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博 学 2(第1页)
第33章博学(2)
图画的颜色是用水彩做成的,这一点中外都一样。除此之外,西方还有油画,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流行至今。图画中还有不带颜色的:一种是水墨画,用来体现画面的浓淡程度;一种是白描,用细笔来勾勒物体的轮廓。这种画以形式和笔法见长,给人很强的感染力,而带颜色的画除了形式和笔法之外,色彩的对比度也能较强地刺激人的视觉。
中国的画家学习绘画,大都是从临摹前人的作品开始的;西方的画家,大都从写实入手。因此中国画中除了肖像画之外,多数是描绘意境的,即使称为山水风景画,也多半是画家们凭着记忆描绘出来的。西洋画以写实为主,人物画一定要有模特,山水画一定要有实景。即便是理想派(意象派)的作品,也需要先有蓝本,再在蓝本的基础上进行润色修改。
中国画与书法密切相关,并且大多融合了文学方面的趣味。西方人的画则与雕刻和建筑相关联,并伴有科学观察、融入了哲学思考。因此中国画多以气韵胜出,擅长绘画的人大多数都精通书法和诗歌;西方的画以技能和意蕴取胜,擅长绘画的人大多精通建筑与绘画两种艺术。而且绘画艺术的进步,常常与科学和哲学的发展相辅相成。中国绘画源于尧、舜、禹时期,直到唐朝进入成熟时期,宋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之后精通绘画的人逐渐减少,但也诞生了不少名家。西方绘画源于古希腊时期,发展于十四、十五世纪,十六世纪时最为兴盛。近三个世纪以来,传授绘画的学校逐渐成熟,画家云集,其中不乏许多标新立异的人才出现。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智育篇》蔡元培
音乐
音乐是一门以一定的规律将多种声音组织起来,让人们们通过娱乐以陶冶情操的艺术。音乐有两种载体,一是人的声音,歌曲就属于这类;二是乐器,古代的“八音”就是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种不同材料制成的。现在常用的,有金属打击乐器(如锣、铙、钹等)、皮革(如鼓)、丝弦(如琴、筝)、竹管(如箫、笛)四种。音乐中使用的音,最低的是每秒振动三十二次的频率,最高的是每秒振动八千二百七十六次的频率,其间又各自有着音阶的划分,比如从每秒二百五十次振动到每秒五百一十七次振动的频率为一阶,每秒五百一十七次振动到每秒一千零三十四次振动为另一阶,这就称作“音阶”。在一个音阶中,我国古代是取其中五个音用来作曲,之后又增加到七声音阶和九声音阶。西方人现在所用的,是七个正音、五个半音,一共十二个音阶,也就是现在普遍运用的西洋音乐的十二平均律。
音和音连续起来,就构成了音符,每个音所占的长短也有区别。以最长的全音符作为基本单位,并依次递减,有二分之一的二分音符、有四分之一的四分音符、八分之一的八分音符、十六分之一的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之一的三十二分音符,以及六十四分之一的六十四分音符。即便是同一个音,如果演奏的乐器不同,也会有所差异,这就是音色。
不同的音,有些和谐地搭配使用,比如相隔八位,或者相隔五位,或者相隔三位,这称作“谐音”(也即和弦)。
组合了各种高低音阶,协调音符时值,用和弦作为修饰,配以合适的音色构成曲子,这就是音乐。因此,音乐是以有节奏的音符变动作为系统,既灵活又有停顿的有声艺术。在生理方面,它可以调节呼吸频率、促进血脉流动;在心理上,人们可以经由它领悟人生境界、体验社会变迁和宇宙万象,这就是音乐具有极强感染力、达到移风易俗效果的根本原因。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智育篇》蔡元培
戏剧
在宏伟壮丽的建筑之中,有雕刻、装饰和绘画等手段,以代表自然的景物。加上歌舞的表演,音乐的配合,集中各种艺术的特长,让观众心领神会,油然而生代入感和同化感,不正是戏剧的功效吗?我国的戏剧起源于古代的歌舞和徘优戏,直到唐代才有专门的学校教学演剧,宋元时期才有了较为完善的戏曲剧本。到了现代,戏曲中只剩下昆曲的文辞比较雅驯、声调比较沉郁,然而这却脱离了当下人们的嗜好,因此“汉调”、“秦腔”等地方戏逐渐兴起并取代了昆曲。汉调也叫做皮黄,就是西皮和二黄;秦腔也叫做梆子。
西方戏剧起源于古希腊,当时已经分为悲剧和喜剧两个类别,都有著名的代表作品。而现代戏剧,则分为歌舞剧和话剧两种。歌舞剧又分为三个类别:第一类是正式歌舞剧(Opera),全部都用歌曲,内容性质上多倾向于悲剧;第二类是杂体歌舞剧(Opera–ique),在歌曲之外还穿插着旁白,剧情上悲喜片段兼容。三是小品歌舞剧(Operette)),全属于喜剧性质,歌曲与旁白穿插使用,情节结构上比较轻佻。话剧也分为两种:一是悲剧,二是喜剧,没有歌舞,没有配乐,行动和对话符合社会生活习惯。现在我国所谓的“新剧”(话剧),就是仿效西方话剧而创作的。
西方人把戏剧融入教育领域使其成为教育方式的一种,因此,戏剧课程的设置很周全。戏剧剧本中的曲词和旁白都是由著名文学家所编写,甚至有学校把它选入教科书来用。戏剧的乐谱,也是由著名音乐家谱曲,而最终表演戏剧的演员,更是因为兴趣和爱好而投身该类艺术,通过在学校进行专业的学习和实践,因此能够领会剧情的深刻意蕴,并以适当的神情将剧情表达出来,从而让喜剧感人至深,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由戏剧方式演出的艺术,还有一种影戏(也就是电影),有影像却没有声音(当时的电影为无声电影),其感化力虽不及戏剧,但是著名编剧和导演创作的电影能以种种动作来摹拟传达意境;而且对于自然界的美景、科学研究的成果,电影更能细致刻画和展现其中层次曲折的各种状态,给图书予以充分的补充,这也成为一种很好的社会教育方式。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智育篇》蔡元培
诗歌
人都是有感情的,像喜、怒、哀、乐、恐惧、怨恨、着急、爱恋等,一切心理上的状态都是感情。情感由心而生,对外通过声音来传达,于是就有了唉、呀、啊、咳、吁、嗟、呜呼、咄咄、呵呵等感叹词。
尽管如此,情感的缘起还是因为内心与外界事物发生了联系。其中有情感产生的原因,也有情感所希望的结果,而且情感的强烈程度不同,或者由强到弱,或者由弱到强,或者从这种情绪演化成了另一种情绪,或者是各种情绪的综合,很多情感绝不是用简单的感叹词所能表达的,人们就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和复杂的词汇语言来表达,于是形成了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