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再次冒险(第2页)
为了防止被下一次海浪淹没,我紧紧地抱着那块礁石,等待海浪退去。过了一会儿,海浪已经没有刚才那么高了。等到下一次退潮的时候,我飞快地向海岸奔去。眼看着,沙滩就在眼前了,海浪又一次次向我打来。但是这一回,它只能漫过我的头顶,却无法把我卷走了。我跑上沙滩,一刻也不敢停留,又沿着峭壁爬上了海岸。海浪再也不能碰到我,我总算平安脱离了危险。[18]
一想到我死里逃生,心中就不由得一阵狂喜。我仰望上天,感谢上帝再一次保佑了我。我高高地举着双手在岸上走来走去,做出各种古怪的动作。遗憾的是,我的那些同伴们没有我这么幸运,他们全都被海浪吞没了,除了我没有一个人从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我只在海岸边看到几顶帽子,还有两只不一样的鞋子。[19]
脱险以后,我渐渐冷静下来,开始观察周围的环境。当时的情况非常糟糕,我从头到脚都是湿乎乎的,却没有干燥的衣服可以更换,也找不到一点儿吃喝的东西。最让我烦恼的是,我身上除了一把匕首和一个烟斗,还有塞在小盒子里的少量烟叶外,一无所有。我不由得有些担心,如果我在岸上遇到野兽或者野人,我既没有武器保护自己,也不能捕捉任何猎物给自己补充能量,那我的结局将会是怎样的呢?我痛苦万分,像一个疯子,在岸上东跑西窜,心情慢慢变得沉重起来。[20]
天渐渐黑了,我害怕野兽在夜间出来寻找食物,连忙给自己寻觅一个藏身的地方。这附近除了一棵繁茂的大树以外,什么都没有,我决定晚上就在大树上过夜。我往陆地上走了一段路,竟然找到了一些淡水,真让人喜出望外。我满满地喝了一肚子水,又嚼了几片烟叶当作晚餐。然后,我就爬上了那棵大树休息。我还在树上选了一根粗壮的树枝,把它砍下来,放在身边防身。接下来,我就躺在树杈中间睡着了,而且睡得十分香甜。
阅读赏析
哪怕在巴西拥有自己的种植园,生活富足,鲁滨孙依然对海上冒险抱有期待,因此,当他的朋友们提出要他陪同一起出海时,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可是,这趟旅程堪称死亡之旅,经历了飓风、热病和巨大的风浪后,船员们接连死亡,只有鲁滨孙侥幸活了下来,他一个人流落荒岛,食物短缺,危机重重,他的命运又将走向何方?
在讲述荒岛生活之前,我们一起来捋顺一下故事情节,并借此来聊聊作者对鲁滨孙这个人物的塑造。故事讲到第三章,我们了解了鲁滨孙的家庭背景、渴望出海远航的梦想和四次出海的冒险经历,不得不说,他的航海经历大部分都不顺利,但是运气不错,总能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化险为夷。只不过这四次出海,他虽侥幸逃生,却落得孤身流落荒岛的下场。从创作角度来说,作者要塑造的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各种艰难困境中都能生存下来的英雄,因此,你可以将鲁滨孙的几次航海经历和种植园生意都视作作者对塑造人物、揭示人物品质的必经过程。
延伸阅读
1。请你简述一下鲁滨孙流落荒岛的过程。
2。鲁滨孙放弃种植园事业再次出海远航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他这样做合理吗?
3。你认为鲁滨孙坚持航海梦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语言描写鲁滨孙和佐立已经漫无目的地在海上航行很多天了,鲁滨孙心事重重、情绪压抑,此时佐立的一声大喊让人重拾希望。如果此处直接用鲁滨孙的自述来表达突然看到大船的情节,难免气势减弱,不足以表达那种看到一线生机的惊喜。
[2]叙事节奏作者的叙事魅力在于,永远将每个小事件描写得一波三折,悬念迭出,不落俗套。
[3]人物塑造侧面说明鲁滨孙心地善良,他对待仆人如同伙伴一样。此外,作者已经写了好几位船长,这些配角都与鲁滨孙有不同程度的联结,而故事的转折与变化,大多就来自主角与各个配角间敌对或盟友关系的消长结果。
[4]叙述关于佐立的故事就到此结束了。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忠心耿耿、性格单纯善良的孩子,想必热爱自由的他一定能达成心愿。
[5]心理描写在巴西的日子过得太顺遂安稳了,鲁滨孙心里的冒险因子又开始蠢蠢欲动。如果鲁滨孙安于现状,恐怕也就没有后续的冒险故事了。
[6]心理描写鲁滨孙是全知视角,他的每一次反思和回溯,既有推动剧情的作用,也是在突显此刻种植园生活的幸福和未来流落荒岛的惨状,而目的都是增强读者的感同身受。
[7]语言描写船长性格善良,做事周全,他不仅救了鲁滨孙,还帮助他留在巴西过上安稳的生活,并处处为他着想。
[8]人物塑造哪怕生活安稳富足,鲁滨孙还是要追求自由和冒险,他的这一核心目标,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9]叙述新的配角出现,他们触发了主角的行动线。而热爱冒险的鲁滨孙必然是经不住**的。由此你也会发现,配角都是为主角服务的。
[10]暗示时隔八年之后,鲁滨孙选择了同样的日期再次出海,这也暗示了他此行不会顺利。
[11]伏笔为了应对海上突发状况,众人对此次航行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此外,作者对船上装备的描述实则是为应对后续生存危机所作的伏笔。
[12]铺垫飓风仅仅是厄运的开始,此段叙述为后续的灾难做铺垫。
[13]景物描写、叙述鲁滨孙等人接连遭遇厄运,最后来到一片远离人类贸易航线的地带,这其实是在告诉读者:如果他们遭遇风暴或者搁浅,很难得到其他人的救援。
[14]心理描写出海以来,大家遭遇了太多灾难,此时轮船也撑不了太久,大家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故事该如何推进呢?如果你是作者,如何打破眼前的僵局?
[15]比喻“像走向刑场的犯人”的比喻十分恰当,也渲染了濒临死亡的悲伤氛围。
[16]细节描写巨大的海浪突然袭来,大家都来不及喊一声“救命”,细节描写十分真实,再次渲染了死亡的恐怖气氛。
[17]动作描写鲁滨孙凭借超强的求生欲和不错的游泳技术浮出了水面。关键时刻主人公拼尽全力的自救动作扣人心弦,代入感极强。
[18]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几经死亡的考验,鲁滨孙还是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坚持到了现在,可是作者总是习惯于给鲁滨孙增加“难度”,最后的逃生依旧一波三折,读者的心也始终悬着,总算在鲁滨孙成功登上海岸后暂时放了下来。从创作技巧来说,主人公解决问题的难度越大,故事的阅读性就越强。
[19]细节描写几顶帽子和两只不一样的鞋子,构成了一幅安静而无限伤感的画面,他们的主人再也不会回来寻它们了。这几顶帽子和两只不一样的鞋子,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引发观众的伤感情绪。
[20]心理描写清点完所剩无几的物资后,鲁滨孙的情绪慢慢沉重起来。一个人流落荒岛,该如何继续生存下去?读者也跟随着鲁滨孙一起陷入担忧的情绪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