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香事别录下02(第1页)
卷十二香事别录(下)02
[86]椠人:谓读书而有见识之人。
[87]罗大经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花在唐以前没有被提及,这里面有多种情况。木犀类植物在中国古已有之,虽然《楚辞》中桂花和肉桂类植物难以区分确指,但至少在汉代桂花已作为园林植物(见《西京杂记》)。木犀之名较晚出,所以给作者的印象之前没有提及。古人不识木犀这个误解很多宋人都有,李清照咏木犀即有“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山矾本身是黄庭坚命名的,之前名玉蕊,当然唐之前不见山矾之名。素馨之名自五代出(之前称“耶悉茗花”、“野悉蜜”等),所以自然唐之前无此名。有说陆贾《南越行记》记录素馨,但之后数百年无记录,且原书早佚,此段文字是否经过加工,需存疑。关于茉莉,其实早有记录,不过名字写作“末利”之类,是作者没有见到或没有注意到。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北户录》:“耶悉弭花、白末利花(红者不香),皆波斯移植中夏。”另外传入植物从传入区域引种到在我国不同区域广泛栽培,并为文人雅士所注意,可能经历或长或短的时间,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参见之前这几种花的单独解释。
焫萧【焫萧:见前“燔柴事天,萧焫供祭”条。】无香
古人之祭焫萧,酌郁鬯【郁鬯:香酒。用鬯酒调和郁金之汁而成。】,取其香,而今之萧与焫何尝有香?盖离骚已指萧艾为恶草矣。【在《楚辞》传统里,萧艾为恶草。《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九歌》、《七谏》都有类似的用法。】(同上)
[88]焫萧:见前“燔柴事天,萧焫供祭”条。
[89]郁鬯:香酒。用鬯酒调和郁金之汁而成。
[90]在《楚辞》传统里,萧艾为恶草。《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九歌》、《七谏》都有类似的用法。
香令松枯
朝真观九星院有三贤松三株,如古君子。梁阁老【阁老:唐代对中书舍人中年资深久者及中书省、门下省属官的敬称。五代、宋以后亦用为对宰相的称呼。明代用来称宰辅,明清又用为对翰林中掌诰敕的学士的称呼。此条出唐代笔记,故为第一种意思。】妓英奴以丽水囊贮香游之,不数日松皆半枯。(《事略》【《事略》:唐代笔记,未知详指,此条出冯贽《云仙散记》所引《事略》。】)
[91]阁老:唐代对中书舍人中年资深久者及中书省、门下省属官的敬称。五代、宋以后亦用为对宰相的称呼。明代用来称宰辅,明清又用为对翰林中掌诰敕的学士的称呼。此条出唐代笔记,故为第一种意思。
[92]《事略》:唐代笔记,未知详指,此条出冯贽《云仙散记》所引《事略》。
辩一木五香
异国所传言,皆无根柢【根柢:草木的根,代指根基、来由。古代很多关于香料的外国传言是往来贸易的商人为了隐藏真实来源或抬高价格而编造的故事,另外也有一些以讹传讹造成误会的。】。如云:一木五香,根旃檀,节沉香,花鸡舌,叶藿香,胶熏陆。此甚谬!旃檀与沉水两木无异。【旃檀与沉水所指当然有差别,参见前面相关章节。】鸡舌即今丁香耳。今药品中所用者亦非藿香,自是草叶,南方有之。熏陆小木而大叶,海南亦有熏陆,乃其谬也,今谓之**香。五物互殊,元非同类也。(《墨客挥犀》【《墨客挥犀》:见前“彭乘《墨客挥犀》”条。】)
又
梁元帝《金楼子》谓一木五香,根檀,节沉,花鸡舌,胶熏陆,叶藿香,并误也。五香各自有种。所谓五香一木,即沉香部所列沉、栈、鸡骨、青桂、马蹄是矣。【参见前“沉水香”部分。】
[93]根柢:草木的根,代指根基、来由。古代很多关于香料的外国传言是往来贸易的商人为了隐藏真实来源或抬高价格而编造的故事,另外也有一些以讹传讹造成误会的。
[94]旃檀与沉水所指当然有差别,参见前面相关章节。
[95]《墨客挥犀》:见前“彭乘《墨客挥犀》”条。
[96]参见前“沉水香”部分。
辩烧香
昔人于祭前焚柴升烟,今世烧香,于迎神之前用炉炭爇之。近人多崇释氏,盖西方出香。释氏动辄烧香,取其清净,故作法事则焚香诵咒。道家亦烧香解秽,与吾教【吾教:指儒。】极不同。今人祀夫子祭社稷,于迎神之后,奠帛【奠帛:儒家祭祀之礼,以帛奠献于神位之前。】之前,三上香,家礼【家礼可以指一般士大夫之家的礼仪,也可以指朱熹所作的《家礼》一书。《家礼》,五卷,附录一卷。卷一言通礼,卷二言冠礼,卷三言婚礼,卷四言丧礼,卷五言祭礼。虽然《家礼》作者在清代产生争议,但现在经过多方考证,还是认为应该是朱熹所作。此处两种解释都可说通。】无此,郡邑或用之。(《云麓漫抄》【《云麓漫钞》:宋代笔记,十五卷,南宋·赵彦卫著。主要为内容为宋时杂事和考证名物典故。赵彦卫,字景安,浚仪(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不详,宋宗室。】)
[97]吾教:指儒。
[98]奠帛:儒家祭祀之礼,以帛奠献于神位之前。
[99]家礼可以指一般士大夫之家的礼仪,也可以指朱熹所作的《家礼》一书。《家礼》,五卷,附录一卷。卷一言通礼,卷二言冠礼,卷三言婚礼,卷四言丧礼,卷五言祭礼。虽然《家礼》作者在清代产生争议,但现在经过多方考证,还是认为应该是朱熹所作。此处两种解释都可说通。
[100]《云麓漫钞》:宋代笔记,十五卷,南宋·赵彦卫著。主要为内容为宋时杂事和考证名物典故。赵彦卫,字景安,浚仪(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不详,宋宗室。
意和香有富贵气
贾天锡【贾天锡:黄庭坚的好友,精于香事。】宣事【宣事:通事舍人避讳称。宋真宗刘皇后父名通,因特为之避讳,改通事舍人为宣事舍人,至仁宗明道年间复旧。这里因袭旧称。】作意和香【意和香:黄庭坚亦有意和香,参见本书后面香方。】,清丽闲远,自然有富贵气,觉诸人家香殊寒【寒:这里指卑微。形容无法和贾天锡的香相比。】。乞天锡屡惠此香,惟要作诗,因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韵作十小诗【十小诗:指黄庭坚《贾天锡惠宝薰乞诗予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十字作诗报之》,见本书后面香诗部分。所谓“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本是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的头两句,这里黄庭坚用这十个字分别做了十首小诗,韦应物的这两句诗非常经典,除了黄庭坚,也有其他宋人依此作诗。】赠之,犹恨诗语未工,未称此香尔。然余甚宝此香,未尝妄以与人。城西张仲谋【张仲谋:黄庭坚好友,山谷很多诗作和他有关。】为我作寒计【寒计:御寒之准备。】,惠骐院【惠骐院:原作“惠送骐骥院”,骐骥院,官署名,宋朝置,分左右,掌管养国马,并区分好马坏马以待军国之用。】马通薪【马通薪:马通,指马粪。《后汉书·独行传·戴就》:“主者穷竭酷惨,无復餘方,乃卧就覆船下,以马通薰之。”李贤注:“《本草经》曰:‘马通,马矢也。’”马粪在古代早就被用来代薪,如桂,还宜火作煤,故称“马通薪”。骐骥院产生大量的马通,是优质燃料,卖马粪是群牧司(骐骥院属群牧司)重要收入。故除了前面提到的“三班吃香”,当时还有一句“群牧吃粪”的俗语。】二百,因以香二十饼报之。或笑曰:“不与公诗为地耶?【意思说,你怎么不用写诗来酬答,而用你那么宝贝的香来回赠呢?】”应之曰:“诗【按,三本此处作“诗人”今据《山谷集》等删去“人”字。】或能为人作祟【作祟:谓鬼怪妖物害人。这里是黄庭坚调侃之语,指诗不过是调动人的情绪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哪里像马通薪那样能解决御寒的实际问题呢?】,岂若马通薪,使冰雪之辰铃下马走【铃下马走:铃下,指侍卫、门卒或仆役。马走,指马夫;马卒。泛指仆役走卒。】皆有挟纩【挟纩:披着棉衣。】之温耶?”学诗三十年,今乃大觉,然见事【见事:识别事势。指学诗三十年才终于明白此事理,虽是戏谑之语,亦足见山谷真旷达之士也。】亦太晚也。(《山谷集》)
[101]贾天锡:黄庭坚的好友,精于香事。
[102]宣事:通事舍人避讳称。宋真宗刘皇后父名通,因特为之避讳,改通事舍人为宣事舍人,至仁宗明道年间复旧。这里因袭旧称。
[103]意和香:黄庭坚亦有意和香,参见本书后面香方。
[104]寒:这里指卑微。形容无法和贾天锡的香相比。
[105]十小诗:指黄庭坚《贾天锡惠宝薰乞诗予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十字作诗报之》,见本书后面香诗部分。所谓“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本是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的头两句,这里黄庭坚用这十个字分别做了十首小诗,韦应物的这两句诗非常经典,除了黄庭坚,也有其他宋人依此作诗。
[106]张仲谋:黄庭坚好友,山谷很多诗作和他有关。
[107]寒计:御寒之准备。
[108]惠骐院:原作“惠送骐骥院”,骐骥院,官署名,宋朝置,分左右,掌管养国马,并区分好马坏马以待军国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