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区四 退烧药与抗生素一起用(第1页)
雷区四:退烧药与抗生素一起用
在老百姓心目中,抗生素起效快、疗效好、疗程短,几乎成了“万能药”,在医院也被广泛用于各种发热疾病。感冒、发烧用头孢或红霉素,嗓子红肿、各种炎症打几天消炎针,似乎已成惯例。抗生素作为万能的“消炎药”已深入人心,也成就了中国成为“抗生素使用大国”。中国抗生素人均年销售量达到了138克,而美国只有13克,是美国的10倍。
很多人在感冒发烧时,都会要求或接受抗生素治疗。有些家长还存在“抗生素依赖”,认为使用抗生素“最保险”,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给孩子使用抗生素,很多医院也会给发烧的病人使用抗生素。
在2012年之前,我国住院病人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70%,占医院整个用药费用的30%以上。到医院看病,抗生素不仅是一个医生考虑的问题,而且还是有些患者到医院的理由:演变为一种“流行病”,病人喜欢用“消炎药”,医生愿意给抗生素。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在中国,有12的儿童一旦出现咳嗽、流鼻涕等症状,父母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抗生素;全国范围的情况是,有50%的人生病时会使用抗生素。事实上,可能只有25%的患者真正需要抗生素。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率为30%,美国是20%,英国是22%。在美国,对孩子常见的发热,医生的处方是:多喝水、多休息,最多物理降温。在中国,有90%以上的感冒发热患者会用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
抗生素真的是万能良药吗?
其实,用抗生素的风险非常高,使用不当会引发严重的副作用。使用抗生素治疗感冒发热,不仅不能缩短病程,甚至还可能致聋,或导致耐药、菌群失调、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2012年度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抗感染药(包含抗生素)副作用的病例数高居榜首,占48。8%,其中头孢菌素(抗生素的一种)过敏反应占比较大。有统计显示,医院门诊输液的药物70%含有抗生素类,而输液过敏反应的50%~70%来自抗生素。
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现已催生出一种更可怕的物种——超级细菌。超级细菌对全部抗生素都耐药,患者一旦遇到超级细菌,就无药可治了。2016年《全球抗生素耐药回归:报告及建议》中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有70万人死于抗生素耐药。
大家都熟知《千手观音》舞蹈吧,其21位表演者都是聋哑演员,其中有18位是因抗生素(氨基糖苷类药,如庆大霉素)致聋的。
所以,抗生素不是“金钟罩”,孩子家长们请不要主动要求输液(多为抗生素),以避免滥用。
实际上,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多属病毒感染,根本不需要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只对细菌和某些微生物有效,对病毒无效。除非是细菌引起的感冒或病毒感冒继发细菌感染,才需要用抗生素。随意使用抗生素很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一旦出现耐药菌感染,用了抗生素也没用,因为“耐药菌对抗生素耐受”,也就是“抗生素对耐药菌无效”。
自2008年以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控制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文件,特别是2012年8月13号开始执行的《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文件,史称最严“限抗令”。这些文件的出台旨在控制抗生素的临床滥用。
另外,长期以来,很多人搞不清消炎药和抗生素之间的区别,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往往导致很多时候误把二者混为一谈。
何为消炎药?消炎药指的是一类有抗炎作用的解热镇痛药,这类药除具有解热、镇痛功效外,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有的还兼有抗痛风作用。
这类药物按化学结构不同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丙酸类、乙酸类、灭酸类和昔康类。
常见的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阿司匹林、尼美舒利、塞来昔布、美洛昔康、吲哚美辛(消炎痛),以及常用的复方药,如日夜百服宁、酚麻美敏片等。复方制剂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对体温过高、持久发热或小儿高热,具有较好的降低体温、缓解并发症的作用。
但是,对儿童安全的解热镇痛药只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其他的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尼美舒利、吲哚美辛)都不适合儿童使用,至于为什么,我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详尽阐述。
案例四:三岁男宝反复发烧咳嗽,怀疑肺炎
问诊时间:2014年9月1日
自行用药:葵花小儿退热口服液、美林、头孢、感冒清颗粒、阿奇霉素
建议用药:感冒清热颗粒、通宣理肺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
◆诊疗概述
因发烧用了三天“退烧药+抗生素(阿奇霉素)”,发烧好了,咳嗽严重了,医院怀疑肺炎。我当时建议:停用抗生素和退烧药,改用三种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通宣理肺颗粒+双黄连口服液),1天后痊愈。
◆宝妈自述
2014年9月1日大宝开始上幼儿园婴儿班,都是不满三岁的孩子,抵抗力低,有了病相互传染。前辈没有说错,自此小病接连不断,尤其10月以后。
10月16日大宝开始发烧,自己在家给喂了三天葵花小儿退热口服液和美林,体温正常了,但流鼻涕严重,开始咳嗽。
10月20日按体重加用阿奇霉素,三天后仍未见好转,半夜两点咳嗽更严重,早上起来不想吃东西,食量也小了。
10月21日去医院门诊,医生问完情况先让验血,建议拍片输液(考虑到拍片有一定辐射,拒绝)。看完结果后说是支气管炎,也有可能是肺炎,然后开了4盒头孢、4盒感冒清颗粒、2盒阿奇霉素,让雾化治疗4次,等等。一看这么多抗生素,心就慌了,转头直奔北京医院杨老师办公室。
因为坐地铁,去的路上大宝比较兴奋,精神一直不错,体温略高。到了北京医院,杨老师把过脉、看过舌苔后,一句话让我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没有大问题,不是肺炎,不算严重。给了我两个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和通宣理肺口服液,当场就喝了一次,因口感好,大宝一直说是糖水。然后直接回家,晚上食欲也正常,睡前又喝了一次感冒清热颗粒和通宣理肺口服液,出了汗。半夜两点体温开始升高,38℃左右,还是咳嗽,哭闹,用了降温贴,凌晨三点多才继续睡。
10月22日,早上起床继续服用感冒清热颗粒和通宣理肺,精神不好,由于咳嗽和哭闹,眼睛肿,体温在37℃左右徘徊,食欲不好,只喝了少量粥和水。下午一点到凌晨五点持续高烧、咳嗽,从38。3℃到最高的40。3℃。精神萎靡,哭闹着了睡了一会儿,醒来又哭。叫嚷着不舒服,嗓子疼,吃什么都咳嗽到吐。很是焦急地问杨老师,给出的药方更简单:双黄连口服液一支,哄睡,擦汗,退烧即可;再服用通宣理肺口服液止咳。晚上八点开始退烧,体温逐渐正常,喝了210mL奶粉。十点入睡前继续服用双黄连口服液和通宣理肺一支。半夜两点咳嗽后喝点水继续入睡,汗多。微烧,37℃左右。凌晨四点以后体温正常,汗也少,睡得很踏实。
10月23日,早上七点多起床,还是有咳嗽和流鼻涕。早餐吃了点面条,半小时后喂了通宣理肺。十点多开始体温又升至38℃,精神不好。后征询杨老师意见,继续双黄连口服液和通宣理肺。中午喝了几口米汤,午觉出汗了。下午四点左右体温恢复正常,并且自己主动要求吃东西、玩玩具,整个状态开始好转。
10月24日,起床后精神也不错,但还是咳嗽。按杨老师要求,继续一天分三次服用通宣理肺口服液,饮食清淡,坚持用药到10月25日,咳嗽症状缓解,频率减少。
微信纪实
201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