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第2页)
[244]依《艺文类聚》、《全晋文》等书所引,应作:“芸,香草也。”
宫殿植芸香
汉种之兰台石室【兰台石室:兰台和石室都是宫廷藏书籍和档案的地方。芸香有辟书虫的作用,故种于兰台石室。】藏书之府。(《典略》【《典略》:三国时期魏国郎中鱼豢所著,是一部久已失传的中国古代野史著作。今有元·陶宗仪辑本一卷,题为《三国典略》,收入《说郛》。鱼豢,参考“《魏略》”条。】)
显阳殿前芸香一株,徽音殿前芸香二株,含英殿前云香二株。(《洛阳宫殿簿》【《洛阳宫殿簿》:西晋时书,作者不详。】)
太极殿前芸香四畦【畦:五十亩田地为一畦。】,式干殿前芸香八畦。(《晋宫殿名》【《晋宫殿名》:晋代书籍,介绍宫殿情况,作者不详。】)
[245]兰台石室:兰台和石室都是宫廷藏书籍和档案的地方。芸香有辟书虫的作用,故种于兰台石室。
[246]《典略》:三国时期魏国郎中鱼豢所著,是一部久已失传的中国古代野史著作。今有元·陶宗仪辑本一卷,题为《三国典略》,收入《说郛》。鱼豢,参考“《魏略》”条。
[247]《洛阳宫殿簿》:西晋时书,作者不详。
[248]畦:五十亩田地为一畦。
[249]《晋宫殿名》:晋代书籍,介绍宫殿情况,作者不详。
芸香室
祖钦仁【祖钦仁:此段话出陈子昂《故宣议郎骑都尉行曹州离狐县丞高府君墓志铭》,这里的“祖钦仁”指的是“高府君”的祖父高钦仁,原文:“祖钦仁,隋左亲卫大都督检校秘书郎。带七尺剑,始游天子之阶;持三寸笔,终入芸香之阁。”】检校秘书郎【检校秘书郎:这里说的是隋的检校秘书郎,隋唐置秘书郎四员,分掌经、史、子、集四部经籍图书,分判校写。检校是指一种非正式的任用。】持三寸【三寸:四库、汉和本无“寸”字,无碍庵本作“年”字,皆误。无寸字,今据《陈子昂集》补。】笔,终入芸香之室。(《陈子昂【陈子昂:约661—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集》)
[250]祖钦仁:此段话出陈子昂《故宣议郎骑都尉行曹州离狐县丞高府君墓志铭》,这里的“祖钦仁”指的是“高府君”的祖父高钦仁,原文:“祖钦仁,隋左亲卫大都督检校秘书郎。带七尺剑,始游天子之阶;持三寸笔,终入芸香之阁。”
[251]检校秘书郎:这里说的是隋的检校秘书郎,隋唐置秘书郎四员,分掌经、史、子、集四部经籍图书,分判校写。检校是指一种非正式的任用。
[252]三寸:四库、汉和本无“寸”字,无碍庵本作“年”字,皆误。无寸字,今据《陈子昂集》补。
[253]陈子昂:约661—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芸香去虱
采芸香叶置席下,能去蚤、虱子。(《续博物志》)
“殿前植芸香一株、二株”,疑是木本;又云“殿前芸香四畦、八畦”,则又草本;岂草木本俱有此香名也?【芸香或芸香草为草本无疑,可能为木本的是山矾(灌木)或枫香树(乔木)。此种木本植物为何,并不清楚。尤其是同时代的两本书对其为木本草本的记述并不一致,也是疑点。】今香药所用芸香,如枫脂、乳香之类,即其木本膏液为香者。【从作者描述来看,这里他所说的香脂应该是指枫香树的树脂,即白胶香。】
[254]芸香或芸香草为草本无疑,可能为木本的是山矾(灌木)或枫香树(乔木)。此种木本植物为何,并不清楚。尤其是同时代的两本书对其为木本草本的记述并不一致,也是疑点。
[255]从作者描述来看,这里他所说的香脂应该是指枫香树的树脂,即白胶香。
櫰香【櫰香:汉和本、四库本作“蘹香”,今据《本草纲目·木一·櫰香》及无碍庵本正之。櫰香这一名字开始似乎仅见于《本草纲目》(后被《广群芳谱》等书所引),在《本草纲目》还称其为“兜娄婆”,这种用法也未在他处见到。故其所指难以考证。根据其描述,应为木本,所以无碍庵本的用字是准确的,也和《本草纲目》原文相符。而且下文草本的蘹香有多种古籍记载,可以确定与此木本不同。】
江淮湖岭山中有之,木大者近丈许,小者多被樵采【樵采:亦作“樵採”,指打柴。】,叶青而长,有锯齿状,如小蓟叶而香,对节生。其根状如枸杞根而大,煨之甚香。(《本草》)
[256]櫰香:汉和本、四库本作“蘹香”,今据《本草纲目·木一·櫰香》及无碍庵本正之。櫰香这一名字开始似乎仅见于《本草纲目》(后被《广群芳谱》等书所引),在《本草纲目》还称其为“兜娄婆”,这种用法也未在他处见到。故其所指难以考证。根据其描述,应为木本,所以无碍庵本的用字是准确的,也和《本草纲目》原文相符。而且下文草本的蘹香有多种古籍记载,可以确定与此木本不同。
[257]樵采:亦作“樵採”,指打柴。
蘹香【蘹香:汉和本、四库本皆作“櫰香”,误,依无碍庵本及宋洪刍《香谱》、《说郛》引《本草》,应为“蘹香”。《政类本草》引《本草图经》:“蘹香子亦名茴香”,指蘹香、茴香为一类,宋后多沿此说。古代文献中的茴香,可以指伞形目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vulgareMill。又称小茴香),也可指木兰科八角属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verum,一般用其干燥果实)。后者在古籍中又称为“舶上茴香”表明其来源于海上,但至少在宋代已经被广泛了解并使用,并且也有我国南方出产的记载。或者依其外形称“八角”、“八角珠”等。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则一般是前者即小茴香。在这两种用法中,皆可用蘹香替代茴香。】
蘹香,即杜蘅【杜蘅:亦称“杜衡”,中药上杜衡指马兜铃科植物杜衡AsarumforbesiiMaxim。和小叶马蹄香Asarumisegetg的全草。以蘹香为杜衡的说法,见于宋洪刍《香谱》(《陈氏香谱》亦引此条,但写作“懐香”)及《说郛》所引《本草》。】,香人衣体,生山谷,叶似葵【葵:古代葵的所指比较复杂,所谓“古人于菜之滑者多曰葵”(《植物名实图考》)。可能包括蜀葵、锦葵、黄蜀葵、黄葵、龙葵、菟葵、冬葵、水葵(莼菜)等等,较早文献所称葵,较大可能为落葵科落葵属植物落葵(BasellaalbaL。),今日俗称木耳菜、豆腐菜、紫葵等。】形,如马蹄,俗名马蹄香【马蹄香:马蹄香除了前面所指的沉香之一种,在本草文献中主要指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杜衡(AsarumforbesiiMaxim。)或小叶马蹄香(A。isegetg),有时部分地区也可指败酱科缬草属植物蜘蛛香(又称心叶缬草,ValerianajatamansiiJones)。】,药中少用。陶隐居云:惟道家服之,令人身衣香。【陶隐居的这句话见于《本草经集注》,但只是作为“杜衡”的说明,原文并没有提到蘹香。】嵇康、卞敬【卞敬:应为卞敬宗,南朝宋、齐时文学家。】俱有《蘹香赞》【《蘹香赞》:依《艺文类聚》,嵇含做过《怀香赋》:“余以太蔟之月,登于歷山之阳,仰眺崇峦,俯察幽坂,及睹怀香,生蒙楚之间,曾见斯草,植于广厦之庭。或被帝王之圃,怪其遐弃,遂迁而树于中唐,华丽则珠采婀娜,芳实则可以藏书。又感其弃本高崖,委身阶庭,似傅说显殷,四叟归汉,故因事义赋之。”后来《全三国文》等书收录时误入嵇康名下。《艺文类聚》中记录卞敬宗写过“怀香赞”:“有卉惟翠,因实制名,濛濛菉叶,荏荏弱茎,寄芬微风,寓秀闲庭,怀而芳之,为玩于情。”】。
右二香音同而本有草木之殊。
[258]蘹香:汉和本、四库本皆作“櫰香”,误,依无碍庵本及宋洪刍《香谱》、《说郛》引《本草》,应为“蘹香”。《政类本草》引《本草图经》:“蘹香子亦名茴香”,指蘹香、茴香为一类,宋后多沿此说。古代文献中的茴香,可以指伞形目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vulgareMill。又称小茴香),也可指木兰科八角属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verum,一般用其干燥果实)。后者在古籍中又称为“舶上茴香”表明其来源于海上,但至少在宋代已经被广泛了解并使用,并且也有我国南方出产的记载。或者依其外形称“八角”、“八角珠”等。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则一般是前者即小茴香。在这两种用法中,皆可用蘹香替代茴香。
也有学者依据《唐本草》中的描述认为其中所说的蘹香与茴香不同,可能为伞形科、茴芹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茴芹(PimpinellaanisumL。)。无论怎样宋以后的蘹香已经和茴香混用了。
这条引文中所说的蘹香又与前面这些都不相同,而指的是杜衡(马蹄香),这种用法仅见于这条引文,最早出现于洪刍《香谱》,并被转引(《陈氏香谱》称其为“懐香”),蘹香和马蹄香相去甚远且皆常见于本草文献,其他文献并没有这种叫法。
[259]杜蘅:亦称“杜衡”,中药上杜衡指马兜铃科植物杜衡AsarumforbesiiMaxim。和小叶马蹄香Asarumisegetg的全草。以蘹香为杜衡的说法,见于宋洪刍《香谱》(《陈氏香谱》亦引此条,但写作“懐香”)及《说郛》所引《本草》。
[260]葵:古代葵的所指比较复杂,所谓“古人于菜之滑者多曰葵”(《植物名实图考》)。可能包括蜀葵、锦葵、黄蜀葵、黄葵、龙葵、菟葵、冬葵、水葵(莼菜)等等,较早文献所称葵,较大可能为落葵科落葵属植物落葵(BasellaalbaL。),今日俗称木耳菜、豆腐菜、紫葵等。
[261]马蹄香:马蹄香除了前面所指的沉香之一种,在本草文献中主要指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杜衡(AsarumforbesiiMaxim。)或小叶马蹄香(A。isegetg),有时部分地区也可指败酱科缬草属植物蜘蛛香(又称心叶缬草,ValerianajatamansiiJones)。
[262]陶隐居的这句话见于《本草经集注》,但只是作为“杜衡”的说明,原文并没有提到蘹香。
[263]卞敬:应为卞敬宗,南朝宋、齐时文学家。
[264]《蘹香赞》:依《艺文类聚》,嵇含做过《怀香赋》:“余以太蔟之月,登于歷山之阳,仰眺崇峦,俯察幽坂,及睹怀香,生蒙楚之间,曾见斯草,植于广厦之庭。或被帝王之圃,怪其遐弃,遂迁而树于中唐,华丽则珠采婀娜,芳实则可以藏书。又感其弃本高崖,委身阶庭,似傅说显殷,四叟归汉,故因事义赋之。”后来《全三国文》等书收录时误入嵇康名下。《艺文类聚》中记录卞敬宗写过“怀香赞”:“有卉惟翠,因实制名,濛濛菉叶,荏荏弱茎,寄芬微风,寓秀闲庭,怀而芳之,为玩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