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一 香事别录上02(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81]燕集:宴饮聚会。

[182]《黄帝》:指《黄帝内经》,我国中医学最为重要的奠基经典,中医的理论源泉。香气入脾的说法出自《素问·金匮真言论篇》。

焚香读《孝经》

岑之敬【岑之敬:四库本作“岑文敬”,无碍庵本作“岑文忱”皆误,今据《南史·文学·岑之敬传》改正。岑之敬(519—579),字思礼,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县南)人,南朝梁、陈时学者、大臣。】淳谨有【淳谨:敦厚谨慎。】孝行,五岁读《孝经》,必焚香正坐。(《南史》【《南史》:唐朝李大师、李延寿撰,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

[183]岑之敬:四库本作“岑文敬”,无碍庵本作“岑文忱”皆误,今据《南史·文学·岑之敬传》改正。岑之敬(519—579),字思礼,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县南)人,南朝梁、陈时学者、大臣。

[184]淳谨:敦厚谨慎。

[185]《南史》:唐朝李大师、李延寿撰,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

烧香读道书

《江表传》【《江表传》:作者西晋人虞溥,内容为三国时故事,原书已佚。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有道士于吉【于吉:东汉末期的道士,符咒治病,极富声望,琅琊(今山东胶南)人,或以为其是道教经典《太平经》的作者,《三国志》记载为孙策所杀。】来吴会【吴会:古地区名,指今江浙一带。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四十八:“吴本秦会稽郡,后汉分为吴、会稽二郡。后世指两浙之地,通称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符水:以符箓焚化于水中,或直接向水画符诵咒,此水用于辟邪治病。】以疗病。(《三国志注》【《三国志注》:南朝刘宋·裴松之注,旁征博引,史料丰富,是史书注中的精品。裴松之(372—451),字世期,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史学家。】)

[186]《江表传》:作者西晋人虞溥,内容为三国时故事,原书已佚。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

[187]于吉:东汉末期的道士,符咒治病,极富声望,琅琊(今山东胶南)人,或以为其是道教经典《太平经》的作者,《三国志》记载为孙策所杀。

[188]吴会:古地区名,指今江浙一带。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四十八:“吴本秦会稽郡,后汉分为吴、会稽二郡。后世指两浙之地,通称吴会。”

[189]符水:以符箓焚化于水中,或直接向水画符诵咒,此水用于辟邪治病。

[190]《三国志注》:南朝刘宋·裴松之注,旁征博引,史料丰富,是史书注中的精品。裴松之(372—451),字世期,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史学家。

焚香告天

赵清献【赵清献:赵抃(1008—1084),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北宋时期大臣,为人正直无私,号“铁面御史”,以太子少保致仕,谥号清献。工诗善书,有《赵清献公集》。】公平生日所为事,夜必焚香告天。其不敢告者,不敢为也。(《言行录》【《言行录》:《宋八朝名臣言行录》之略称,亦称《名臣言行录》,朱熹编著,记录宋朝大臣的言行,前五朝五十五人,后三朝四十二人。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人,儒学大师,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传世。】)

[191]赵清献:赵抃(1008—1084),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北宋时期大臣,为人正直无私,号“铁面御史”,以太子少保致仕,谥号清献。工诗善书,有《赵清献公集》。

[192]《言行录》:《宋八朝名臣言行录》之略称,亦称《名臣言行录》,朱熹编著,记录宋朝大臣的言行,前五朝五十五人,后三朝四十二人。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人,儒学大师,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传世。

焚香熏衣

清献【清献:指上一条的赵清献、赵抃。】好焚香,尤喜熏衣,所取既去,辄数日香不灭。尝置笼设熏炉,其下不绝烟,多解衣投其上。公既清端,妙解禅理,宜其熏习如此也。【赵抃佛教修养很高,为宋代著名居士。这里是说他把佛教“熏习”的理念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大乘起信论》:“熏习义者,如世间衣服实无有香,若人以香而熏习故,则有香气。”吾人身口所作的善恶业,或是意所作的善恶思想,其气分都留在阿赖耶识里,叫做“种子”或“习气”,这种种子或习气在阿赖耶识中存留其作用,即叫做“熏习”。以善法不断熏陶染习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就如同用香经常熏染衣服一样。】

(《淑清录》【《淑清录》:明·丁明登辑,丁明登为明代医家,曾任衢州知府。佛教居士,师从莲池大师。著有《疴言》、《小康济》、《苏意方》等。】)

[193]清献:指上一条的赵清献、赵抃。

[194]赵抃佛教修养很高,为宋代著名居士。这里是说他把佛教“熏习”的理念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大乘起信论》:“熏习义者,如世间衣服实无有香,若人以香而熏习故,则有香气。”吾人身口所作的善恶业,或是意所作的善恶思想,其气分都留在阿赖耶识里,叫做“种子”或“习气”,这种种子或习气在阿赖耶识中存留其作用,即叫做“熏习”。以善法不断熏陶染习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就如同用香经常熏染衣服一样。

[195]《淑清录》:明·丁明登辑,丁明登为明代医家,曾任衢州知府。佛教居士,师从莲池大师。著有《疴言》、《小康济》、《苏意方》等。

烧香左右

屡烧香左右,令人魄正。(《真诰》【《真诰》:道教洞玄部经书,二十卷,内容繁杂,为南朝陶弘景所著。见前“陶弘景”条。内容来自东晋哀帝兴宁时(363—365)杨羲、许谧等人记录的神仙口授,真人诰谕,故称“真诰”。】)

[196]《真诰》:道教洞玄部经书,二十卷,内容繁杂,为南朝陶弘景所著。见前“陶弘景”条。内容来自东晋哀帝兴宁时(363—365)杨羲、许谧等人记录的神仙口授,真人诰谕,故称“真诰”。

夏月烧香

陶隐居【陶隐居:即陶弘景,见前“陶弘景”条。】云:沉香、熏陆,夏月常烧此二物。【此条三本未注出处。】

[197]陶隐居:即陶弘景,见前“陶弘景”条。

[198]此条三本未注出处。

焚香勿返顾

南岳夫人【南岳夫人:道家所称女仙名。姓魏,名华存,字贤安,自幼好道,至晋成帝咸和九年卒,享年八十三岁。道家谓之飞升成仙,位为紫虚元君,称“南岳夫人”。见《太平广记》卷五八引《集仙录》。】云:烧香勿返顾【返顾:回头;回头看。】,忤【忤:逆。】真气,致邪应也。(《真诰》)

[199]南岳夫人:道家所称女仙名。姓魏,名华存,字贤安,自幼好道,至晋成帝咸和九年卒,享年八十三岁。道家谓之飞升成仙,位为紫虚元君,称“南岳夫人”。见《太平广记》卷五八引《集仙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