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八 香异(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卷八香异

沉榆香

黄帝【黄帝:古帝名。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少典之子,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又居姬水,因改姓姬。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以土德王,土色黄,故曰黄帝。】使百辟【百辟:诸侯,或指百官。】群臣受德教者皆列珪玉【珪玉:即玉圭,亦作“玉珪”。古代帝王、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持的玉器。】于兰蒲席上,燃沉榆之香,舂杂宝为屑,以沉榆之胶和之为泥以涂地,分别尊卑、华戎【华戎:华夏和戎狄。】之位也。(《封禅记》【《封禅记》:原书不可考,历代都有讲封禅的文章,如司马迁《史记》中就有《封禅书》。这条文字记录于《拾遗记》中,并被标注引自《封禅记》。】)

[1]黄帝:古帝名。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少典之子,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又居姬水,因改姓姬。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以土德王,土色黄,故曰黄帝。

[2]百辟:诸侯,或指百官。

[3]珪玉:即玉圭,亦作“玉珪”。古代帝王、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持的玉器。

[4]华戎:华夏和戎狄。

[5]《封禅记》:原书不可考,历代都有讲封禅的文章,如司马迁《史记》中就有《封禅书》。这条文字记录于《拾遗记》中,并被标注引自《封禅记》。

荼芜香

燕昭王【燕昭王:前335─前279,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名职,在位时礼贤下士,燕国成为当时强国之一。在《拾遗记》中,燕昭王是有神话色彩的神仙人物。】二年,波弋国贡荼芜香,焚之着衣则弥月【弥月:整月、终月。】不绝,浸地则土石皆香,着朽木腐草莫不茂蔚【蔚:茂盛。】,以熏枯骨则肌肉立生。时广延国贡二舞女【广延国贡二舞女:《拾遗记》卷四:“王即位二年,广延国来献善舞者二人:一名旋娟,一名提谟,并玉质凝肤,体轻气馥,绰约而窈窕,绝古无伦。或行无迹影,或积年不饥。昭王处以单绡华幄,饮以瓀鈱之膏,饴以丹泉之粟。王登崇霞之台,乃召二人,徘徊翔舞,殆不自支。”】,帝以荼芜香屑铺地四五寸,使舞女立其上,弥日无迹。(《王子年拾遗记》【《王子年拾遗记》:见“《拾遗记》”条。】)

[6]燕昭王:前335─前279,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名职,在位时礼贤下士,燕国成为当时强国之一。在《拾遗记》中,燕昭王是有神话色彩的神仙人物。

[7]弥月:整月、终月。

[8]蔚:茂盛。

[9]广延国贡二舞女:《拾遗记》卷四:“王即位二年,广延国来献善舞者二人:一名旋娟,一名提谟,并玉质凝肤,体轻气馥,绰约而窈窕,绝古无伦。或行无迹影,或积年不饥。昭王处以单绡华幄,饮以瓀鈱之膏,饴以丹泉之粟。王登崇霞之台,乃召二人,徘徊翔舞,殆不自支。”

[10]《王子年拾遗记》:见“《拾遗记》”条。

恒春香

方丈山【方丈山:又名方壶。古代传说中三神山之一。《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有恒春之树,叶如莲花,芬芳若桂花,随四时之色。昭王【昭王:指燕昭王,此段文字亦出《拾遗记》。】之末,仙人贡焉,列国咸贺。王曰:“寡人得恒春矣,何忧太清【太清:天空、天道。】不一?”恒春,一名沉生,如今之沉香也。

[11]方丈山:又名方壶。古代传说中三神山之一。《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

[12]昭王:指燕昭王,此段文字亦出《拾遗记》。

[13]太清:天空、天道。

遐草香

齐桓公【齐桓公:?—前643,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伐山戎【山戎:亦名北戎。春秋时夷国之一,分布在今河北北部。公元前7世纪颇强大,常为郑、齐、燕之患。】,得闻遐草香,带者耳聪【耳聪:听觉灵敏。】,香如桂,茎如兰。【据《拾遗记》,此条为汉宣帝时事,先言:“宣帝地节元年,乐浪之东,有背明之国,来贡其方物……其北有草,名虹草,枝长一丈,叶如车轮,根大如毂,花似朝虹之色。昔齐桓公伐山戎,国人献其种,乃植于庭,云霸者之瑞也。”后又言:“又有闻遐草,服者耳聪,香如桂,茎如兰。其国献之,多不生实,叶多萎黄,诏并除焉。”】

[14]齐桓公:?—前643,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

[15]山戎:亦名北戎。春秋时夷国之一,分布在今河北北部。公元前7世纪颇强大,常为郑、齐、燕之患。

[16]耳聪:听觉灵敏。

[17]据《拾遗记》,此条为汉宣帝时事,先言:“宣帝地节元年,乐浪之东,有背明之国,来贡其方物……其北有草,名虹草,枝长一丈,叶如车轮,根大如毂,花似朝虹之色。昔齐桓公伐山戎,国人献其种,乃植于庭,云霸者之瑞也。”后又言:“又有闻遐草,服者耳聪,香如桂,茎如兰。其国献之,多不生实,叶多萎黄,诏并除焉。”

从原文来看,此草应该名为“闻遐草”,和齐桓公无关,是汉宣帝时,“背明之国”进贡的宝物。

西国献香

汉武帝时弱水西国【弱水西国:所谓“弱水”,古代是指水道水浅,或不通舟者,人们往往认为是弱水不能胜舟,所以名为“弱水”。古籍中的弱水有很多,有内蒙、甘肃、青海、新疆、西藏以及国外种种之说。这里指的是极远的弱水。《汉书·西域传》:大秦“西有弱水流沙”。所以有学者认为此弱水西国是中亚或欧洲地区。】有人乘毛车以渡弱水来献香者,帝谓是常香,非中国之所乏,不礼,其使留久之。帝幸上林苑【上林苑:古代著名皇家园林,位于今陕西省长安、蓝田、户县、周至等县境内。原为秦始皇所建,在都城咸阳,后废。汉武帝重建,在旧有规模上更加增广,范围四百余里,将世界各地进贡、贩运到长安的珍奇动物和植物牧养栽植起来,内有离宫别馆七十余所,名花异卉三千余种,豢养禽兽数百种之多。】,西使千乘舆闻【无碍庵本作“西使至乘舆间”,参照今存《博物志》,依汉和本、四库本:“西使千乘舆闻。”乘舆: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并奏其香。帝取之看,大如燕卵三枚,与枣相似。帝不悦,以付外库【外库:宫外的仓库。与内库相对。汉武帝放在外库里,说明很不重视这个香。】。后长安中大疫,官中皆疫病,卒不举乐【举乐:奏乐。碰到大疫,不宜举行娱乐活动。】。西使乞见,请烧所贡香一枚,以辟疫气。帝不得已听之,宫中病者登日并瘥【登日并瘥:当天就都病愈了。登日:即日,当天。】,长安百里咸闻香气,芳积九十余日【芳积九十余日:四库本、汉和本作“九月余日”,误。】,香犹不歇。帝乃厚礼发遣饯送【饯送:设酒送别。】。(张华《博物志》)

[18]弱水西国:所谓“弱水”,古代是指水道水浅,或不通舟者,人们往往认为是弱水不能胜舟,所以名为“弱水”。古籍中的弱水有很多,有内蒙、甘肃、青海、新疆、西藏以及国外种种之说。这里指的是极远的弱水。《汉书·西域传》:大秦“西有弱水流沙”。所以有学者认为此弱水西国是中亚或欧洲地区。

[19]上林苑:古代著名皇家园林,位于今陕西省长安、蓝田、户县、周至等县境内。原为秦始皇所建,在都城咸阳,后废。汉武帝重建,在旧有规模上更加增广,范围四百余里,将世界各地进贡、贩运到长安的珍奇动物和植物牧养栽植起来,内有离宫别馆七十余所,名花异卉三千余种,豢养禽兽数百种之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