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 御敌 2(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14章御敌(2)

实际上,马云在管理阿里巴巴时,追求的正是这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马云常常告诫他的高管们,“忘记手中的剑”,不要整天盯着报表、利润、股票等数字看,而是要看,“你为客户做了多少事情,创造了多少价值,多少人因为你做的事情,成为了公司的客户”。

在与对手eBay的几次过招中,马云更是让这种太极智慧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因此,淘宝赢了,马云胜了。土生土长的“小字辈”阿里巴巴能把财大气粗、不可一世的eBay“踩在脚下”,让很多人都想不明白。

曾经有一段时间ebay完全成了华尔街的宠儿,华尔街的分析师说他们没有见过这样的公司,互联网为大家带来的是一个扩展性的公司。ebay品牌在德国的认知度已经超过了BMW,在全球比较成熟的网上拍卖市场中,eBay在拿下了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法国、韩国和澳大利亚后,中国也是一块肥肉。这块肥肉还未成熟、也未最终定局,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中国市场的归属将极大地影响全球网上拍卖市场的版图和力量对比。eBay总裁惠特曼对华尔街的投资者和分析师说,eBay在中国“必须赢”。她对中国的承诺是: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多少就给多少。

然而,惠特曼却一点没有想到,在中国,会遭遇马云这样一位强大的本土对手。

一开始eBay仗着自己财大气粗,狂轰滥炸式地投入广告,马云只好暂时躲藏在他的杭州大本营里韬光养晦。

到了2003年,马云已经开始意识到了:惠特曼最终要构建的是一个打通C2C与B2B间界限的电子商务平台。这回马云已经开始意识到:是反攻的时候了。如果淘宝不主动出击,那么,阿里巴巴辛苦打下的江山将被蚕食殆尽,国内电子商务企业也有全军覆没之忧,只是此时马云苦于找不到好的时机。

2004年6月2日,易趣网宣布将开始整合网站平台,预计将在当年晚些时候完成与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平台eBay的国际化对接,届时,易趣的690万用户将可以直接与eBay的一亿多用户进行网上交易。显然,在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面前,易趣开始了对自己地位的保卫战。

然而,事与愿违,在易趣“升级”过程中,由于整个平台从页面形式、交易程序、信用评价机制等方面都向eBay国际网站转型,出现水土不服的适应期,很多习惯了国内网站业务模式的老用户一时适应不过来,商家们、尤其是中小卖家们的生意不仅没有因为跨入国际市场而红火起来,反而因为环境陌生,买家与卖家之间接不上头而景况不佳,许多用户于是开始在内部社区内发牢骚。9月27日,一些老用户甚至在论坛里发起了一场“易趣卖家自救会”的运动,动员大家集体出走。

如果只是新业务模式让用户出现了不适应,倒不是什么解决不了的大事。但更让习惯了“光的速度”的众多网络用户无法容忍的事情是,在整个平台实现完全整合之后,eBay的系统性能非常不稳定,掉线的事情时有发生。

对马云而言,这是一次送上门的大好机会。

2004年的9月,在eBay服务器性能极不稳定、甚至让淘宝的技术人员也“看不懂”的微妙过程中,淘宝顺势“收留”了大量从易趣“流亡”的客户。

之前易趣认为自己平台上生意好、服务好所以收费,而淘宝则仍然实行免费政策。在适应期中,这种优势出现了变化,淘宝的交易环境反而显优,一些老用户自然而然转投淘宝。据内部人士透露,令易趣更头疼的是,部分“老手”跑到淘宝上开个分号,在易趣上谈好生意之后,约定到淘宝上交易,规避易趣的交易费。

2004年11月10日,根据淘宝发布业绩数据,淘宝网的会员数达到305万,当年9月份成交商品总额达到16亿圆,10月份一度单天成交金额更是达到创纪录的900万圆。

而同年11月12日,eBay易趣第三季度业绩则显示,会员数量增长了150万达到860万,商品成交总额为23亿圆。

2007年,淘宝网在国内C2C电子商务市场的交易份额一度达到83。6%,后起的腾讯拍拍网以8。7%的份额位居第二。eBay在中国市场完全被边缘化。

到了2008年5月底,eBay新任首席执行官约翰·多纳霍和首席财务官鲍伯·斯旺也不得不公开承认,eBay中国业务表现欠佳。

毫无疑义,eBay与阿里巴巴在中国的争战,以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的得胜而告一段落。

马云再一次用他的商业实践告诉人们,未来企业要想成功,也必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使用“太极”功夫。

竞争者是你的磨刀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