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捋一捋发烧案例中用对了哪些中成药(第3页)
1。小儿清感灵片
应用:案例一
功效:发汗解肌,清热透表。
主治: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怕冷、肌表无汗、头痛口渴、咽痛鼻塞、咳嗽痰多、体倦。
组成:荆芥穗、防风、葛根、白芷、苦杏仁(炒)、羌活、黄芩、川芎、苍术(炒)、地黄、甘草、人工牛黄等。
方解:方中药多味辛,有发汗解表、除湿解肌之功,佐以寒药以清里热。其中羌活辛苦性温,散寒解表,祛风胜湿,能升太阳经和督脉的阳气,对于挟有湿邪的表实证有特效,羌活常于治疗风湿相搏的全身关节疼痛、头项强痛,故以为君药。防风辛温解表,祛风胜湿,散寒止痛,能随引经之药而达于一身,为风药中之润剂;苍术苦辛温燥,辛能散风,苦能燥湿,故有发汗除湿之功;两药共为臣药,以助羌活散寒除湿止痛之效。白芷入阳明经,川芎入厥阴经,二药皆能祛风散寒,通痹止痛;黄芩入手太阴经以清气中之热,荆芥穗清膈间风壅之热,用其轻清以升阳;葛根辛甘以解表、辛凉而发散,用其解肌,杏仁微辛而入肺利气,甘苦所以泄满。诸药和为佐药。甘草用以调和诸药而为使。
小儿清感灵片以九味羌活成方为基础,去细辛、加荆芥穗、葛根、苦杏仁(炒)、人工牛黄而成。小儿清感灵片因无细辛,其散里寒的力度不及九味羌活,又因加有荆芥穗、葛根,其散表寒之力强于九味羌活,更适合于外感风寒、入里不深的病情。
九味羌活汤的方名载于金朝张元素编著的《洁古家珍》一书,但有名无方。其方始见于元朝王好古(海藏)所撰的《此事难知》一书。九味羌活汤别名大羌活汤(《医方类聚》)、羌活冲和汤(《伤寒全生集》)、羌活散(《嵩崖尊生》)等,若改为丸剂,则名“九味羌活丸”。主要针对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寒的证候而设。
2。感冒清热颗粒
应用:案例四(用对了)、案例五(用对了)、案例八(宝妈用错了)
功效: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组成:荆芥穗、防风、葛根、白芷、苦杏仁、桔梗、薄荷、柴胡、紫苏叶、苦地丁、芦根等。
方解:荆芥穗辛香微温不燥,长于发表散风透疹,其发汗之力大于荆芥,为君药;防风、紫苏叶疏风散寒;薄荷、白芷、柴胡疏风散热、通窍止痛;葛根解肌退热升津,上药合用既疏风解肌又寒热同解,共为臣药;桔梗、苦杏仁宣肃肺气,化痰止咳;苦地丁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止渴,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散寒、清热解表之功。
感冒清热冲剂收录于1985版及之后的《中国药典》,其组方是1971年初北京中药厂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在清代沈金鳌所撰《杂病源流犀烛》中的荆防败毒散基础上加减化裁,去其扶正益气之品,取其辛温解表之药研制而成。全方解表散寒与清热搭配精妙,遣药精妙,由表及里(半表半里)调兵遣将,层层把关,层层逐寇,共奏解表散寒、行气清热之功。用于风寒感冒,历经30多年的临床实践,疗效可靠,为风寒感冒初起之首选。后在冲剂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颗粒剂,感冒清热冲剂与颗粒剂组方相同,只是工艺上略有不同。
3。感冒软胶囊
应用:案例六
功效: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鼻塞流涕、骨节痛、咳嗽、咽痛、关节酸痛等。
组成:羌活、防风、白芷、川芎、黄芩、石菖蒲、葛根、薄荷、苦杏仁、当归、麻黄、桂枝、荆芥穗、桔梗等。
方解: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祛风散寒,共为君药。羌活辛温,气雄而散,发表力强,主散太阳经风寒之邪;荆芥、防风助麻黄、桂枝疏风散寒;白芷、薄荷加强发表散风之力;川芎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有祛风止痛之功;石菖蒲辛开苦燥温通,芳香走窜,可化湿开窍;葛根甘辛性凉,轻扬升散,能解肌退热;苦杏仁、桔梗宣肃肺气;当归活血;黄芩祛寒邪郁化之上焦实热。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之功。
感冒软胶囊的组方,源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的传统名方葛根汤和明代王肯堂撰写的《证治准绳》中的九味羌活汤,再结合《杂病源流犀烛》中的荆防败毒散进行加减,最终形成的一组方药。其散寒解表功效更强,对恶寒无汗的感冒发热效果更佳。特别适合于冬季感冒和夏天空调感冒。
感冒软胶囊是在感冒水的基础上进行剂型改造,属全国首创的中成药新剂型,曾于1993年获北京市四新产品一等奖、经委科技二等奖。作为中药创新剂型,感冒软胶囊历经30年临床实践,对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烧、鼻塞、流涕、怕冷、无汗、骨节酸痛、咽喉肿痛等,有起效快、不反复的天然优势。是我建议最多、体会最深、见效最快的中成药,凡遇受寒感冒无汗的患者,我必首推该药,前提是辨证精准。只有辨证精准,才能治疗神效!
三、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的中成药
1。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应用:案例二
功效: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主治:热邪犯于肺卫所致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咳嗽、痰黄,或兼喘息、口干而渴。
组成: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鱼腥草、黄芩、知母、麦冬等。
方解:麻黄、石膏同为君药,具有宣肺平喘、泄热生津的功效;石膏大寒,用之以清胃;知母味浓,用之以生津;大寒之性,恐伤胃气,故用甘草以养胃。该方只有伤寒且内有实热的可以用。若血虚身热者不能用!
该药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儿科专家赵信波教授,以我国经典名方“麻杏石甘汤”和“白虎汤”为基础上加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鱼腥草、黄芩清热解毒成分优化而成,经多年临床实践后研制开发的、专为儿童止咳平喘设计的中成药,属国家级新药,是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1998年就已上市。
2009年“小儿肺热咳喘口服**内外抗呼吸道病毒药效学试验研究”也表明,该药对甲型流感(H1N1H2N3PR8)、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期间,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牵头、东直门医院和北京市中医医院参与,开展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儿童流感的多中心、开放性临床验证,结果表明,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组方配伍严谨,在治疗流感发热、咳嗽痰黄、咽痛喘息等病症都有较好疗效,能较快缓解症状、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
2013年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被《流行性感冒与人感染禽流感诊疗及防控技术指南》推荐用于小儿流感,该书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专家委员会编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自2018年以来,国家卫健委颁布的2018版和2019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中,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都被推荐为儿童类流感用药,也是全国首个治疗和预防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专用中成药和政府储备药。
2。通宣理肺丸
应用:案例四、案例五、案例七、案例九、案例十、案例十一(都用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