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香(第6页)
[153]殷七七:唐代道士,名天祥,又名道筌,自称七七,以善幻术著名。
[154]令:指酒令,唐时酒令有三种:律令、骰盘令和抛打令。这里具体所指见下条注释。
[156]《续仙传》:道教神仙传记,题溧水县令沈汾撰,上中下三卷。成书于五代时期,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
必栗香【必栗香:亦称“花木香”、“詹香”。可能为胡桃科化香树属植物化香树(PlatycaryastrobilaceaSieb。etZucc。)。】
内典云:必栗香为花木香,又名詹香,生高山中。叶如老椿,叶落水中,鱼暴死。木取为书轴,辟蠹鱼【蠹鱼:虫名,即蟫。又称衣鱼,蛀蚀书籍衣服。】,不损书。【此条见于《本草纲目》引陈藏器的记述。】(《本草》)
[157]必栗香:亦称“花木香”、“詹香”。可能为胡桃科化香树属植物化香树(PlatycaryastrobilaceaSieb。etZucc。)。
[158]蠹鱼:虫名,即蟫。又称衣鱼,蛀蚀书籍衣服。
[159]此条见于《本草纲目》引陈藏器的记述。
桃香
史论【史论:唐代人,故事里说他是御史中丞,当时在齐州。】出猎至一县界,憩兰若【兰若:梵语“阿兰若”(āra?ya)的省称,意为离于愦闹处、闲静处,一般指寺院。】中,觉香气异常,访其僧。僧云:是桃香。因出桃啖。论仍共至一处,奇泉怪石,非人境也。有桃数百株,枝干拂地,高二三尺,异于常桃,其香破鼻。(《酉阳杂俎》)
[160]史论:唐代人,故事里说他是御史中丞,当时在齐州。
[161]兰若:梵语“阿兰若”(āra?ya)的省称,意为离于愦闹处、闲静处,一般指寺院。
桧香蜜【桧香蜜:桧,指柏科圆柏属植物桧树[Sabinasis(L。)Antoine],也称圆柏。桧树所指古今基本没有歧义,其球花是雌雄孢子体,一般不大可能以花蜜见称,陆游此条颇为特别。从柏树的习性来看,也可能是甘露或蜜露一类的东西(在蜂蜜领域,甘露是指蚜虫等昆虫分泌的含糖汁液,蜜露是由于外界气温变化植物本身分泌的含糖汁液,这些汁液被蜜蜂收集,便成了特殊的蜂蜜)。陆游还有诗“三分带苦桧花蜜,一点无尘柏子香”(《龟堂杂兴十首其四》)为证,称其香中带苦。从蜜露的口感来看,比较符合“三分带苦”的特点,也有柏树的天然香气,所以这里的“桧香蜜”大概就是桧树分泌的含糖汁液被蜜蜂收集产生的“蜜露”。】
[162]桧香蜜:桧,指柏科圆柏属植物桧树[Sabinasis(L。)Antoine],也称圆柏。桧树所指古今基本没有歧义,其球花是雌雄孢子体,一般不大可能以花蜜见称,陆游此条颇为特别。从柏树的习性来看,也可能是甘露或蜜露一类的东西(在蜂蜜领域,甘露是指蚜虫等昆虫分泌的含糖汁液,蜜露是由于外界气温变化植物本身分泌的含糖汁液,这些汁液被蜜蜂收集,便成了特殊的蜂蜜)。陆游还有诗“三分带苦桧花蜜,一点无尘柏子香”(《龟堂杂兴十首其四》)为证,称其香中带苦。从蜜露的口感来看,比较符合“三分带苦”的特点,也有柏树的天然香气,所以这里的“桧香蜜”大概就是桧树分泌的含糖汁液被蜜蜂收集产生的“蜜露”。
[163]亳州:北周末改南兖州置,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市)。据《续通典》称:“遥取古南亳之名以名州。”隋大业三年(607)改为谯郡。唐武德四年(621)复为亳州。天宝元年(742)改为谯郡。乾元元年(758)又曰亳州。辖境相当今安徽亳州、涡阳、蒙城及河南鹿邑、永城等市县地。
[164]太清宫:这里指今鹿邑县太清宫,此太清宫现属河南鹿邑县,但过去是亳州范围内。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镇,东汉延熹年间(158—167)建,历代屡加修葺。太清指神仙居处,中国有很多太清宫,但鹿邑县此太清宫因为是老子故里所以尤为重要,名胜古迹众多,历代也有很多典故。旧传宫内有八株老桧,为老子手植。
[166]出欧阳修《戏书示黎教授》:“乌衔枣实园林熟,蜂采桧花村落香。”
[167]《老学庵笔记》:见前“《老学庵日记》”条。
三名香【三名香:依《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四》,这里的三名香是松香与前面两种香的合称,不宜独称“三名香”。】
千年松香闻十里,谓之十里香,亦谓之三名香。(《述异记》)
[168]三名香:依《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四》,这里的三名香是松香与前面两种香的合称,不宜独称“三名香”。
杉香
宋淳熙【淳熙:是南宋孝宗赵昚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年号(1174—1189)。】年间,古杉生花在九座山【九座山:一名仙游山。在今福建仙游县西北。《元和志》卷二十九福州仙游县:仙游山“在县西二十里,县因以为名”。《明一统志》卷七十七兴化府:九座山“在仙游县西北。山有九峰,故名”。】,其香如兰。(《华夷草木考》)
[169]淳熙:是南宋孝宗赵昚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年号(1174—1189)。
[170]九座山:一名仙游山。在今福建仙游县西北。《元和志》卷二十九福州仙游县:仙游山“在县西二十里,县因以为名”。《明一统志》卷七十七兴化府:九座山“在仙游县西北。山有九峰,故名”。
槟榔苔【槟榔苔:这里指槟榔树上的一种寄生植物。】宜合香
西南海岛生槟榔木上,如松身之艾蒳【艾蒳:指松树上的寄生植物,参见前“艾蒳”条注释。】,单爇不佳,交址人用以合泥香【泥香:泥香是《桂海虞衡志》记载的古代交趾一带所合的软香。参见后“交趾香珠”条。】,则能成温黁【温黁:温暖芳香,黁,音nún。】之气。功用如甲香。(《桂海虞衡志》)
[171]槟榔苔:这里指槟榔树上的一种寄生植物。
[172]艾蒳:指松树上的寄生植物,参见前“艾蒳”条注释。
[173]泥香:泥香是《桂海虞衡志》记载的古代交趾一带所合的软香。参见后“交趾香珠”条。
[174]温黁:温暖芳香,黁,音nún。
苔香
太和初改葬基法师【基法师:窥基大师,中国唯识宗(慈恩宗)二祖,唐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俗姓尉迟,字洪道,又称慈恩大师。师从玄奘大师并得其印可,著作很多。】。初开冢,香气袭人,侧卧砖台上,形如生。砖上苔厚二寸余,作金色,气如旃檀。(《酉阳杂俎》)
[175]基法师:窥基大师,中国唯识宗(慈恩宗)二祖,唐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俗姓尉迟,字洪道,又称慈恩大师。师从玄奘大师并得其印可,著作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