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藏香 考证二则(第4页)
[58]将:携带。
[59]《神州塔寺三宝感应录》:《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唐代道宣大师所集的感应故事集。
香熏诸世界
莲花藏香【莲花藏香:莲花藏香出《华严经·入法界品》:“善男子,阿那婆达多池边出沉水香,名莲华藏,其香一丸如麻子大;若以烧之,香气普熏阎浮提界,众生闻者,离一切罪,戒品清净。”】如沉水,出阿那婆达多池【阿那婆达多池:即阿耨达池,梵名Anavatapta,巴利名Anotatta。相传为阎浮提四大河之发源地。又作阿耨大泉、阿那达池、阿那婆踏池,略称阿耨。意译清凉池、无热恼池。】边,其香一丸如麻子大,香熏阎浮提界。亦云:白旃檀能使众欲清凉,黑沉香能熏法界。又云:天上黑旃檀香若烧一铢普熏小千世界,三千世界珍宝价直所不能及。赤土国【赤土国: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马来西亚的吉打至泰国的宋卡、北大年一带。在《隋书·南蛮传》:“赤土国,扶南之别种也。在南海中,水行百余日而达其都。土色多赤,因以为号。”】香闻百里,名一国香。【此“一国香”记载见于《陈氏香谱》,其中转引《诸蕃记》:“赤土国在海南,出异香,毎一烧一丸闻数百里,号一国香。”】(《绀林》【所指不详。莲花藏香部分出自《华严经》,一国香见于《陈氏香谱》。】)
[60]莲花藏香:莲花藏香出《华严经·入法界品》:“善男子,阿那婆达多池边出沉水香,名莲华藏,其香一丸如麻子大;若以烧之,香气普熏阎浮提界,众生闻者,离一切罪,戒品清净。”
[61]阿那婆达多池:即阿耨达池,梵名Anavatapta,巴利名Anotatta。相传为阎浮提四大河之发源地。又作阿耨大泉、阿那达池、阿那婆踏池,略称阿耨。意译清凉池、无热恼池。
[62]赤土国: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马来西亚的吉打至泰国的宋卡、北大年一带。在《隋书·南蛮传》:“赤土国,扶南之别种也。在南海中,水行百余日而达其都。土色多赤,因以为号。”
[63]此“一国香”记载见于《陈氏香谱》,其中转引《诸蕃记》:“赤土国在海南,出异香,毎一烧一丸闻数百里,号一国香。”
[64]所指不详。莲花藏香部分出自《华严经》,一国香见于《陈氏香谱》。
香印顶骨
印度七宝小窣堵波【窣堵波:佛塔。又作率都婆、窣睹波、素睹波、薮斗婆,旧称薮偷婆、私鍮簸、数斗波、鍮婆、塔婆、兜婆、塔、浮图等。奉安佛物或经文,又为标帜死者生存者之德,埋舍利、牙、发等,以金石土木筑造,使瞻仰者。】置如来顶骨,骨周一尺二寸,发孔分明,其色黄白,盛以实函,置窣堵波中。欲知善恶相者,香末和泥,以印顶骨,随其福感,其文焕然。又有婴疾病,欲祈康愈者,涂香散花,至诚归命,多蒙瘳瘥【瘳瘥:音chōuchài,二字皆病愈之意。】。(《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此段出《大唐西域记·卷二》“那揭罗曷国”条。那揭罗曷国。故址当在今阿富汗贾拉拉巴德一带,是当时重要的佛教圣地。】)
[65]窣堵波:佛塔。又作率都婆、窣睹波、素睹波、薮斗婆,旧称薮偷婆、私鍮簸、数斗波、鍮婆、塔婆、兜婆、塔、浮图等。奉安佛物或经文,又为标帜死者生存者之德,埋舍利、牙、发等,以金石土木筑造,使瞻仰者。
[66]瘳瘥:音chōuchài,二字皆病愈之意。
[67]《大唐西域记》:此段出《大唐西域记·卷二》“那揭罗曷国”条。那揭罗曷国。故址当在今阿富汗贾拉拉巴德一带,是当时重要的佛教圣地。
买香弟子
西域佛图澄常遣弟子向西域中市【市:买。】香。既行,澄告余弟子:掌中见买香弟子在某处被劫,垂死,因烧香咒愿,遥救护之。弟子复还云:某月某日某处,为盗所劫,垂当见杀,忽闻香气,贼无故自惊曰:“救兵已至”,弃之而走。(《高僧传》)
[68]市:买。
以香薪身
圣帝【圣帝:此处指佛陀释迦牟尼。】崩时,以劫波育【劫波育:树名(译曰时分树)。又,白氎名,即以劫贝树之絮织之者。此处为后者。氎,细毛布,细棉布。】千张缠身,香泽灌上,令泽下彻,以香身,上下四面使其齐同,放火阇维【阇维:即荼毗,火葬。】检骨香汁洗盛以金瓮。石为瓳【瓳:大方砖。】。(《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一名《比丘师经》,失译人名,大藏经附于西晋著录部分。】)
[69]圣帝:此处指佛陀释迦牟尼。
[70]劫波育:树名(译曰时分树)。又,白氎名,即以劫贝树之絮织之者。此处为后者。氎,细毛布,细棉布。
[71]阇维:即荼毗,火葬。
[72]瓳:大方砖。
[73]《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一名《比丘师经》,失译人名,大藏经附于西晋著录部分。
戒香【戒香:戒德熏于四方,譬之以香。《戒香经》:“世间所有诸华香,乃至沉檀龙麝香,如是等香。非遍闻,唯闻戒香遍一切。”】
烧此戒香,令熏佛慧。又:戒香恒馥,法轮常转。(《龙藏寺碑》【《龙藏寺碑》:隋开皇六年(586)刻。藏河北正定隆兴寺。无撰书人姓名。《龙藏寺碑》是著名隋碑,被称为“隋碑第一”。此碑荟萃了南北朝的笔法,继承了汉隶的笔势,又开拓唐楷书的先声,是隶楷演变过程中一种独具风采的书体。这里引用的关于“戒香”的词句是佛教碑铭中常见的内容。】)
[74]戒香:戒德熏于四方,譬之以香。《戒香经》:“世间所有诸华香,乃至沉檀龙麝香,如是等香。非遍闻,唯闻戒香遍一切。”
[75]《龙藏寺碑》:隋开皇六年(586)刻。藏河北正定隆兴寺。无撰书人姓名。《龙藏寺碑》是著名隋碑,被称为“隋碑第一”。此碑荟萃了南北朝的笔法,继承了汉隶的笔势,又开拓唐楷书的先声,是隶楷演变过程中一种独具风采的书体。这里引用的关于“戒香”的词句是佛教碑铭中常见的内容。
戒定香
释氏有定香【定香:五分香之一。密教以香比喻如来之法身,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等五种香。其中之定香,即比喻如来之真心常住寂静,不起妄念,不为惑乱所动摇。】、戒香。韩侍郎【韩侍郎: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名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曾任兵部侍郎,故称韩侍郎。文中诗句出自其《赠僧》诗。】赠僧诗:“一灵今用戒香熏。【韩偓《赠僧》“三接旧承前席遇,一灵今用戒香熏。相逢莫话金銮事,触拨伤心不愿闻。”】”
[76]定香:五分香之一。密教以香比喻如来之法身,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等五种香。其中之定香,即比喻如来之真心常住寂静,不起妄念,不为惑乱所动摇。
[77]韩侍郎: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名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曾任兵部侍郎,故称韩侍郎。文中诗句出自其《赠僧》诗。
[78]韩偓《赠僧》“三接旧承前席遇,一灵今用戒香熏。相逢莫话金銮事,触拨伤心不愿闻。”
多天香【多天香:波利质多罗是忉利天的树名,梵语Paricitra,又曰波利质罗,波疑质姤。具名波利耶怛罗拘陀罗,译言香遍树,又称曰天树王。这里讹略成多天香,是不解原意之故。】
[79]多天香:波利质多罗是忉利天的树名,梵语Paricitra,又曰波利质罗,波疑质姤。具名波利耶怛罗拘陀罗,译言香遍树,又称曰天树王。这里讹略成多天香,是不解原意之故。
如来香
愿此香烟云,遍满十方界,无边佛土中,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内典》【《内典》:内典是对佛教典籍的通称,这几句是佛教供香仪轨中常见的祝赞文字,在很多法本中燃香供养的部分都有。】)
[80]《内典》:内典是对佛教典籍的通称,这几句是佛教供香仪轨中常见的祝赞文字,在很多法本中燃香供养的部分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