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十八 香文汇(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今参照《陈氏香谱》加以修订,不一一注明。

铜博山香炉赋【此文脱讹之处颇多,参照《艺文类聚》校订,不一一注明。】昭明太子【昭明太子: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萧衍长子、太子。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

禀至精之纯质,产灵岳之幽深。探众倕之妙旨,运公输之巧心。有蕙带而岩隐,亦霓裳而升仙。写嵩山之巃嵸,象邓林之阡眠。方夏鼎之环异,类山经之俶诡。制一器而备众质,谅兹物之为侈。於时青女司寒,红光翳景,吐圆舒于东岳,匿丹曦于西岭。翠帷已低,兰膏未屏,爨松柏之火,焚兰麝之芳,荧荧内曜,芬芬外扬,似庆云之程色,若景星之舒光。齐姬合欢而流盻,燕女巧笑而蛾扬。超公闻之见锡,粤女惹之留香。信名嘉而器美,永为玩於华堂。

[40]此文脱讹之处颇多,参照《艺文类聚》校订,不一一注明。

[41]昭明太子: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萧衍长子、太子。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

博山香炉赋傅縡【傅縡:字宜事,北地灵州(宁夏灵武)人。南朝·陈大臣、文学家、佛教居士。有集十卷,已佚。】

器象南山,香传西国。丁缓巧铸,兼资匠刻。麝火埋朱,兰烟毁黑。结构危峰,横罗杂树。寒夜含暖,清霄吐雾。制作巧妙,独称珍俶。景澄明而袅篆,气氤氲长若春。随风本胜于酿酒,散馥还如乎硕人【此句《全陈文·初学记》,四库、汉和本等皆作“随风本胜千酿酒,散馥还如一硕人”。今据无碍庵本。】。

[42]傅縡:字宜事,北地灵州(宁夏灵武)人。南朝·陈大臣、文学家、佛教居士。有集十卷,已佚。

[43]此句《全陈文·初学记》,四库、汉和本等皆作“随风本胜千酿酒,散馥还如一硕人”。今据无碍庵本。

沉香山子赋【此赋写于元符元年(1098),是为苏辙六十岁生日而作,当时苏轼被贬海南,以沉香山子作为生日贺礼,送给苏辙。】(子由生日作)苏轼

古者以芸为香,以兰为芬,以郁鬯为祼,以脂萧为焚,以椒为涂,以蕙为熏,杜蘅带屈,菖蒲荐文,麝多忌而本膻,苏合若香而实荤。嗟吾知之几何,为六入【六入:三本作“方入”。结合下文“根尘”之说,应为六入,佛教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为内六入,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为外六入;六根、六尘互相涉入,即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而生六识。今依《苏东坡集》。】之所分,方根尘之起灭,常颠倒其天君。每求似于仿佛,或鼻劳而妄闻。独沉水为近正,可以配薝卜而并云。矧儋崖之异产,实超然而不群。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惟膏液而内足,故把握而兼斤。顾占城之枯朽,宜爨釜而燎蚊。宛彼小山,巉然可忻。如太华之倚天,象小孤【小孤:三本作“小姑”,亦可。太华、小孤皆山名。】之插云。往寿子之生朝,以写我之老懃。子方面壁以终日,岂亦归田而自耘。幸置此于几席,养幽芳于帨帉。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盖非独以饮东坡之寿,亦所以食黎人之芹。

海南沉香山子

十三先生供图

清掐丝珐琅螭龙纹香盘一对

清洒金铜双耳三足炉

[44]此赋写于元符元年(1098),是为苏辙六十岁生日而作,当时苏轼被贬海南,以沉香山子作为生日贺礼,送给苏辙。

此赋参照《陈氏香谱》、《东坡全集》校订,不一一注明。

[45]六入:三本作“方入”。结合下文“根尘”之说,应为六入,佛教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为内六入,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为外六入;六根、六尘互相涉入,即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而生六识。今依《苏东坡集》。

[46]小孤:三本作“小姑”,亦可。太华、小孤皆山名。

香丸志【此文字见于元·龙辅《女红余志》,书中题为“香丸妇人”。此文后也被明代各传奇收录。这里的文字和原书文字出入很大,应该是作者加以提炼,或者后来其他书中收录的版本。《女红余志》为元代文言琐谈小说。龙辅生平不详,据其书原序称,龙辅为武康常阳之妻。称其外父为兰陵郡守元度公之后。因为身份神秘,也有人认为这些是好事者的托词。】

贞观时有书生,幼时贫贱,每为人侮害,虽极悲愤而无由泄其忿。一日闲步经观音里,有一妇人姿甚美,与生眷顾。侍儿负一荤囊至曰:“主母所命也。”启视则人头数颗,颜色未变,乃向侮害生者也。生惊欲避去。侍儿曰:“郎君请无惊,必不相累,主母亦素仇诸恶少年,欲假手于郎君。”生愧谢弗能。妇人命侍儿进一香丸曰:“不劳君举腕,君第扫净室,夜坐焚此香于炉,香烟所至,君急随之,即得志矣。有所获,须将纳于革囊,归勿畏也。”生如旨焚香,随烟而往,初不觉有墙壁碍行处,皆有光亦不类暗夜。每至一处,烟袅袅绕恶少年颈三绕而头自落,或独宿一室,或妻子共床寝,或初就枕。侍儿执巾若尘尾如意,围绕未敢退,悉不觉不知。生悉以头纳革囊中,若梦中所为,殊无畏意。于是烟复袅袅而旋生,复随之而返到家,未三鼓也,烟甫收火已寒矣。探之,其香变成金色,圆若弹,倏然飞去,铿铿有声,生恐妇复须此物,正惶急间,侍儿不由门户,忽尔在前。生告曰:“香丸飞去。”侍儿曰:“得之久矣。主母传语郎君:‘此畏关也,此关一破,无不可为。姑了天下事,共作神仙也’。”后生与妇俱徙去,不知所之。

[47]此文字见于元·龙辅《女红余志》,书中题为“香丸妇人”。此文后也被明代各传奇收录。这里的文字和原书文字出入很大,应该是作者加以提炼,或者后来其他书中收录的版本。《女红余志》为元代文言琐谈小说。龙辅生平不详,据其书原序称,龙辅为武康常阳之妻。称其外父为兰陵郡守元度公之后。因为身份神秘,也有人认为这些是好事者的托词。

上香偈【上香偈:此文见于《陈氏香谱》,题为“香偈”,应该是宋代道教的上香偈文。文中“焚香”,《陈氏香谱》皆作“爇香”。】(道书)

谨焚道香、德香、无为香、无为清净自然香、妙洞真香、灵宝惠香、朝三界香,香满琼楼玉境,遍诸天法界,以此真香腾空上奏。

焚香有偈:返生宝木,沉水奇材,瑞气氤氲,祥云缭绕,上通金阙,下入幽冥。

[48]上香偈:此文见于《陈氏香谱》,题为“香偈”,应该是宋代道教的上香偈文。文中“焚香”,《陈氏香谱》皆作“爇香”。

修香(陆放翁《义方训》【《义方训》:义方,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古人常称教子之书为“义方训”。此条《陈氏香谱》仅标注“陆放翁”,未言“《义方训》”。从此文内容看,应该是告诫家族以香祷祀之词。】)

空庭一炷,上达神明。家庙一炷,曾英祖灵。且谢【且谢:《陈氏香谱》无此二字。】且祈,特【特:《陈氏香谱》作“持”。】此而已,此而不为,吁嗟已矣。

[49]《义方训》:义方,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古人常称教子之书为“义方训”。此条《陈氏香谱》仅标注“陆放翁”,未言“《义方训》”。从此文内容看,应该是告诫家族以香祷祀之词。

[50]且谢:《陈氏香谱》无此二字。

[51]特:《陈氏香谱》作“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