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捋一捋发烧案例中用对了哪些中成药(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又称重午节,端午在芒种与夏至之间。五月正值春夏之交,是天地阴阳之气转化之时节。南方多毒虫肆虐,瘴气横流。这时候个人容易外感风邪,社区容易瘟疫暴发。尤其是孩子,在端午前后容易患感冒发烧、肠胃炎、湿疹、过敏性咳嗽等病。所以,民间素有端午采艾叶以辟邪气,佩香囊以清污浊的习俗,南方更有五日正午饮药茶以防疫祛病、避瘟驱毒,所饮之茶即为午时茶。为应时节,所饮之茶需针对毒五月之气候,借万物相生相克之力以疏邪散毒、消食导滞、解表散寒。

中国古时有行善积德的从善人家,会专门在端午节时制作这类午时茶,以施舍过路行人。一些药店也在端午之时,对有交往的顾客赠送。

阴历五月五日午时:一年中阳气至盛之时,乃春夏之交,正值阳极生阴、重阳必阴的阴阳转化之时,夏至一阴生,表现为阳气渐弱、阴气渐生,故而天地之气相争,山岚瘴气弥漫,为毒五月之端,故名端午。

4。治疗风热感冒伴食积的中成药:小儿七星茶颗粒

应用:案例八(老师用对了)、案例九(宝妈用错了)

功效:开胃消滞、清热定惊。

主治:小儿积滞化热、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烦躁易惊、夜寐不安、大便不畅、小便短赤。

组成:薏苡仁、山楂、稻芽、淡竹叶、钩藤、蝉蜕、甘草等。

方解:山楂、稻芽可开胃消食、健脾和中、泻胃火;薏苡仁清热化湿健脾、泻脾胃之火;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泻心火;蝉蜕疏风熄风散热、止痉透疹;钩藤清肝平肝、镇静、泻肝火;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开胃健脾、消食定惊、清热疏风之功。

据说,小儿七星茶源自南宋刘昉所撰的《幼幼新书》,但我遍查此书,未见一方与此方接近,又遍查《幼幼集成》,仍未见相近之方,反倒是在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明代万全所撰的《幼科发挥》和明代王肯堂所撰的《证治准绳·幼科》中见到了“七星散”方名,以为相近,结果发现七星散药味配方均与小儿七星茶无一味药相同。可见,小儿七星茶组方应该来自民间,大概率出自广东、香港等南方地区。因南方地区多有喝凉茶的习惯,小儿七星茶是其中一种,因其去火温和,适合小儿上火之用。据说配方经过了百年的传承和检验。

可以肯定的是,小儿七星茶现已收录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也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之一。

但是,如果小儿因脾胃虚弱、运化不佳所致的便秘、消化不良、虚火上炎、眼屎多、舌苔厚腻等症,就不能服用小儿七星茶,而应益气健脾、消食化积。所以,应该在中医师的正确辨证下使用本品。

5。解表和中的中成药:小柴胡颗粒

应用:案例二、案例八、案例十、案例十一(都用对了)

功效: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主治: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等。

组成:柴胡、黄芩、党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等。

方解:柴胡轻清升散,疏邪透表,故为君药;黄芩苦寒,善清少阳相火,故为臣药,配合柴胡,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可助君臣药攻邪之用;党参、甘草为佐,生姜、大枣为使,益胃气,生津液,和营卫,既扶正以助祛邪,又实里又防邪。柴胡、黄芩能和解少阳经之邪,半夏、生姜能散少阳经之呕,党参、甘草能补中气之虚,补中所以防邪入里。故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是“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被历代医家所推崇。

小柴胡颗粒源于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和解少阳病的千年经典古方——小柴胡汤,将大补元气的“人参方”改为扶正祛邪的“党参方”,传承古法,保留原方药效,改进剂型与剂量,经科学方法精制而成的现代中药制剂。

小柴胡颗粒于1993年上市,至今已有30年。1993年被列入部颁标准,党参方小柴胡颗粒剂被收录于2000版《中国药典》;2003年被列入广东省抗击“非典”专用药物;2009年用于抗击全球“甲型流感”;2011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3年被广东省卫健委列入“登革热诊疗指引”;201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第一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2020年被列入《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二版)》。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过程中,小柴胡汤治疗早期COVID-19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小柴胡汤作为中国经典名方的代表还被收入《日本药局方》。1997年,日本从1000多个汉方中挑选出201个经典汉方收入日本药典,小柴胡汤是目前日本汉方医疗中使用最广泛的处方。

应用:案例二

功效:泻火散寒、化痰散结、镇惊安神、燥湿健胃、开肺止咳。

主治:上腹饱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便秘等症,以及小儿吐泻、夜啼、咳喘等症。现代应用于肠胃功能失调所致的反流性食道炎、胃**、慢性肠道假性阻塞、应激性肠炎。甚至外用于带状疱疹、足癣、湿疹等。

王氏保赤丸疗效独特,应用得当能增加食欲和体重,促进生长发育。

组成:大黄、黄连、制天南星、川贝母、生姜、巴豆霜等。

方解:方中大黄、巴豆,皆有攻积导滞之力,然一辛一苦,一温一寒,寒温并用,泻火散寒,协力通腑,使邪无所附;川贝母、制天南星苦寒入肺经,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熄风定惊;黄连苦寒,清心燥湿、安神解毒,以防惊风之变。全方重药轻投,寒温搭配,配伍平和,不仅能健脾止泻、和胃降逆,还能清热解毒、消积导滞,而且老幼皆宜、孕妇不忌。遣药组方无不透射出王氏对中医理论的娴熟把握。

王氏保赤丸系清代南通名医世家王氏祖传儿科秘方。早在清道光年间(1840年左右),名医王胪卿根据祖上九世秘方配制的小儿良方,问世至今已逾百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嫡孙、当代中国中医方剂学创始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绵之教授将此方奉献于世。

王氏保赤丸原方为汤剂,经过了百年的临床验证,极受患儿家长的推崇和追捧。为利于小儿服用,王绵之教授将其研发成微丸制剂,并亲自监制加工。因药丸微小,王氏保赤丸可附着于**与乳汁同呷,或包裹于软质食物中服用,易为婴幼儿接受,服用方便。微丸的创意独特,远比传统丸剂、散剂、汤剂理想,成为中药丸剂经典,堪称“中华第一丸”。王氏保赤丸被纳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并于2009年4月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7。脾虚积食的中成药:小儿健胃消食片

应用:案例二

功效:健脾开胃。

主治:生理性消化不良(并非疾病所致),脾胃虚弱所致小儿积食。

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满、恶心厌食、口臭、腹泻或者便秘等。

组成:太子参、陈皮、山药、麦芽(炒)、山楂等。

方解:方中太子参有补气、养阴、生津之功;陈皮有行气调中(调脾胃)、燥湿、化痰之力;山药平补三焦良药,有补脾肺肾气、益脾肺肾阴的作用,有“三焦平补良药”之称;炒麦芽和山楂配伍,消食化积,健脾开胃。诸药配伍,重在健脾开胃,兼以行气,全方补而不留邪。

小儿健胃消食片为治疗胃肠道消化功能障碍的常用药,具有增强胃动力、改善胃分泌功能、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能健脾消食,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被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