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香事别录下02(第3页)
[135]祼:三本皆作“裸”,误,依《苏东坡全集》应作“祼”。“祼”,本指古代酌酒灌地的祭礼,引申指酌酒敬客。此典出《周礼·春官·宗伯第三·郁人》:“郁人掌祼器。凡祭祀、宾客之祼事,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
[136]脂萧:三本皆作“萧脂”,苏轼原文应作“脂萧”。此典出《诗经·大雅·生民》:“载谋载惟,取萧祭脂。”祭脂,即牛肠脂。祭祀用香蒿和牛肠脂合烧,取其香气。
[137]以椒为涂:指汉代后宫以椒涂壁之事,参见前“温室”条。
[138]以蕙为熏:古代“蕙”、“薰”常互称。如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蕙,一名薰草”。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薰草,一名蕙草”等等。参见前“零陵香”部分,以及“蕙”和“薰”的注释。
[139]杜蘅带屈:原作“杜衡带屈”,三本作“杜蘅带屈”。《楚辞·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140]菖蒲荐文:相传周文王喜欢吃菖蒲。《吕氏春秋》:“文王嗜菖蒲葅。”菖蒲葅是指菖蒲做成的腌菜。荐,指进献。
[141]麝多忌而本膻:范晔《和香方·序》:“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指麝香加入要适量,过量会带来弊端。
[142]苏合若芗而实荤:此句意为苏合虽然香气上类似香草(芗),但实际上是荤辛之物。颇有难解之处,虽然有陶隐居等人的“狮子粪”之说,但古来说来自植物的也很多,以苏子之博学,似不应搞错。另外“荤”指动物应该是很晚时候的事,宋代一般来说还是指有刺激性味道的植物。所以应该和“狮子粪”之说无关。所出何典不知。
[143]《本集》:按,此段文字出自《苏轼集》中《沉香山子赋·子由生日作》,见本书后面香文部分。
[144]范蔚宗: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生于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后汉书》。因密谋政变失败被杀。
[145]《和香序》:指《和香方》一书的序,范晔在此序中借香比喻时事,影射当朝权贵,因此遭人嫉恨。《和香方》,今已佚。
香药
坡公【坡公:指苏轼,见“苏文忠”条。】与张质夫【张质夫:应作章质夫,即章楶。章楶(1027—1102),字质夫。建宁军浦城县(今属福建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名将、诗人。章楶是苏轼好友,二人多有唱和,以写杨花的《水龙吟》最为著名。】札云:公会【公会:公事集会。】用香药皆珍物,极为行商坐贾【行商坐贾:“行商”指外出经营的流动商人,“坐贾”指固定的坐商。行商坐贾泛指各类商贩。】之苦,盖近造此例,若奏免之,于阴德【阴德: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非小补。予考绍圣【绍圣: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个年号(1094—1098)。】元年广东舶出香药,时好事【好事:好事者。】创例【创例:首创之事例。】,他处未必然也。【这里苏轼说公事集会用珍贵香药的做法,对于商人来说是很大的负担。而且也不过是近来才有的做法,如果能上奏取消是很好的。】(同上)
[146]坡公:指苏轼,见“苏文忠”条。
[147]张质夫:应作章质夫,即章楶。章楶(1027—1102),字质夫。建宁军浦城县(今属福建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名将、诗人。章楶是苏轼好友,二人多有唱和,以写杨花的《水龙吟》最为著名。
[148]公会:公事集会。
[149]行商坐贾:“行商”指外出经营的流动商人,“坐贾”指固定的坐商。行商坐贾泛指各类商贩。
[150]阴德: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151]绍圣: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个年号(1094—1098)。
[152]好事:好事者。
[153]创例:首创之事例。
[154]这里苏轼说公事集会用珍贵香药的做法,对于商人来说是很大的负担。而且也不过是近来才有的做法,如果能上奏取消是很好的。
香秉【香秉:指不同香的特质,秉,(受于自然的)秉质、资质。】
沉檀罗縠【罗縠:一种疏细的丝织品。】,脑麝之香,郁烈芬芳,苾茀【苾茀:苾,芳香;茀,草茂盛。】絪缊【絪缊:亦作氤氲。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的样子。】。螺甲龙涎,腥极反馨。荳蔻胡椒,荜拨【荜拨:又名毕勃、荜茇、荜菝、荜拨,胡椒科胡椒属植物(PiperlongumLinn。),果穗入药。】丁香,杀恶诛臊。(《郁离子》【《郁离子》:杂文集,元末刘基著。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省文成县)人,元末进士,朱元璋开国功臣之一,封诚意伯,谥文成。诗文皆可观,有多部著作,收入于《诚意伯文集》。】)
[155]香秉:指不同香的特质,秉,(受于自然的)秉质、资质。
[156]罗縠:一种疏细的丝织品。
[157]苾茀:苾,芳香;茀,草茂盛。
[158]絪缊:亦作氤氲。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的样子。
[159]荜拨:又名毕勃、荜茇、荜菝、荜拨,胡椒科胡椒属植物(PiperlongumLinn。),果穗入药。
[160]《郁离子》:杂文集,元末刘基著。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省文成县)人,元末进士,朱元璋开国功臣之一,封诚意伯,谥文成。诗文皆可观,有多部著作,收入于《诚意伯文集》。
求名如烧香
人随俗求名,譬如烧香,众人皆闻其芳,不知熏以自焚,焚尽则气灭,名立则身绝。(《夏诗》【《夏诗》:未知所指。此比喻最早见于《四十二章经》:“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後。”此段文字则见于《真诰》,入于正统道藏洞玄部《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161]《夏诗》:未知所指。此比喻最早见于《四十二章经》:“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後。”此段文字则见于《真诰》,入于正统道藏洞玄部《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
香鹤喻
鹤为媒而香为饵也。鹤之贵,香之重,其宝于世以高洁清远,舍是为媒饵于人间,鹤与香奚宝焉?(《王百谷集》【《王百谷集》:王百谷,指王穉登(1535—1612),字伯谷、百谷,号半偈长者、青羊君、松坛道士等,苏州长洲(今江苏省江阴)人。明朝后期文学家、书法家。此段文字出其《黄翁传》。】)
[162]《王百谷集》:王百谷,指王穉登(1535—1612),字伯谷、百谷,号半偈长者、青羊君、松坛道士等,苏州长洲(今江苏省江阴)人。明朝后期文学家、书法家。此段文字出其《黄翁传》。
四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