19]黄熟香:参见前“沉水香”部分黄熟香的说明。
[20]藂:古同“丛”。
[21]永乐七年:14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