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地理香(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36]利州平痾镇:利州应为“和州”。历史上利州多指四川广元一带,但据《墨庄漫录》等书,此处温泉在褒禅山附近,褒禅山在安徽含山县。所谓“平痾”,说明此泉可以治病。据褒禅山不远的和县(古和州)自古就有香泉地名。且自晋经宋至明历代记述的文献诗文不少。《江南通志》十八卷:“香泉,在(和州)州北三十五里。其水色深碧沸白,香气袭人,故名。有患疮疥者浴之,即愈,名平疴泉。梁昭明尝浴此,一名太子汤。”说明其“平痾”名字来由。南宋龚颐正《修汤泉浴院记》:“历阳之平疴由治平以易镇名。”此地宋代治平年间已有“平痾镇”之名。故此利州应为“和州”之误。此地今名香泉镇,属和县,距褒禅山直线距离20公里左右。

[37]三本皆未属出处,言及香泉和平痾镇的文献甚多,与此较接近为《墨庄漫录》:“唯利州褒禅山相近,地名平痾镇,汤泉温温可探而不作火气,云是朱砂汤也。人传昔有两美人来浴,既去,异香郁郁,累日不散。”

香石

卞山【卞山:一作弁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北9公里。《隋书·地理志》:“长城县有卞山。”据晋·周处《风土记》,当作冠弁之弁。今日仍名弁山,是风景名胜。】在湖州,山下有无价香,有老母拾得一文石【文石:有纹理的石头,即此处所说的香石。】,光彩可爱,偶堕火中,异香闻于远近,收而宝之。每投火中,异香如初。(《洪谱》【《洪谱》:指洪刍《香谱》,参见前“洪刍《香谱》”条。】)

[38]卞山:一作弁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北9公里。《隋书·地理志》:“长城县有卞山。”据晋·周处《风土记》,当作冠弁之弁。今日仍名弁山,是风景名胜。

[39]文石:有纹理的石头,即此处所说的香石。

[40]《洪谱》:指洪刍《香谱》,参见前“洪刍《香谱》”条。

湖石炷香

观州倅【观州倅:倅,指州郡长官的副职。观州,唐武德四年(621)置,治弓高县(今阜城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城、景县、吴桥、东光等县地。贞观十七年(643)废。唐贞元二年(786)置景州,治所在弓高县(今河北阜城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城、东光县地。后代经置废。金初复置,仍治东光县。辖境相当今河北东光、阜城、景县、吴桥等县及山东德州市、宁津县地。金大安年间曾改景州为观州,以避金章宗讳。】武伯英【武伯英:金代山西崞县人。少举进士,以诗名。仕观州倅。精于书画,同时也是藏书家。】尝得宣和湖石一窽【窽:同“窾”,通“款”。】,窍穿漏,殆若神劖【劖:用锐利的器具凿或铲。】鬼凿。炷香【炷香:烧香。】其下,则烟气四起散布,盘旋石上,浓淡霏【霏:飘扬。】拂,有烟江叠嶂之韵。(《元遗山集》【《元遗山集》:四十卷,金·元好问撰。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鲜卑后裔,诗词成就皆高,亦可称史学家。编撰有唐诗选集《唐诗鼓吹》、金代诗词总集《中州集》、《中州乐府》及志怪小说《续夷坚志》等。】)

[41]观州倅:倅,指州郡长官的副职。观州,唐武德四年(621)置,治弓高县(今阜城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城、景县、吴桥、东光等县地。贞观十七年(643)废。唐贞元二年(786)置景州,治所在弓高县(今河北阜城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城、东光县地。后代经置废。金初复置,仍治东光县。辖境相当今河北东光、阜城、景县、吴桥等县及山东德州市、宁津县地。金大安年间曾改景州为观州,以避金章宗讳。

[42]武伯英:金代山西崞县人。少举进士,以诗名。仕观州倅。精于书画,同时也是藏书家。

[43]窽:同“窾”,通“款”。

[44]劖:用锐利的器具凿或铲。

[45]炷香:烧香。

[46]霏:飘扬。

[47]《元遗山集》:四十卷,金·元好问撰。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鲜卑后裔,诗词成就皆高,亦可称史学家。编撰有唐诗选集《唐诗鼓吹》、金代诗词总集《中州集》、《中州乐府》及志怪小说《续夷坚志》等。

灵壁石【灵壁石:我国传统观赏名石,产安徽灵璧县渔沟镇磬云山。造型别致,可供园林观赏、案头清供等等。】收香

灵壁石能收香,斋阁之中置之,香云终日不散。(《格古要论》【《格古要论》:文物鉴赏专著,三卷,明·曹昭撰。成书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曹昭,字明仲,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明初,松江(今属上海市)人。明·舒敏《格古要论序》称其“吴下簪缨旧族,博雅好古”。】)

[48]灵壁石:我国传统观赏名石,产安徽灵璧县渔沟镇磬云山。造型别致,可供园林观赏、案头清供等等。

[49]《格古要论》:文物鉴赏专著,三卷,明·曹昭撰。成书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曹昭,字明仲,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明初,松江(今属上海市)人。明·舒敏《格古要论序》称其“吴下簪缨旧族,博雅好古”。

张香桥【张香桥:在今苏州石板街北端,始建于唐,现存为清代单孔条石平桥。】

张香桥,昔有女子名香,与所欢会此,故名。一曰:女子姓张,名香。(《荻楼杂抄》【《荻楼杂抄》:一卷,宋(一说元)笔记,作者不详。】)。

[50]张香桥:在今苏州石板街北端,始建于唐,现存为清代单孔条石平桥。

[51]《荻楼杂抄》:一卷,宋(一说元)笔记,作者不详。

香木梁

拂林国【拂林国:见前“拂林”条。】王都城八十里,门高二十丈,以香木为梁,黄金为地。【此条三本皆未属出处。《咸宾录·西夷志卷三·佛菻》:“其王都城广八十里,门高二十丈……香木梁,黄金为地。”】

[52]拂林国:见前“拂林”条。

[53]此条三本皆未属出处。《咸宾录·西夷志卷三·佛菻》:“其王都城广八十里,门高二十丈……香木梁,黄金为地。”

香城

香城【香城:《般若经》法涌菩萨住处,常啼菩萨于此舍身求《般若经》。】金简【金简:金质的简册。尊贵的宗教或帝王典籍。】,龙宫【龙宫:龙树菩萨自视阅尽阎浮提佛经,后入龙宫见到龙宫所藏《华严经》如此广大,自己所读过的不过只是皮毛。此上两句言天上世间佛经之浩繁。】玉牒【玉牒:最早指古代帝王封禅、郊祀的玉简文书。这里指佛道之书。】。(《二教论》【《二教论》:四库本作“三教论”,误。北周·道安(非东晋佛教中国化之道安大师)所作,其二教是以形神、内外而论,不是指具体的两种宗教。此文章缘起于北周佛道辩论,录于唐代道宣大师的佛教丛书《广弘明集》之内。】)

[54]香城:《般若经》法涌菩萨住处,常啼菩萨于此舍身求《般若经》。

[55]金简:金质的简册。尊贵的宗教或帝王典籍。

[56]龙宫:龙树菩萨自视阅尽阎浮提佛经,后入龙宫见到龙宫所藏《华严经》如此广大,自己所读过的不过只是皮毛。此上两句言天上世间佛经之浩繁。

[57]玉牒:最早指古代帝王封禅、郊祀的玉简文书。这里指佛道之书。

[58]《二教论》:四库本作“三教论”,误。北周·道安(非东晋佛教中国化之道安大师)所作,其二教是以形神、内外而论,不是指具体的两种宗教。此文章缘起于北周佛道辩论,录于唐代道宣大师的佛教丛书《广弘明集》之内。

香柏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