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沉水香(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51]《孔平仲谈苑》:又称《孔氏谈苑》,宋孔平仲撰(亦有人认为是后人集孔平仲他书而成)。是一部以记载北宋及前朝政事典章、人物轶闻为主的史料笔记,同时间涉社会风俗和动植物知识。孔平仲,字义甫,一作毅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北宋学者、诗人。

[52]黎峒:黎族居住地的总称。又指黎族一种原始社会组织。也可特指黎母山一带。

[53]万安:宋时指万安州或万安军,辖境相当今海南省万宁、陵水二市县地。治所在今海南省万宁市。

[54]黎母山:即今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北黎母岭。广义的黎母岭指黎母山脉,即海南岛中部山脉,狭义的黎母岭指黎母山山脉主峰鹦哥岭一带。

[55]海北高、化:所谓海北,相对于海南而称,大致包括今日广东信宜、廉江以南雷州半岛、广西浦北、灵山、防城港以南以东地区。高州、化州,分别为今日广东省高州市、化州市。

[56]《蔡絛丛谈》:指《铁围山丛谈》,宋蔡絛著,笔记体史料书籍,书中具体记载了北宋至南宋初,尤其是北宋后期的典章制度、掌故等,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蔡絛,字约之,别号无为子、百衲居士。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宋代笔记作家。

[57]茧栗角:形容牛角初生之状。言其形小如茧似栗。也指指植物的幼芽或蓓蕾。

[58]梅英:梅花。

[59]鹅梨:详见后面“鹅梨帐中香”部分鹅梨注释。

[60]博:换取。

[61]中州:这里指内地、中原地区。

[62]舶上:指由海路运来。

[63]登流眉:古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洛坤附近。亦称“丹流眉”、“丹马令”、“单马令”。

[64]交趾:汉代有交趾郡,武帝时交趾郡治交趾县即位于今越南河内。唐宋时交趾独立,北宋时称其国为交趾,南宋之后虽改称安南、越南。因其为交趾故地,亦以交趾指越南北部地区。

[65]钦州: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安州置,治所在钦江县(今广西钦州市东北三十里久隆镇)。辖境相当今广西钦州及灵山县等地。北宋天圣元年(1023)移治南宾砦(今广西灵山县西旧州墟)。南宋移治安远县(今钦州市)。

[66]蕴藉:无碍庵本作“风韵”。

[67]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桂海虞衡志》,宋·范成大撰,记述广南西路(今广西一代)风土民俗的著作。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著名诗人。

[68]琼州、崖州、万安(万州)、琼山、定安、临高,都是海南的地名,前面注释过的地名不再重复。万安明洪武后称万州。琼山在今海南琼山市。三本“定安”皆作“定海”,查诸《大明一统志》原文,这里为定安之误,即今海南定安县。临高,今海南临高县。

[69]《大明一统志》:明代官修地理总志。李贤、彭时等纂修。成书于天顺五年(1461)。因参与人员芜杂,纂修仓促,多有错误,为后代学者所批评。

[70]万安军:见前“万安”条,北宋熙宁七年(1074)改万安州置万安军。

[71]爇:音ruò,烧。

[72]《稗史汇编》:此处的《稗史汇编》为明代王圻编纂,王圻,字元翰,诸翟人,嘉靖朝进士,一生编纂整理了很多文献。

[73]婆菜:无碍庵本作“婆莱”。称沉香为“婆菜”,出《铁围山丛谈》,后《本草纲目》等书亦引用此说。这里应为婆菜。

[74]**:浸渍。

[75]吉阳:吉阳军,北宋政和七年(1117)改朱崖军置,治所即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明之后称崖州。

[76]海北则有高、化二郡:高、化二郡指高州、化州,见前注释。

[77]这里可能是《稗史汇编》引用时误记,《铁围山丛谈》原作:“(海北香)若凌水,地号‘瓦竈’者为上,地号‘浪滩’者为中。”

[78]旖旎:旖旎用来形容香气是指甜美浓郁的花香。

[79]火行:五行属火。

[80]广右:一般指广西,与广东相对。

[81]《桂海志》:即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82]指高州、容州、雷州、化州。高州、化州前已注,容州辖境相当今广西北流、容县。雷州辖境相当今广东遂溪、湛江以南雷州半岛。

[83]泉南:泉州的别称。因宋泉州城南为通商口岸,有“蕃坊”,为阿拉伯等国商人居处而得名。此处泉州香是当地所产,还是海上舶来,不详。

[84]未标注出处的地方,一般为作者记述,大抵反应当时(明末)的情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