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CHAPTER 1 第一章 一分为二(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分为二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思维本能。在1999年,我第一次向世界银行介绍了把世界分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法是错误的,直到17年后,我又为他们多做了14场演讲之后,世界银行才最终宣布,放弃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定义方法,并且把世界重新按照我所建议的四个收入水平,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级别。然而联合国和其他的大型全球性的组织仍然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变。

究竟为什么,这种一分为二的观念,这种把世界分为富国和穷国的观念如此难以改变呢?

我认为这是因为人类有一种很强烈的、情绪化的本能。这种本能促使人们习惯于把事情一分为二:好的和坏的,英雄和恶棍,我所在的国家和其他国家。把世界一分为二是简单、直观而且情绪化的方法。因为这种一分为二的方法,暗示了矛盾冲突。所以我们总是不假思索地采用这种方法。

记者们都明白这一点,他们在自己的文章中都会描述对立的人、对立的观点,或者对立的群体。他们更喜欢讲述的是那些极度贫困的人或者亿万富翁的故事,而他们没有兴趣去讲述绝大多数人缓慢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故事。不仅仅是记者们擅长一分为二地讲故事,纪录片和电影的制造商们也喜欢这样讲故事。纪录片里面总是描述脆弱的个人对抗邪恶的巨型企业。而商业片中,总是刻意描画好人和坏人的斗争。

这种一分为二的本能会误导我们,把平滑过渡当作两极分化,把和而不同当作分道扬镳,把求同存异当作矛盾对立。这是我们所介绍的第一个错误的本能,因为它是如此普遍,而且根本性地误导了我们对数据的理解。如果你看一看新闻或者去任何一个社会团体的网站,你就会马上注意到,上面充满了关于各种冲突和对立的消息。

如何防范一分为二的错误本能

当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你要提高警觉,有人可能会告诉你(或者你自己认为)存在一个巨大的差距,并触发你一分为二的本能。这三种情况分别是:只比较平均数、只比较极端情况和只俯视不仰视。

只比较平均数

希望大家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喜欢平均数,平均数是一个很简便的统计信息的方法,而且平均数会告诉我们一些有用的信息,现代社会离不开平均数。我这本书也离不开平均数。书中有很多地方都利用了各种平均数。但是对信息的过度简化,通常也有可能带来误导性的信息。平均数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用一个单独的数字取代了大量数据的分布规律。

而当我们对两组平均数做比较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犯一个更大的错误。我们可能只看到了两组平均数之间的鸿沟,而错过了两组数据之间重合的部分。所谓的鸿沟在事实上并不存在。

举个例子,我们看一下上面的两张图。

左边的图展示了自从1965年以来,所有年份男性和女性的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右面的图展示了美国和墨西哥人民每年的平均收入水平。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张图表展示的两组平均数之间的鸿沟。男性相对于女性,美国相对于墨西哥,这两张图似乎能够清晰地表示男性的数学成绩普遍要好于女性,而美国人的收入是高于墨西哥人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结论是有道理的。但是正确到什么程度呢?是所有男性的数学成绩都比女性要好吗?是所有的美国人都比墨西哥人更富有吗?

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数据背后的真相吧!首先让我们调整一下纵轴坐标的比例。这样看起来,原来似乎很明显的鸿沟变得非常小了。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同样的数据,它的分布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一下特定一年的数学成绩的分布和收入水平的分布。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理解,平均数背后代表的数据的分布究竟是什么样子。

看到了吧,男性和女性的数学成绩的分布几乎是完全重合的。大多数的女性和男性的数学成绩是差不多的。我们再看看美国和墨西哥的个人收入分布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和墨西哥的个人收入水平是有部分重叠的。所以,当我们用这种方式来分析数据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两组人:男性和女性,墨西哥人和美国人,并不是完全一分为二的。它们的分布是有重叠的,而中间是不存在鸿沟的。

当然一分为二的表达方式也可以反映一些现实。在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黑人和白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收入水平之下,而且你确实可以发现他们之间收入的鸿沟。在这种情况下,一分为二的理论是完全合理的。

只比较极端情况

我们本能地愿意采用极端的案例,因为它们很容易记住。比如说,如果我们要讨论全球的不平等问题,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是在新闻中读到的南苏丹的饥荒,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很容易想到一些穷奢极侈的富人。当思考不同的政府系统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想起的一个极端是腐败、专制的政府,而另一个极端则是像瑞典这样有着充分的民主和福利系统,并且能够确保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

这些极端对立的案例,很容易使我们产生兴趣,并且很容易诱发我们一分为二的本能。然而这样极端对立的案例,却不能帮助我们理解世界。世界上永远都会有最穷的人和最富的人,世界上也永远都会有最差的国家和最好的国家。但是极端案例的存在,并不能给我们太多信息,而绝大多数案例通常都是处在中间状态,它们的情况是和极端案例完全不同的。

以巴西为例,这个国家几乎是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国家,最富有的10%的人口得到了41%的全国总收入。这一点非常差劲,对不对?听起来富人得到了太多的收入。我们马上就会认为精英阶层从整个社会盗取了太多的资源。媒体也会支持这种观点,他们会提供各种超级富豪的照片,他们的游艇,他们的豪宅,还有他们自己养的马。尽管这些富豪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到1‰。

我同意40%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字,然而相对于巴西的历史来说,40%已经是几十年来最低的数字了。

统计数据经常为政治目的而服务,从而以一些比较夸张的形式体现出来。但是统计数据必须帮助我们认识现实,这样它们才有意义。现在让我们看一看巴西的人口,根据四个不同的收入级别,真正的收入分布情况。

当我们研究收入分布曲线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绝大多数巴西的人口已经脱离了极度贫困状态,他们的收入水平最密集处分布在第三级。在那里,人们已经买得起摩托车,戴得起眼镜,用得起洗衣机,而且可以在银行有一些积蓄了。事实上,即便在全世界最不平等的国家,人们的收入之间也并不存在一条鸿沟,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中间阶层。

只俯视,不仰视

正如前面我谈到过的,如果你正在读这本书的话,你最大的可能是已经生活在第四级了。即便你生活在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类似墨西哥这样的国家,但是你自己一定已经达到了第四级以上的生活水平。而你的生活水平和其他国家生活在第四级的人的生活水平是很相似的,无论那些人是生活在旧金山、斯德哥尔摩、里约热内卢、开普敦还是北京。

所以那些生活在第一、第二、第三级的人经历的痛苦、挣扎和奋斗,对你来说都很可能是非常陌生的。而他们的生活,在你能够接触到的媒体中也是很难看到的。[1]

所以对你而言,要想建立一种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最大的挑战就是认识到你自己绝大多数的第一手经验是来自第四级以上的生活,而几乎所有的二手经验则经过了大众媒体过滤,大众媒体基本上只会关心那些极端的案例,却并不真正反映现实。

当你生活在第四级的时候,所有生活在第三级、第二级和第一级的人看起来是一样贫穷。贫穷这个词失去了它具体的意义。甚至有些时候,某些生活在第四级的人,看起来也很穷。也许他家里墙上的油漆开始剥落,也许他们开的是二手车。任何一个从高层建筑从上向下俯视的人都很难辨别出接近地面的矮层建筑的真实高度,因为它们看起来都一样矮。基于同样的道理,生活在第四级以上的人,总会把世界分割成两个类别:富有的,也就是像你一样在高层建筑顶上的人;贫穷的,也就是接近地面的人,他们的生活和你的不一样。很自然地,你容易向下俯视,然后说“哦,他们都是穷人”。同样很自然地,你会忽略掉这些人之间生活质量的区别。他们中有些人有汽车,有些人有摩托车,而另外一些人只有自行车;他们中有些人可以穿得起拖鞋,而有些人根本就没有鞋可穿。

因为我曾经走访过生活在不同收入级别的人,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那些对你而言都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收入级别在第一级、第二级和第三级的人,他们之间生活水平的差距是巨大的。生活在极度贫困状态、收入水平在第一级的人很清楚地知道,他们每天的收入如果从1美元增长到4美元,他们可以过上比原来好多少的生活,更不用说每天可以挣16美元了。只有那些穿不起鞋,只能赤足走遍所有地方的人才会知道,一辆自行车对他们而言能够节省多少时间和体力,对他们获得更好的健康和更高的收入具有多么大的意义。

这种按照收入水平划分四个级别的框架,是用来替代过分情绪化、一分为二的世界观的。它也是建立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你已经明白了这种方法并不是很复杂,对不对?在本书的其余部分,我将继续使用这种四个级别的收入划分方法,去解释几乎所有的社会现象。从电梯的功能,到溺水死亡的人数,到性别划分,到烹饪方法,以及黑犀牛的数量。这种方法将会帮助你更清晰地认识这个世界,做出更正确的判断。

实事求是的方法

要做到实事求是,就要做到当你听到一分为二的说法时,你就能迅速认识到这种说法描述的是一种两极分化的图画,而两极之间存在一道巨大的鸿沟。而在现实中,这道鸿沟往往并不存在,绝大多数人都生活于中间状态。

要想有效地控制我们一分为二的错误本能,我们就要坚持寻找绝大多数。

我们要注意只比较平均数的做法。平均数之外,我们还要注意数据的实际分布。如果两组数据的分布出现了重叠,那么有可能两组之间的鸿沟并不存在。

我们要注意只比较极端情况的做法。在所有的群体、国家或者国民中,总会有极端情况的存在,总会有顶层和底层。而顶层和底层之间的差别,有时候是极端不公平的。即便如此,大多数仍然分布在中间状态,而在中间并不存在鸿沟。

我们要注意只俯视不仰视的做法。记住俯视会带来错觉,一切看起来都一样矮,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1]当然,有些生活在第四级的人仍然有家庭成员是生活在第二级或者第三级的,比如说在开罗的郊区,或者印度的卡莱拉地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