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香异(第3页)
[48]一旦:某一天。
[49]《十州记》:四库本作《陆佃埤雅》。《十州记》又名《海内十洲记》、《十州三岛记》、《十州三岛》等,志怪小说集,传汉·东方朔作。
[50]永乐:1403—1424,明成祖年号。
[51]太仓刘家河:亦名刘家港、浏家港。即今江苏太仓市东北浏河镇。为娄江入海处。元明时代由于东江(一名上江)淤塞,吴淞江仅存一线,遂为长江三角洲唯一良港。番商云集,外通琉球、日本等国,号称“六国码头”。明永乐三年(1405)郑和下西洋,亦由此出发。
[52]天妃宫:位于浏河镇,又称娘娘庙。始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明宣德五年(1430),郑和曾修葺。清乾隆五年(1740)重建,道光十四年(1834)林则徐重修,太平天国时曾遭战争破坏,今又重修。天妃宫是出海人祈祷平安的庙宇。郑和下西洋时,曾在此行香立碑。现辟为郑和纪念馆。
[53]鹤:无碍庵本作“鹤”,四库、汉和本作“鹳”。鹤与鹳都可以长距离迁徙,此处暂依无碍庵本。
庄姬藏返魂香
袁运字子先,尝以奇香一丸与庄姬,藏于笥【笥:一种装饭食或衣物的竹器。】,终岁润泽,香达于外。其冬阁中诸虫不死,冒寒而鸣。姬以告袁,袁曰:此香制自宫中,岂返魂乎?【原文未属出处,据《琅嬛记》载此段文字出于《真率斋笔记》。《琅嬛记》,文言志怪小说集,旧题元·伊世珍辑集,三卷。因书首载“琅嬛福地”的传说故事,即以命名。】
[54]笥:一种装饭食或衣物的竹器。
[55]原文未属出处,据《琅嬛记》载此段文字出于《真率斋笔记》。《琅嬛记》,文言志怪小说集,旧题元·伊世珍辑集,三卷。因书首载“琅嬛福地”的传说故事,即以命名。
返魂香引见先灵
司天主簿【司天主簿:无碍庵本作“大同主簿”。四库、汉和本作“同天主簿”,皆误。今依《陈氏香谱》改为“司天主簿”。“司天”指司天监,掌观测记录天文现象及考定历法的机构,元丰后改名太史局。主簿,官名,汉代以后普遍设置在中央和地方各官署,其职任为掌管文书簿籍及监守印信,在掾史中居于首席的地位。司天主簿就是司天监的主簿。】徐肇遇苏氏子德哥者,自言善为返魂香。手持香炉怀中,以一帖如白檀香末撮于炉中,烟气袅袅直上,甚于龙脑。德哥微吟曰:“东海徐肇欲见先灵,愿此香烟用为引导。”尽见其父母、曾、高【曾、高:指曾祖、高祖,死去的祖先。】。德哥曰:但死经八十年以上者则不可返矣。(洪刍《香谱》【洪刍《香谱》:此条见于《陈氏香谱》引洪刍《香谱》。】)
[56]司天主簿:无碍庵本作“大同主簿”。四库、汉和本作“同天主簿”,皆误。今依《陈氏香谱》改为“司天主簿”。“司天”指司天监,掌观测记录天文现象及考定历法的机构,元丰后改名太史局。主簿,官名,汉代以后普遍设置在中央和地方各官署,其职任为掌管文书簿籍及监守印信,在掾史中居于首席的地位。司天主簿就是司天监的主簿。
[57]曾、高:指曾祖、高祖,死去的祖先。
[58]洪刍《香谱》:此条见于《陈氏香谱》引洪刍《香谱》。
明天发日【明天发日:这里的“明天发日”是日显天明之意。】香
汉武帝尝夕望,东边有云起,俄见双白鹄【鹄:一般认为,古时的鹄指天鹅。】集台上,化为幻女,舞于台,握凤管【凤管:笙箫或笙箫之乐的美称。】之箫,抚落霞之琴【落霞之琴:古琴有“落霞”式,相传来源于此。】,歌清吴春波【清吴春波:三本皆作“青吴春波”,《文献通考》作“清娱春波”。《初学记》、《古琴疏》、《说郛》、《太平御览》作“清吴春波”。因为较古版本多作“清吴春波”,今从改。】之曲。帝开暗海【暗海:传说中的海名。《拾遗记》有“暗海刻石”的典故,说的是汉武帝思念李夫人,听李少君之言,在暗海求得潜英石,刻为李夫人像,如目真人。】玄落之席,散明天发日之香。香出胥池寒国,有发日树,日从云出,云来掩日,风吹树枝,即拂云开日光。(《汉武洞冥记》【《汉武洞冥记》:原书作“《汉武内传》”,今查诸原文,不见此记载,恐误。此条实出《汉武洞冥记》。《汉武洞冥记》,志怪小说集,简称《洞冥记》,又称《汉武他国洞冥记》,共四卷六十则故事,旧题后汉郭宪撰。郭宪,字子横,汝南宋(今安徽太和县)人。】)
[59]明天发日:这里的“明天发日”是日显天明之意。
[60]鹄:一般认为,古时的鹄指天鹅。
[61]凤管:笙箫或笙箫之乐的美称。
[62]落霞之琴:古琴有“落霞”式,相传来源于此。
[63]清吴春波:三本皆作“青吴春波”,《文献通考》作“清娱春波”。《初学记》、《古琴疏》、《说郛》、《太平御览》作“清吴春波”。因为较古版本多作“清吴春波”,今从改。
[64]暗海:传说中的海名。《拾遗记》有“暗海刻石”的典故,说的是汉武帝思念李夫人,听李少君之言,在暗海求得潜英石,刻为李夫人像,如目真人。
[65]《汉武洞冥记》:原书作“《汉武内传》”,今查诸原文,不见此记载,恐误。此条实出《汉武洞冥记》。《汉武洞冥记》,志怪小说集,简称《洞冥记》,又称《汉武他国洞冥记》,共四卷六十则故事,旧题后汉郭宪撰。郭宪,字子横,汝南宋(今安徽太和县)人。
百和香
武帝修除【修除:设置。《管子·四时》:“其事号令,修除神位,谨祷獘梗。”】宫掖,燔百和之香,张云锦【云锦:织有云纹图案的丝织品。】之帷,燃九光【九光:四射的光芒;绚烂的光芒。】之灯,列玉门之枣【玉门之枣:玉门,古地名。见《汉书·西域传》。为古代内地与西域连接的门户之一。昆仑山玉石由此输入中原,故名。西汉武帝置玉门关,遗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北小方盘城,为丝绸之路枢纽,“北道”起点。置玉门县,属酒泉郡。】,酌葡萄之酒,以候王母【王母:指西王母,先秦以来广为流传的神话人物。也以金母、王母娘娘、西姥、瑶池阿母等名称出现在各类文献中。不同文献中展示的形象和特点多有不同,参见《山海经》、《竹书记年》、《大戴礼记·少简篇》、《尔雅·释地》、《西王母传》、《风俗通义·声音篇》、《尚书大传》、《焦氏易林》、《晋书·律历志》、《宋书·符瑞志》、《太平广记》、《穆天子传》、《贾子新书》等书。】降。(《汉武外传》【《汉武外传》:内容为汉武故事,和《汉武内传》类似,大概魏晋时成书,作者不详。】)
[66]修除:设置。《管子·四时》:“其事号令,修除神位,谨祷獘梗。”
[67]云锦:织有云纹图案的丝织品。
[68]九光:四射的光芒;绚烂的光芒。
[69]玉门之枣:玉门,古地名。见《汉书·西域传》。为古代内地与西域连接的门户之一。昆仑山玉石由此输入中原,故名。西汉武帝置玉门关,遗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北小方盘城,为丝绸之路枢纽,“北道”起点。置玉门县,属酒泉郡。
玉门枣在古代颇有盛名,且与神仙有关。《武帝内传》:“七月七日,西王母下,为帝设玉门之枣。”《艺文类聚》:“《真人关令尹喜内传》曰:‘尹喜共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共食玉门之枣,其实如瓶。’”
[70]王母:指西王母,先秦以来广为流传的神话人物。也以金母、王母娘娘、西姥、瑶池阿母等名称出现在各类文献中。不同文献中展示的形象和特点多有不同,参见《山海经》、《竹书记年》、《大戴礼记·少简篇》、《尔雅·释地》、《西王母传》、《风俗通义·声音篇》、《尚书大传》、《焦氏易林》、《晋书·律历志》、《宋书·符瑞志》、《太平广记》、《穆天子传》、《贾子新书》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