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五 法和众妙香二(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卷十五法和众妙香(二)

丁晋公清真香【清真香:清真为道家用语,自然率真。丁谓自称是神仙丁令威(神话人物)的后裔,颇好神仙之道。清真香是香谱中一类,有很多香方,有清雅自然的意蕴。】(武)

歌曰【歌曰:香方的歌诀。】:四两玄参二两松【松:指甘松。】,麝香半分蜜和同,圆如弹子【弹子:也作弹丸,指用于弹弓发射的泥丸、石丸、铁丸等。】金炉爇,还似千花喷晓风。

又清室香,减去玄参三两。

[1]清真香:清真为道家用语,自然率真。丁谓自称是神仙丁令威(神话人物)的后裔,颇好神仙之道。清真香是香谱中一类,有很多香方,有清雅自然的意蕴。

[2]歌曰:香方的歌诀。

[3]松:指甘松。

[4]弹子:也作弹丸,指用于弹弓发射的泥丸、石丸、铁丸等。

清真香(新)

麝香檀【麝香檀:关于麝香檀与麝香木的考证,见前相关部分。】一两乳香一两干竹炭四两(带性烧【带性烧:又称存性烧。中药炮制法中的存性烧指的是把植物药烧至外部枯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一部分炭化,另一部分还能尝出原有的气味,即存性。这里指的是竹炭不要烧透,外部炭化而内部保留一部分竹性。】)

右为细末,炼蜜溲成厚片,切作小片子,磁盒封贮土中窨十日,慢火爇之。

[5]麝香檀:关于麝香檀与麝香木的考证,见前相关部分。

[6]带性烧:又称存性烧。中药炮制法中的存性烧指的是把植物药烧至外部枯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一部分炭化,另一部分还能尝出原有的气味,即存性。这里指的是竹炭不要烧透,外部炭化而内部保留一部分竹性。

清真香(沈)

沉香二两栈香三两檀香三两【《陈氏香谱》此方无檀香。】零陵香三两藿香三两玄参一两甘草一两黄熟香四两甘松一两半脑、麝各一钱甲香二两半【《陈氏香谱》作一两半。】(泔浸二宿同煮,油尽以清为度,后以酒浇地上,置盖一宿。)

右为末,入脑麝拌匀,白蜜六两炼去沫,入焰硝【焰硝:即硝石,见前“硝石”条。】少许,搅和诸香,丸如鸡头子【鸡头子:芡实,见前“鸡头”条。《陈氏香谱》作“鸡头实”。】大,烧如常法,久窨更佳。

[7]《陈氏香谱》此方无檀香。

[8]《陈氏香谱》作一两半。

[9]焰硝:即硝石,见前“硝石”条。

[10]鸡头子:芡实,见前“鸡头”条。《陈氏香谱》作“鸡头实”。

黄太史【黄太史:黄庭坚,元祐中为太史,故称。见“黄山谷”条。】清真香

柏子仁二两甘松蕊【关于甘松蕊的所指,一种观点认为指甘松花蕊,但花蕊在甘松中所占比重非常小,相当难得。另一种观点认为,甘松蕊可能就是甘松根去除杂质和外皮后里面的心部,这种相当于是拣选损耗较大、纯净度高的甘松。后者可能性更大一些。】一两白檀香半两桑木麸炭末三两

右细末,炼蜜和丸,磁器窨一月,烧如常法。

[11]黄太史:黄庭坚,元祐中为太史,故称。见“黄山谷”条。

[12]关于甘松蕊的所指,一种观点认为指甘松花蕊,但花蕊在甘松中所占比重非常小,相当难得。另一种观点认为,甘松蕊可能就是甘松根去除杂质和外皮后里面的心部,这种相当于是拣选损耗较大、纯净度高的甘松。后者可能性更大一些。

清妙香(沈)

沉香二两(剉)檀香二两(剉)龙脑一分麝香一分(另研)

右细末,次入脑麝拌匀,白蜜五两重汤煮熟放温,更入焰硝半两同和,磁器窨一月取出爇之。

清神香

玄参一斤腊茶四胯【胯:是茶的单位,片。銙,本意为为玉带上的一节、腰带上的扣版。宋代借用銙字指北苑贡茶制作过程中的棬、模,即《茶经·二之具》中的规,是指造团饼贡茶的模具,以其形状像玉带上的銙而得名,成为宋代贡茶的专有名词,在宋代文献中亦写作胯、夸。宋·赵汝砺《北苑别录·造茶》云:“造茶旧分四局……茶堂有东局、西局之名,茶銙有东作、西作之号。”銙因此也指这种贡茶的形态,代指这种贡茶饼。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曰:“既又制三色细芽,及试新銙、贡新銙(注云:大观二年、政和二年造)……兴国岩銙、香口焙銙(注云绍圣二年造)。”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一一《建宁府·土产》:“贡龙凤等茶”下注引《建宁郡志》:“其品大概有四,曰銙、曰截、曰铤,而最粗为末。”是说銙是茶的最高级的形态。同时銙也是茶的计量单位,也就是一饼、一片。姚宽《西溪丛语》卷上云:“龙园胜雪,白茶也;茶之极精好者,无出于此,每胯计工价近三十千。”周密《乾淳岁时记·进茶》:“仲春上旬,福建漕使进第一纲茶,名北苑试新,方寸小夸,进御止百夸。……乃雀舌水芽所造,一夸之值四十万,仅可供数瓯之啜耳。”宋代銙茶大小不一,有八饼一斤,有二十饼一斤,合今日30克至80克不等,一些稀有的品种还要更小。小胯一般用于特定贡茶,如无特殊说明,香方里的胯可能是大饼大饼(约几十克)。】

右为末,以糖水溲之,地下久窨可爇。

[13]胯:是茶的单位,片。銙,本意为为玉带上的一节、腰带上的扣版。宋代借用銙字指北苑贡茶制作过程中的棬、模,即《茶经·二之具》中的规,是指造团饼贡茶的模具,以其形状像玉带上的銙而得名,成为宋代贡茶的专有名词,在宋代文献中亦写作胯、夸。宋·赵汝砺《北苑别录·造茶》云:“造茶旧分四局……茶堂有东局、西局之名,茶銙有东作、西作之号。”銙因此也指这种贡茶的形态,代指这种贡茶饼。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曰:“既又制三色细芽,及试新銙、贡新銙(注云:大观二年、政和二年造)……兴国岩銙、香口焙銙(注云绍圣二年造)。”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一一《建宁府·土产》:“贡龙凤等茶”下注引《建宁郡志》:“其品大概有四,曰銙、曰截、曰铤,而最粗为末。”是说銙是茶的最高级的形态。同时銙也是茶的计量单位,也就是一饼、一片。姚宽《西溪丛语》卷上云:“龙园胜雪,白茶也;茶之极精好者,无出于此,每胯计工价近三十千。”周密《乾淳岁时记·进茶》:“仲春上旬,福建漕使进第一纲茶,名北苑试新,方寸小夸,进御止百夸。……乃雀舌水芽所造,一夸之值四十万,仅可供数瓯之啜耳。”宋代銙茶大小不一,有八饼一斤,有二十饼一斤,合今日30克至80克不等,一些稀有的品种还要更小。小胯一般用于特定贡茶,如无特殊说明,香方里的胯可能是大饼大饼(约几十克)。

清神香(武)

青木香【青木香:参见前“木香”条注释及相关内容。】半两(生切,蜜浸)降真香一两白檀香一两香白芷【香白芷:即白芷,参见前“白芷”条。】

一两【《陈氏香谱》后面有“龙、麝各少许”。】

右为细末,用大丁香【大丁香:可能指母丁香。】二个,槌碎,水一盏煎汁,浮萍草【浮萍草:参见前“浮萍”条。】一掬【一掬:一把。】,择洗净,去须,研碎沥汁,同丁香汁和匀,溲拌诸香候匀,入臼杵数百下为度,捻作小饼子阴干,如常法爇之。【制法部分《陈氏香谱》作:“右为细末,热汤化雪,糕和作小饼,晩风烧如常法。”与《香乘》差异甚大,可能是二者之一和其他香方有混淆。】

[14]青木香:参见前“木香”条注释及相关内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