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章 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整理古书的方法,现在不能细说,只可说几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加标点符号。

二、分段。

三、删去繁重的,迂谬的,不必有的旧注。

四、酌量加入必不可少的新注——这两条,我且举一个例。

《诗经》的第一首,旧序与旧注都可删去,但注下列的几处:

(a)“关雎”是什么?

(b)“洲”字,“逑”字,“芼”字。

(c)“荇菜”是什么?

(d)“左右流之”的“流”字,下有“之”字,明是外动词,与“水流”的“流”不同,故应加注。

(e)“思服”二字,应酌采诸家之说,定一适当之注。

五、校勘:用古本善本校勘异同,订正讹脱。

六、考订其假:如《书经》的“古文”一部分是二百年来经学大师多认为假的了。如《庄子》的《说剑》《让王》《盗跖》诸篇,是宋人就认为假的了。

七、作介绍及批评的序跋:每书应有详明的序跋,内中至少应有下列各项:

(a)著作人的小传。

(b)本书的历史 如序《书经》,应述“今古文”的公案。

(c)本书的价值 如序《诗经》,应指出他的文学价值。

有了这一番整理的工夫,我们就可以有一套“中学国故丛书”了。这部丛书的内容,大概有下列各种书:

1、诗经 2、左传 3、战国策 4、老子

5、论语 6、墨子 7、庄子 8、孟子

9、荀子 10、韩非子 11、楚辞 12、史记

13、淮南子 14、汉书 15、论衡 16、陶潜

17、杜甫 18、李白 19、白居易 20、韩愈

21、柳宗元 22、欧阳修 23、王安石 24、朱煮

25、陆游 26、杨万里 27、辛弃疾 28、马致远

29、关汉卿 30、元曲选 30、明曲选……

(这不过是随便举例,读者不可拘泥。)

有了这几十部或几百部整理过的古书,中学古文的教授便没有困难了。教材有了,自修是可能的了,教员与学生的参考材料也都有了。教员可以自由指定材料,而学生自修也就有乐无苦了。到了这个时候,我可以断定中学生的古文程度比现在大学生还要高些!大家如不相信,请努力多活几年,让我们实验给你们看!

[附记] 这篇前三段是用杨君的笔记,末一段是我后来重做的。

十一,八,十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