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博 学 5(第2页)
建筑者,集众材而成者也。凡材品质之精粗,形式之曲直,皆有影响于吾人之感情。及其集多数之材,而成为有机体之组织,则尤有以代表一种之人生观。而容体气韵,与吾人息息相通焉。
吾国建筑之中,具美术性质者,略有七种:一曰宫殿,古代帝王之居处与陵寝,及其他佛寺道观等是也。率皆四阿而重檐,上有飞甍,下有崇阶,朱门碧瓦,所以表尊严富丽之观者也。二曰别墅。萧斋邃馆,曲榭回廊,间之以亭台,映之以泉石,宁朴毋华,宁疏毋密,大抵极清幽潇洒之致焉;三曰桥。叠石为弯窿式,与罗马建筑相类。唯罗马人广行此式,而我国则自桥以外罕用之。四曰城。叠砖石为之,环以雉堞,隆以谯门,所以环卫都邑也。而坚整之概,有可观者,以万里长城为最著。五曰华表。树于陵墓之前,间用六面形,而圆者特多,冠以柱头,承以文础,颇似希腊神祠之列栏;而两相对立,则又若埃及之方尖塔然。六曰坊。所以旌表名誉,树于康衢或陵墓之前,颇似欧洲之凯旋门,唯彼用穹形,而我用平构,斯其异点也,七曰塔。本诸印度而参以我国固有之风味,有七级,九级、十三级之别,恒附于佛寺,与欧洲教堂之塔相类:唯常于佛殿以外,呈独立之观,与彼方之组人全堂结构者不同,要之,我国建筑,既不如埃及式之阔大,亦不类峨特式之高骞,而秩序谨严,配置精巧,为吾族数千年来守礼法尚实际之精神所表示焉。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智育篇》蔡元培
雕刻
音乐,建筑皆足以表示人生观;而表示之最直接者为雕刻,雕刻者,以木、石、金、土之属,刻之范之,为种种人物之形象者也。其所取材,率在历史之事实,现今之风俗,即有推本神话宗教者,亦犹是人生观之代表云尔。
雕刻之术,大别为二类:一浅雕凸雕之属,象不离璞,仅以圻堮起伏之文写示之者也。如山东嘉祥之汉武梁祠画像,及山西大名之北魏造像等属之。一具体之造像,雕刻之工,面面俱到者也。如商武乙为偶人以象天神,秦始皇铸金人十二,及后世一切神祠佛寺之像皆属之。
雕刻之精者,一曰匀称,各部分之长短肥瘠,互相比例,不违天然之状态也。二曰致密,琢磨之工,无懈可击也。三曰浑成,无斧凿痕也。四曰生动,仪态万方,合于力学之公例,神情活现,合于心理学之公例也。吾国之以雕刻名者,为晋之戴逵,尝刻一佛像,自隐帐中,听人臧否,随而改之。如是者十年,厥工方就。然其像不传。其后以朔像名者,唐有杨惠之,元有刘元。西方则古代希腊之雕刻,优美绝伦;而十五世纪以来,意、法、德、英诸国,亦复名家辈出。吾人试一游巴黎之鲁佛尔及卢克逊堡博物院,则希腊及法国之雕刻术,可略见一斑矣。
相传越王勾践尝以金铸范蠡之像,是为我国铸造肖像之始。然后世鲜用之。西方则自罗马时竞尚雕铸肖像,至今未沫。或以石,或以铜,无不面目逼真焉。
我国尚仪式,而西人尚自然,故我国造像,自如来袒胸,观音赤足,仍印度旧式外,鲜不具冠服者。西方则自希腊以来,喜为裸像;其为骨骼之修广,筋肉之张弛,悉以解剖术为准。作者固不能不先有所研究,观者亦得为练达身体之一助焉。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智育篇》蔡元培
装饰(ArtDecoratif)
装饰者,最普通之美术也。其所取之材,曰石类,曰金类,曰陶土,此取诸矿物者也;曰木,曰草,曰藤,曰棉,曰麻,曰果核,曰漆,此取诸植物者也;曰介,曰角,曰骨,曰牙,曰皮,曰毛羽,曰丝,此取诸动物者也。其所施之技,曰刻,曰铸,曰陶,曰镶,曰编,曰织,曰绣,曰绘。其所写像者,曰几何学之线面,曰动植物及人类之形状,曰神话宗教,及社会之事变。其所附丽者,曰身体,曰被服,曰器用,曰宫室,曰都市。
身体之装饰,一曰文身,二曰亏体。文身之饰,或绘或刺,为未开化所常有。我国今唯演剧寸或以粉墨涂面;而臂上花绣,则唯我国之拳棒家,外国之航海家,间或有之。亏体之饰,如野蛮人穿鼻悬环,凿唇安木之属,我国妇女,旧有缠足、穿耳之习,亦其类也。
被服之装饰,如冠、服、带、佩及一切金、钻、珠、玉之饰皆是。近世文明民族,已日趋简素;唯帝王、贵族、及军人,犹有特别之制服;而妇女冠服,尚喜翻新。巴黎新式女服,常为全欧模范。德、法歼战以后,德政府尝欲创日耳曼式以代之,而德之妇女,未能从焉。
器用之装饰,大之如坐卧具,小之如陈设品皆是。我国如商、周之钟鼎,汉之炉镜,宋以后之瓷器,皆其选也。
宫室之装饰,如檐楣柱头,多有刻文;承尘及壁,或施绘画;集色彩之玻板以为窗,缀斑驳之石片以敷地,皆是。其他若窗幕、地毡之类,亦附属之。
都市之装饰,如《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所以求均称而表庄严也。巴黎一市,揽森河左右,纬以长桥,界为驰道,间以广场,文以崇闳之建筑,疏以广大之园林,积渐布置,蔚成大观;而驰道之旁,荫以列树,芬以花塍;广场及公园之中,古木杂花,喷泉造像,分合错综,悉具意匠。是皆所以餍公众之美感,而非一人一家之所得而私也。
由是观之,人智进步,则装饰之道,渐异其范围。身体之装饰,为未开化时代所尚:都市之装饰,则非文化发达之国,不能注意,由近而远,由私而公,可以观世运矣。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智育篇》蔡元培
理信与迷信
人之行为,循一定之标准,而不至彼此互相冲突,前后判若两人者,恃乎其有所信。顾信亦有别,曰理信,曰迷信。差以毫厘,失之千里,不可不察也。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是因而后有是果,尽人所能信也。昧理之人,于事理之较为复杂者,辄不能了然。于其因果之相关,则妄归其因于不可知之神,而一切倚赖之。其属于幸福者,曰是神之喜我而佑我也,其属于不幸福者,曰是神之怒而祸我也。于是求所以喜神而免其怒者,祈祷也,祭告也,忏悔也,立种种事神之仪式,而于其所求之果,渺不相涉也。然而人顾信之,是迷信也。
础润而雨,征诸湿也;履霜坚冰至,验诸寒也;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符诸情也;见是因而知其有是果,亦尽人所能信也。昧理之人,既归其一切之因于神,而神之情不可得而实测也,于是不胜其侥幸之心,而欲得一神人间之媒介,以为窥测之机关,遂有巫觋卜人星士之属,承其乏而自欺以欺人:或托为天使,或夸为先知,或卜以龟蓍,或占诸星象,或说以梦兆,或观其气色,或推其诞生年月日时,或相其先人之坟墓,要皆为种种预言之准备,而于其所求果之真因,又渺不相涉也。然而人顾信之,是亦迷信也。
理信则不然,其所见为因果相关者,常积无数之实验,而归纳以得之,故恒足以破往昔之迷信。例如日食、月食,昔人所谓天之警告也,今则知为月影、地影之偶蔽,而可以预定其再见之时。疫疠,昔人所视为神谴者也,今则知为微生物之传染,而可以预防。人类之所以首出万物者,昔人以为天神创造之时,赋畀独厚也也;今则知人类为生物进化中之一级,以其观察自然之能力,同类互助之感情,均视他种生物为进步,故程度特高也。是皆理信之证也。
人能祛迷信而持理信,则可以省无谓之营求及希冀,以专力于有益社会之事业,而日有进步矣。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德育篇》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