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舌香即丁香(第2页)
[146]香泽:指发油一类的化妆品。《释名·释首饰》:“香泽者,人髮恒枯顇,以此濡泽之也。”
[147]作者认为,沈括已经引用了《齐民要术》,而且和贾思勰的观点没有任何矛盾,总之丁香即是鸡舌香,陆游对沈括的批评有些莫名其妙。
含鸡舌香
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黄门郎:官名。秦和西汉郎官给事于黄闼(宫门)之内者,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到东汉,称黄门侍郎,但也省称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按,东汉·应劭《风俗通》:“尚书郎每进朝时,怀香握兰,口含鸡舌香。”怀香握兰是指佩戴香草,与口含鸡舌香是并列关系,并非“故称”。】。(《汉官仪》【《汉官仪》:东汉·应劭撰,汉代制度仪式之书。应劭字仲瑗,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省项城县)人,东汉末年,礼制湮没,作者感慨于此,故著此书。记叙汉官名称、职掌、俸禄、玺绶制度及其他故事。已佚。有清人辑本。】)
尚书郎给青缣白绫【青缣白绫:青色的细绢,白色的绫子。】被,或以锦被含香。(《汉官典职》【《汉官典职》:东汉·蔡质撰。亦称《汉官典仪》、《汉官典职仪式选用》。记两汉官制。是书佚。清孙星衍有辑本。】)
桓帝时侍中【侍中:官名。秦始置,为丞相之史,以其往来东厢奏事,故谓之侍中。西汉沿置,为自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东汉时为实官、掌赞导众事,顾问应对,护驾,陪乘。】刁存年老口臭,上出鸡舌香与含之,鸡舌颇小辛螫【辛螫:本意为毒虫刺螫人。这里指丁香口感有刺激性。】,不敢咀咽,嫌【嫌:怀疑。】有过赐毒药。归舍辞决家人,哀泣莫知其故。僚友【僚友:官职相同的人。同官的人。】求舐其药,出口香,咸嗤笑之。
[148]黄门郎:官名。秦和西汉郎官给事于黄闼(宫门)之内者,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到东汉,称黄门侍郎,但也省称黄门郎。
[149]按,东汉·应劭《风俗通》:“尚书郎每进朝时,怀香握兰,口含鸡舌香。”怀香握兰是指佩戴香草,与口含鸡舌香是并列关系,并非“故称”。
[150]《汉官仪》:东汉·应劭撰,汉代制度仪式之书。应劭字仲瑗,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省项城县)人,东汉末年,礼制湮没,作者感慨于此,故著此书。记叙汉官名称、职掌、俸禄、玺绶制度及其他故事。已佚。有清人辑本。
[151]青缣白绫:青色的细绢,白色的绫子。
[152]《汉官典职》:东汉·蔡质撰。亦称《汉官典仪》、《汉官典职仪式选用》。记两汉官制。是书佚。清孙星衍有辑本。
[153]侍中:官名。秦始置,为丞相之史,以其往来东厢奏事,故谓之侍中。西汉沿置,为自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东汉时为实官、掌赞导众事,顾问应对,护驾,陪乘。
[154]辛螫:本意为毒虫刺螫人。这里指丁香口感有刺激性。
[155]嫌:怀疑。
[156]僚友:官职相同的人。同官的人。
嚼鸡舌香
饮酒者嚼鸡舌香则量广【量广:指酒量大。】,浸半天回而不醉【不醉:四库本作“不醒”,结合上文,误。汉和本与无碍庵本同。】。(《酒中玄》【此条出《云仙杂记》,“《酒中玄》”是原书标注的出处,所指不详。】)
[157]量广:指酒量大。
[158]不醉:四库本作“不醒”,结合上文,误。汉和本与无碍庵本同。
[159]此条出《云仙杂记》,“《酒中玄》”是原书标注的出处,所指不详。
奉鸡舌香
魏武【魏武: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与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蜀汉丞相。】书云: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五色线》【《五色线》:宋代笔记。作者不详,是书摭百家杂事,记汉以来名人逸闻及市井俚语。此事出《魏武帝集》。】)
[160]魏武: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161]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蜀汉丞相。
[162]《五色线》:宋代笔记。作者不详,是书摭百家杂事,记汉以来名人逸闻及市井俚语。此事出《魏武帝集》。
鸡舌香木刀把
张受益【张受益:张谦,字受益,号古斋,宋末元初时人,收藏家。】所藏篦刀【篦刀:亦作“箆刀”,形如篦的刀。篦刀是以铁针、竹、木制成多齿如梳子状的工具,可用于梳理头发(见《挥麈录》)。也可以作为一种刻划表现纹饰(篦线纹、篦点纹)的工具(用于陶瓷等工艺)。这里应该是指日用的篦刀,和篦子用法类似。】,其把黑如乌木,乃西域鸡舌香木也。(《云烟过眼录》)
[163]张受益:张谦,字受益,号古斋,宋末元初时人,收藏家。
[164]篦刀:亦作“箆刀”,形如篦的刀。篦刀是以铁针、竹、木制成多齿如梳子状的工具,可用于梳理头发(见《挥麈录》)。也可以作为一种刻划表现纹饰(篦线纹、篦点纹)的工具(用于陶瓷等工艺)。这里应该是指日用的篦刀,和篦子用法类似。
丁香末
圣寿堂【圣寿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南城内。《邺中记》载:“圣寿堂在修文、偃武殿后。”】,石虎【石虎:后赵武帝(295—349),字季龙,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的第三位皇帝,性残暴奢靡。】造。垂玉佩八百、大小镜二万枚,丁香末为泥,油瓦【油瓦:用油涂过的瓦。《邺中记》:“北齐起邺,南城屋瓦皆以胡桃油油之,光明不藓。”】四面,垂金铃一万枚,去邺【邺:古地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石虎在位时将国都迁于此地。】三十里。(《羊头山记》【《羊头山记》:宋·徐叔旸著,十卷。】)
[165]圣寿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南城内。《邺中记》载:“圣寿堂在修文、偃武殿后。”
[166]石虎:后赵武帝(295—349),字季龙,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的第三位皇帝,性残暴奢靡。
[167]油瓦:用油涂过的瓦。《邺中记》:“北齐起邺,南城屋瓦皆以胡桃油油之,光明不藓。”
[168]邺:古地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石虎在位时将国都迁于此地。
[169]《羊头山记》:宋·徐叔旸著,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