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荒村(第2页)
(这也得告诉他们)它们想起往常
暮寒深了,白杨在风里颤,
那时只要站在山头嚷一句,
山路太险了,还有主人来搀;
然后笛声送它们踏进栏门里,
那稻草多么香,屋子多么暖!
它们想到这里,滚下了一滴热泪,
大家挤作一堆,脸偎着脸……
去!去告诉它们主人,告诉他们,
什么都告诉他们,什么也不要瞒!
叫他们回来!叫他们回来!
问他们怎么自己的牲口都不管?
他们不知道牲口是和小儿一样吗?
可怜的畜生它们多么没有胆!
喂!你报信的人也上那里去了?
快去告诉他们──告诉王家老三,
告诉周大和他们兄弟八个,
告诉临淮关一带的庄家汉,
还告诉那红脸的铁匠老李,
告诉独眼龙,告诉徐半仙,
告诉黄大娘和满村庄的妇女──
告诉他们这许多的事,一件一件。
叫他们回来,叫他们回来!
这景象是多么古怪多么惨!
天呀!这样的村庄留不住他们;
这样一个桃源,瞧不见人烟!
“荒村”是诗人身边的现实,也是旧中国农村最精确的概括。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新旧军阀凶残暴虐,杀人放火的恶行,也没有直接记叙广大农民妻离子散,仓惶出逃的血泪遭遇,而是将锋锐的笔锋对准硝烟过后,人去室空的“荒村”,用洗练的白描手法,逼真的画面形象来表达一切,显示了高度的诗歌构筑技巧。
在《荒村》中,寄情于景,托物咏人是最集中的表现手法。长诗一开始,诗人就用简洁有力的问句,引出村中一系列破败反常的景象,使读者一下子陷入一个似乎非人间的荒凉肃杀的世界中。
全诗悠悠五十行,写尽了荒村的凄惨和悲哀。开头、中间及结尾的三次感叹,更起到了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深得中国古代赋体诗的精髓。荒村是现实,更是一种象征。它是上世纪20年代整个衰败颓废的中国的缩影,而诗末作者的感叹和呼唤则表现了诗人对这个“荒村”进行重建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