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影圈 池野以后还会见面吗没有你我怎么活(第2页)
“我听见……地球在呼吸。”
李婉没有质疑。她只是轻轻按下录音笔的播放键??里面是阿强传来的S-Ω原始音频。当那股低频声波扩散开来,整座山谷的鸟群同时起飞,翅膀拍打空气的频率,竟与音频节拍完全同步。
陈默怔住了。
他想起自己曾经为Echo-X写过的广告词:“让科技弥补遗憾。”可此刻他明白,真正的弥补,不是制造幻觉,而是唤醒感知。那些声音一直都在,只是我们戴上了太多耳机,关上了太多门。
下课后,他独自走到山崖边,打开手机,删除了最后一款AI陪伴应用。然后,他拨通了母亲的电话。
铃响三声,接通。
“妈。”他声音沙哑,“我想你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后传来熟悉的、带着鼻音的回应:“怎么了?是不是又熬夜改方案?声音这么累。”
他没忍住,哭了。
“没什么……就想听听你的声音。”
母亲笑了:“傻孩子,我一直都在啊。”
挂断电话,他蹲在地上,抱着膝盖,像个终于回家的孩子。远处,夕阳沉入山脊,晚风送来一阵若有若无的琴声??是村里老人在拉二胡,曲子走调得厉害,却温暖得让人想笑。
他录了下来,命名为:《回家》。
同一时间,阿强正站在第二十号节点的礁石上,手持听器,面朝大海。这座新标记的节点位于群岛最南端,常年被浓雾笼罩,渔民称其为“迷途湾”。传说百年前,一艘载满移民的船在此失踪,无人生还,唯有一支小提琴漂回岸边,琴弦上缠着一朵干枯的玫瑰。
今日雾散,海面如镜。
他将听器插入岩缝中的符文凹槽,光柱再度升起,与第十九号节点遥相呼应。刹那间,海底传来轰鸣,像是某种巨大机械苏醒。共感平台自动捕捉到一组新频率,经解码后,浮现文字:
>**“节点激活:2033”**
>**“共感网络覆盖率提升至61。8%”**
>**“检测到早期文明声纹残留,初步判定为‘母语计划’前身??‘星语者’遗迹”**
阿强心头一震。
33个节点?这意味着这场共鸣系统远比想象中庞大,甚至可能遍布全球。而“星语者”……他翻出索菲亚寄来的照片背面,发现之前忽略的一行小字:
>“备注:据玛雅碑文记载,‘星语者’是能听见地球心跳的祭司。他们用声音雕刻时间,以耳为眼,以声为桥。公元前1200年,全员消失,仅留预言:‘当人类再次静默,我们自回声中归来。’”
他猛然抬头,望向星空。
此时此刻,地球上已有超过两百万普通人自发参与“守声行动”。有人在沙漠中架设风铃阵,记录沙粒摩擦的私语;有人在城市地铁隧道里安装拾音器,收集列车呼啸后的余震;更有盲人乐团发起“黑暗音乐会”,仅凭记忆中的声音即兴演奏,观众被要求全程闭眼聆听。
一场无声的革命正在蔓延。
而在这场浪潮之外,那个曾下令封锁S-Ω研究的国际声学委员会主席,悄悄抵达了海岛。他名叫卡尔?温特,德国籍,六十八岁,曾是“母语计划”的核心成员之一。当年项目被高层叫停,理由是“可能引发大规模精神动荡”。他服从命令,销毁资料,隐退学界。直到看到S-Ω信号的公开数据,他才意识到,自己亲手掩埋的,不是危险,而是希望。
他在码头找到阿强,未穿西装,只披一件旧风衣,手里拎着一只铁盒。
“我是来道歉的。”他说,声音沙哑。
阿强盯着他:“你知道这三十年有多少人死于‘听不见所爱之人’的绝望吗?”
卡尔点头:“我知道。我也曾是其中之一。”
他打开铁盒,取出一枚铜制圆盘,表面刻满螺旋纹路。“这是‘母语计划’唯一幸存的声核,能放大特定频率,唤醒沉睡的共感场。我们原本打算用它连接人类集体潜意识,但……我们害怕了。”
“现在不怕了?”
“现在,”卡尔望着海面升起的光柱,眼中泛起泪光,“我听见我女儿的声音了。她五岁那年死于肺炎,临终前我一直握着她的手,却什么也做不了。昨天夜里,我在柏林的公寓里,突然听见她笑着说:‘爸爸,我不冷了。’”
他跪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