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第2页)
直到施密茨挡拆后的移动。
在原有的战术体系里,施密茨挡拆后会往篮下切入,寻找直接攻框的机会。
但是这一次他并没有那么做,他在提供完挡拆后直接往弧顶高位移动又给罗伯特森做了一个挡拆掩护。
罗伯特森持球往篮下突破,莫宁和哈达威对他围追堵截。
然而也就在这时,罗伯特森回头望月把球敲给了施密茨。
施密茨得到了一个大空位的长两分机会,并且身边空无一人。
哈达威此时反应过来飞快扑出去想要补防,但是施密茨已经完成了出手。
“唰!”
伴随着一声脆响,篮球应声入围。
现场一阵躁动,在经历了近乎便秘的开场之后,步行者队首发回来后的第一回合打的行云流水。
杨帅退防中和施密茨击掌,并夸了对方一句:干得好。
未来的篮球技术未必就比这个年代的好,但有一点肯定是更好的,那就是对空间的利用。
某种意义上来讲,篮球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和利用球场空间的过程。
这个年代的战术大多从低位发起,所以要求大个子,甚至侧翼球员去不断从低位发起进攻。
又因为还没有no-hadncheck的规则导致三分手稀缺,这导致大多数比赛就是看谁能在内线搏斗中占得优势。
施密茨没法在和莫宁对位中占到优势,再加上莱利对杨帅的针对性严防死守,以及罗伯特森、麦基、戴维斯等人不能在弱侧拉开空间,步行者队自然打不赢。
所以杨帅这个穿越者,就像他当初选择把新手礼包的提示卡用在三分上一样,想到了空间。
施密茨很像姚明,不仅仅是因为身高像,打法上也很像,尤其是有这个时代大个子少见的高位射程。
而且刚才这个战术也是在步行者队原有战术上演化出来的,并不需要刻意去训练。
施密茨听到杨帅的称赞后也是回了杨帅一个大拇指。
欧洲出身的球员,哪怕是大个子,从小也都会被要求进行高位投篮训练,这就是欧洲大个子和美国大个子最大的不同。
但是到了nba之后,施密茨耳边全都是要他往篮下去打的声音,仿佛他只要在高位投篮就是软蛋。
可是明明他在那里能得到更轻松的得分机会。
所以刚才这个回合,他也算是做回了自己。
布朗此时转头诧异地看了一眼马龙,似乎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些什么。
马龙也是一头雾水,他也不知道场上发生的事情。
成功的进攻带来更好的防守,莫宁低位的强打被戴维斯协防破坏掉,篮板球被施密茨保护下来。
回过头来,步行者队还是打同样的战术。
这一次哈达威没有去追罗伯特森,而是选择相信莫宁在禁区内的错位防守能力。
罗伯特森依旧选择把球回给了施密茨。
施密茨接球后一个投篮的假动作直接让哈达威奋力跳起。
并不是他容易吃晃,而是一个1米83的人在一个2米24的人面前你不跳那就和空气没什么分别。
也就在晃起哈达威之后,施密茨却是收球直接换成了突破。
施密茨大步流星,迎着扑出来的莫宁一个行间距的远距离抛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