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藿香(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藿香

【藿香:中药中的藿香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广藿香[Pogostemin(Blah。]或藿香[Agastacherugosus(Fisch。etMey)O。Ktze。]的地上部份。一般来说早期文献中所说的藿香都是原产于东南亚后被引入我国的广藿香,后来本草文献中入药的也大多是指广藿香。具体情况需加以辨析。】考证六则

《法华经》【《法华经》:《妙法莲华经》之略称,今通用为鸠摩罗什大师译本。佛教最重要经典之一,历代注疏甚多。】谓之多摩罗跋【多摩罗跋:梵文Tamāla-pattra。玄应《一切经音义》:“多摩罗跋香,此云霍叶香”。慧琳《一切经音义》:“多摩罗跋,香名也。唐云藿香,古云根香,讹也。”一般认为,古梵文或马拉地语中tamalpatra指的是ala(樟科植物柴桂)。并不是藿香。】香。《楞严经》谓之兜娄婆香【兜娄婆香:亦作兜楼婆,梵文Turus4】。《金光明经》谓之钵怛罗【钵怛罗:从梵文来源patra来说,钵怛罗可以指容器(比如钵的翻译就是从此而来)、信等。此处可能是supatrā的讹略,supatrā是Rudrajat4ā的另外一个名称,指的是印度马兜铃(aristolodica),历史悠久的一种印度草药。】香。《涅槃经》【《涅槃经》:有小乘、大乘之二部,多种译本,内容为释迦如来涅槃事迹及最后教诲。】谓之迦算香【迦算香:梵语,《翻译名义集》释为藿香。】。

藿香出海辽国【藿香出海辽国:此句《南州异物志》原作:“霍香出典逊海边国也,属扶南香。”。三种版本皆误记为“海辽国”。典逊,又作典孙,或误为典游。典逊即下文“顿逊”的异译,故地应在今马来半岛,一般认为指缅甸东南岸的丹那沙林(Tenasserim)一带。一说在泰国的洛坤(NakhonSrithamarat)附近,即童颂(TungSong)一名的译音。也有的认为泛指马来半岛的北部。此外尚有马来西亚的马六甲(Malacca)、柔佛(Johore)及新加坡等说。】,形如都梁,可着衣服中。(《南州异物志》)

藿香出交址、九真【九真:九真郡,两汉时辖境约包括今越南的清化、义静二省。西汉时郡治在胥浦县,即今清化市西北。其后辖境范围渐小,明代的九真州只包括清化省的东南岸地区。】、武平【武平:武平郡在今越南北部,其辖境随时代不同而变,大致包括北太(BacThai)省以及永富(VinhPhu)省的东部。其郡治或在今永安(VinhAn)附近。】、兴古【兴古:三国蜀置。治所在宛温县(今云南砚山县西北)。辖境约当今云南东南部通海、华宁、弥勒、丘北、罗平等县以南地区,广西西部及贵州兴义市地。后辖境渐小。南朝梁废。】诸国【诸国:三本皆作“诸国”,但此处称诸国显然是不合适的,其他版本《南方草木状》的原文作“诸地”。】,民自种之,榛生【榛生:丛生。】,五六月采,日晒干乃芬香。(《南方草木状》【《南方草木状》:我国古代一部植物专著。全书三卷。晋人嵇含所著(或以为东晋至刘宋初的徐衷所撰)。】)

《吴时外国传》曰:都昆【见前“都昆国”条注释。】在扶南南三千余里,出藿香。

刘欣期【刘欣期:晋朝人,著有《交州志》,此引文即出自此书。】言:藿香似苏合,谓其香味相似也。

顿逊国【顿逊国:即上面《南州异物志》引文注释中提到的典逊国,马来半岛古国,详见上面“藿香出海辽国”注释中对典逊的解释。】出藿香,插枝便生,叶如都梁,以裛衣。国有区拨【区拨:古籍中记载产于顿逊国的一种花。《北户录》引《扶南传》曰:“顿逊国有区拨花……”又《法苑珠林》:“顿逊国人。常以香华事天神。香有多种。区拨叶华……”《陈氏香谱》有“区拨香”条,言区拨花可制香粉。但区拨具体所指不详。】等花十余种,冬夏不衰,日载数十车货之。其花燥,更芬馥,亦末为粉以傅身焉。(《华夷草木考》)

[219]藿香:中药中的藿香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广藿香[Pogostemin(Blah。]或藿香[Agastacherugosus(Fisch。etMey)O。Ktze。]的地上部份。一般来说早期文献中所说的藿香都是原产于东南亚后被引入我国的广藿香,后来本草文献中入药的也大多是指广藿香。具体情况需加以辨析。

[220]《法华经》:《妙法莲华经》之略称,今通用为鸠摩罗什大师译本。佛教最重要经典之一,历代注疏甚多。

[221]多摩罗跋:梵文Tamāla-pattra。玄应《一切经音义》:“多摩罗跋香,此云霍叶香”。慧琳《一切经音义》:“多摩罗跋,香名也。唐云藿香,古云根香,讹也。”一般认为,古梵文或马拉地语中tamalpatra指的是ala(樟科植物柴桂)。并不是藿香。

[222]兜娄婆香:亦作兜楼婆,梵文Turus4ka。这个词本来并没有认为是藿香,大日经疏七:妒路婆草,是西方苜蓿香,与此间苜蓿香稍异也。婆是娑之讹。但这里并不是今日所说的苜蓿或者苜蓿香。这个词的本义在梵文中是指突厥,也有借指乳香(olibanum),而中国古人则一般认为是指苏合香,从产地和性状来看,都和藿香不搭边。但不知何故,在李时珍之前的时代,已经有称呼广藿香为兜娄婆的叫法,与兜娄婆本义相差较大,并且这种叫法一直流传下来。

[223]钵怛罗:从梵文来源patra来说,钵怛罗可以指容器(比如钵的翻译就是从此而来)、信等。此处可能是supatrā的讹略,supatrā是Rudrajat4ā的另外一个名称,指的是印度马兜铃(aristolodica),历史悠久的一种印度草药。

[224]《涅槃经》:有小乘、大乘之二部,多种译本,内容为释迦如来涅槃事迹及最后教诲。

[225]迦算香:梵语,《翻译名义集》释为藿香。

[226]藿香出海辽国:此句《南州异物志》原作:“霍香出典逊海边国也,属扶南香。”。三种版本皆误记为“海辽国”。典逊,又作典孙,或误为典游。典逊即下文“顿逊”的异译,故地应在今马来半岛,一般认为指缅甸东南岸的丹那沙林(Tenasserim)一带。一说在泰国的洛坤(NakhonSrithamarat)附近,即童颂(TungSong)一名的译音。也有的认为泛指马来半岛的北部。此外尚有马来西亚的马六甲(Malacca)、柔佛(Johore)及新加坡等说。

[227]九真:九真郡,两汉时辖境约包括今越南的清化、义静二省。西汉时郡治在胥浦县,即今清化市西北。其后辖境范围渐小,明代的九真州只包括清化省的东南岸地区。

[228]武平:武平郡在今越南北部,其辖境随时代不同而变,大致包括北太(BacThai)省以及永富(VinhPhu)省的东部。其郡治或在今永安(VinhAn)附近。

[229]兴古:三国蜀置。治所在宛温县(今云南砚山县西北)。辖境约当今云南东南部通海、华宁、弥勒、丘北、罗平等县以南地区,广西西部及贵州兴义市地。后辖境渐小。南朝梁废。

[230]诸国:三本皆作“诸国”,但此处称诸国显然是不合适的,其他版本《南方草木状》的原文作“诸地”。

[231]榛生:丛生。

[232]《南方草木状》:我国古代一部植物专著。全书三卷。晋人嵇含所著(或以为东晋至刘宋初的徐衷所撰)。

[233]见前“都昆国”条注释。

[234]刘欣期:晋朝人,著有《交州志》,此引文即出自此书。

[235]顿逊国:即上面《南州异物志》引文注释中提到的典逊国,马来半岛古国,详见上面“藿香出海辽国”注释中对典逊的解释。

[236]区拨:古籍中记载产于顿逊国的一种花。《北户录》引《扶南传》曰:“顿逊国有区拨花……”又《法苑珠林》:“顿逊国人。常以香华事天神。香有多种。区拨叶华……”《陈氏香谱》有“区拨香”条,言区拨花可制香粉。但区拨具体所指不详。

芸香【芸香:一般指,芸香科芸香属多年生木质草本植物芸香(Rutagraveolens)。作为中药,指芸香的全草。有时也可能指为禾本科香茅属多年生草本芸香草[distas。]。或者别称芸香的山矾科山矾属植物山矾(Symplountia)或华山矾(Symplosis)。因芸香又有七里香、香草、芸香草、小香茅草、野芸香草、石灰草、臭草等别名,所以具体所指需要加以辨别。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的树脂也可称白胶香或白云香,有时也被写作白芸香。】

《说文》云:芸,香草也。似苜蓿。《尔雅翼》云:仲春【仲春:《尔雅翼》原文作“仲冬”,且《礼记月令》及其他转引文献皆作“仲冬”,此处《香乘》为误记。】之月芸始生。《礼图》【《礼图》:一般指《三礼图》,《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三礼图》是附有图像解释中国古代礼制的书,旧有郑玄、阮谌、夏侯伏朗、张镒、梁正及开皇官撰六本。皆不传。现存有宋太常博士聂崇义撰《三礼图》20卷,明刘绩(生卒年不详)撰四卷,两种版本。亦有清马国翰辑汉郑玄、阮谌本。但此条引文出处依《香要抄》,为《承集礼图》,引文原文为“《承集礼图》曰:蒿也,叶似邪蒿,香美可食。”依《陈氏香谱》为《杂礼图》,原文为:“《杂礼图》曰:芸即蒿也,香美可食。”依《太平御览》作:“《礼图》曰:芸蒿,其叶似蒿,香美可食也。”《纬略》作:“《杂礼图》曰:芸即蒿也,叶似邪蒿,香美可食。”】云:叶似雅蒿【雅蒿:三本皆作“雅蒿”,误。依《尔雅翼》、《艺文类聚》、《纬略》等,应作“邪蒿”。为伞形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邪蒿Seseliseseloides(Fisch。etMey。exTurcz。)Hiroe。】,又谓之芸蒿,香美可食。《淮南》【《淮南》:《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黄老学派杂家作品。】

说:芸草,死可复生,采之着于衣书,可辟蠹。《老子》云“芸芸,各归其根”【《老子》原文:“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者,盖物众多之谓。沈括云:“芸类豌豆,作丛生,其叶极芳香,秋复生,叶间微白如粉。”【《尔雅翼》作:“秋后叶间微白如粉污。”】郑玄曰:“芸,香草【依《艺文类聚》、《全晋文》等书所引,应作:“芸,香草也。”】。”世人种之中庭。(《本草》)

[237]芸香:一般指,芸香科芸香属多年生木质草本植物芸香(Rutagraveolens)。作为中药,指芸香的全草。有时也可能指为禾本科香茅属多年生草本芸香草[distas。]。或者别称芸香的山矾科山矾属植物山矾(Symplountia)或华山矾(Symplosis)。因芸香又有七里香、香草、芸香草、小香茅草、野芸香草、石灰草、臭草等别名,所以具体所指需要加以辨别。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的树脂也可称白胶香或白云香,有时也被写作白芸香。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龙脑香科龙脑香属(Dipterocarpus)植物的树脂也被称为古芸香脂(gurjunbalsam)或古云香脂,但这似乎是近代以来翻译的用法。

[238]仲春:《尔雅翼》原文作“仲冬”,且《礼记月令》及其他转引文献皆作“仲冬”,此处《香乘》为误记。

[239]《礼图》:一般指《三礼图》,《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三礼图》是附有图像解释中国古代礼制的书,旧有郑玄、阮谌、夏侯伏朗、张镒、梁正及开皇官撰六本。皆不传。现存有宋太常博士聂崇义撰《三礼图》20卷,明刘绩(生卒年不详)撰四卷,两种版本。亦有清马国翰辑汉郑玄、阮谌本。但此条引文出处依《香要抄》,为《承集礼图》,引文原文为“《承集礼图》曰:蒿也,叶似邪蒿,香美可食。”依《陈氏香谱》为《杂礼图》,原文为:“《杂礼图》曰:芸即蒿也,香美可食。”依《太平御览》作:“《礼图》曰:芸蒿,其叶似蒿,香美可食也。”《纬略》作:“《杂礼图》曰:芸即蒿也,叶似邪蒿,香美可食。”

[240]雅蒿:三本皆作“雅蒿”,误。依《尔雅翼》、《艺文类聚》、《纬略》等,应作“邪蒿”。为伞形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邪蒿Seseliseseloides(Fisch。etMey。exTurcz。)Hiroe。

[241]《淮南》:《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黄老学派杂家作品。

[242]《老子》原文:“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243]《尔雅翼》作:“秋后叶间微白如粉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