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成败与命运(第1页)
第10章成败与命运
好像失败,实为成功
在中国,一提起圣贤,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尧、舜,而后下至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但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人同在圣贤之列,以今日的话来说,他们都是成功者,都在有生之年创下了可观的政绩,他们都是深受世人尊敬的人。孔子则不然,孔子不是今天所说的有可观的政绩的成功者,而且孔子在生前曾遭逢无妄之灾、无辜之罪,而困于陈蔡之野,饱尝艰难困苦。但是,千载之后,从今日来看,孔子和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人相比,孔子所受的尊崇最高。
中国这个国家的民族性,有一种奇妙之处,他们对英雄豪杰的坟墓草草处之,从不爱惜,就是随便弃置也全然不以为怪。友人白岩君是个中国通,我亲耳听他说,以后又在他送给我的《心之花》中看到,向来不珍惜英雄豪杰坟墓的中国人,对曲阜的孔庙却相当郑重地保护。庙观庄严雄伟,至善至美,孔子的后裔,至今还受到比一般人特别的尊敬。可是孔子生前既没有像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可观的政治功绩,也没有像他们一样拥有极高的地位,更没有富可敌国的财力,用现在的话说,孔子就是一个失败者。但这种失败并不是真正的失败,相反,孔子应该是真正的成功。
如果我们仅以眼前呈现的事实做根据,来判断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那么,因矢尽刀折而战死于溱川的楠木正成是失败者。而荣登征夷大将军之位、威震四海的足利尊氏当然是一位成功者。但是,今天却没有人崇拜尊氏,而崇拜正成的人却天下不绝。如此看来,生前看似成功的尊氏反成了永远的失败者,相反正成却是一个永远的成功者。
综上所述,世人所谓的成功未必是成功,世人所谓的失败也未必是失败,这个道理就不言而喻了。像公司和其他一般营利的事业,一旦失败,就会给投资者和其他许多人带来麻烦,也将招致很大的损害。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力求成功,不许失败。但是,精神事业则不然,如果大家眼光不远,思考浅薄,只顾眼前的成功,那就要受到社会的批评,对提升世道人心不会有所贡献,最后终归失败,且是永远的失败。比如发行报纸、杂志,以唤醒一代为目的,为了达此目的,有时必须违逆风潮,反抗潮流,难免会招致意外之祸,陷于世人所谓的失败,饱尝痛苦。
但是,这绝不是失败,虽然在一时之间看起来像一败涂地,但是从长远看,则他的努力是不会白费的,社会因此而受益无穷。结果,此人不必等待千秋万世,十年二十年或数十年之后,他的功绩一定会被首肯。从事言论文笔及其他精神方面事业的人,如果在生前为了拼命取得现在所谓的成功的话,势必会急功近利、阿谀时流,那就不能有利于社会。
因此,不论是何种精神事业,徒然说大话,发豪语,制订一些无关人生根本问题的大计划,一切努力将毫无实际可言,即使到百年之后,纵然是黄河澄清之日,他也是一个失败者,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反之,如能尽心努力,切实奋斗,精神事业就算是现在失败了,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败。正像孔子的遗业,为今日世界千千万万的人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础,裨益后人,对提升人心作出莫大的贡献,其功盖世也。
尽人事,听天命
天究竟是什么?有一部分宗教家认为,天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是具有人格的灵体,如同人能活动手足一样,不仅可以赐给人幸福,也能降施不幸。而且,凡人对天祈祷和求助,也会受天所左右,从而改变他的命运。可是,天真的就像这类宗教家所想象的那样是具有人格和人体的东西吗?能够根据是否祈祷而把幸与不幸降到人的头上吗?其实,天命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自然运行的,并不能像魔术师一样创造出许多不可思议的奇迹。
说这是天命那是天命,归根到底是人自己的任意所为,与天根本无关,天也不知道。所以,人畏天命,就是承认天具有人力所不能克服的、伟大的力量。其实,只要尽人力就好,既然是勉强的事、不合理的事,你又何必顽冥不化,非坚持到底不可呢?所以,以恭、敬、信对待天,就像明治天皇的教育敕语中所谓“通于古今而不谬,施于中外而不悖”一样,只要沿着通向久安的大道坦坦而行,不以人力必胜而自夸,既不勉强而为,也不做不合理的事,自我慎戒、小心谨慎就可以了。至于将天、神或佛解释为有人格有躯体的东西,认为天能左右人们的感情,那就大谬不然了。
人不管是否意识到天命的存在,天命都会像四季一样,依序运行,都会在万事万物中行进。因此,只要以恭、敬、信三原则加以对待,那么,“尽人事,听天命”这句话中所包含的真正含义,我们就能完全理解了。因此,在实际的人生处世上,我们应如何来了解天,我想用孔子所解释的来加以解释。即不要把天当做有人格、有灵性的动物,也不要认为在天地和社会中产生的因果报应是偶发事件,以恭、敬、信的心相待,才是最稳当的想法吧!
胆大心细
随着社会的进步,秩序愈来愈好。但在开展新的活动时,总难免有许多地方不尽人意,从而有可能导致人们倾向于自然保守。无论什么时候,轻佻浮躁的行动都应避免,但如果太过小心,太过谨慎,结果可能会导致人们因循、姑息、不变通、懦弱不敢为,这样就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对个人或国家的前途都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世界的大势每时每刻都在变动,竞争也日趋激烈,文明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处于闭关自守的锁国状态,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发展趋势。开国以来,虽然我国各方面的进步速度已令世界其他国家刮目相看,但各种事物仍然落后于其他国家的事实,却是不容否认的。因此,为了同先进国竞争、角逐,进而超过他们,就必须比他们更加努力才行。
同时,凡是对个人的发展有帮助,或者对促进国运有帮助的事,都要有全力以赴、勇猛进取的精神。所以,那些固守传统事业,害怕过失遭致失败而裹足不前等做法,都要抛弃,以免导致国运衰退。这点,国人一定要深加考虑,不管是制订计划,还是谋求发展,都一定要以“使我国成为真正的一等国”为目标才行。现在,我们不但需要培养活泼的气魄与进取的精神,同时还要有能够实行的人,这是当务之急。
要培养活泼、进取的气魄且全力发挥之,就必须先成为一个真正的独立自主的人。过分依赖他人,必然会使自己的实力大大地衰退,更重要的是自信也因而难以形成。一旦养成了因循卑屈的性格,就必须时时鞭策自己,防止懦弱卑怯的心态产生。此外,过于拘谨,凡事拖泥带水、斤斤计较,时间长了,自然就消磨了活力,挫伤了进取的勇气,所以,这一点必须深加留意才好。细心与周到固然有其必要性,但另一方面又要发挥大胆的力量。以细心和大胆两者相辅相成,活泼与积极同时进行,这样才能干成大事。因此,对于近来的倾向,必须大加警惕才行。
最近,青年之间的活力渐次勃兴,也有蓄势待发其本领的倾向,这是件可喜可贺的事,但是,壮年社会仍然弥漫着保守的气息,真是令人忧虑!为了发挥其独立不羁的精神,必须彻底清除今日那种视政府为万能,各种事业都喜欢依靠政府保护的风气。为能耳目一新,不依赖于政府而独立发展事业,必须要有极力伸张民力的决心。另外,若拘泥于琐细小事,埋头于小局面的工作,结果国家条例规章就会愈订愈多。于是人们就会小心翼翼,害怕触犯种种规定,或者只完成在规定之内所能做的事。这样,怎么能够出现新的事业,产生活泼的生命力而成为世界一等国呢?
顺逆二境从何而来
假设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人既没有地位也没有财富,而且身边没有任何可以提拔他的长辈,他能够在社会上立足,仅仅靠普通的学识。但是,这个人具有非凡的能力,身体健全,而且有吃苦耐劳肯努力的精神,只要交给他事情,他都能处理得妥妥当当,让人放心,甚至超出上级的意料之外,因而赢得大部分人的称赞。如此一来,此人不管是否为官,只要言必行,业必成,最终达到飞黄腾达的境界。
世人从片面的角度观察此人的身份地位,总以为他的一生是很顺利的,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幸运儿。其实不是这样,他既不属于顺境,也不属于逆境,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才创造出来了一片美好的境遇而已。
另外一人,生性懒惰,求学时,各门功课老是不及格,以致屡遭留级,最后勉强毕业了,也只能凭着所学的知识立足于社会。但由于他性情愚钝,而且不求进取,虽然找到了一份工作,却总是无法做好上司交代的工作,反而心中愤恨不平,不能忠于工作,最终只能被上司炒鱿鱼。
回到家里,又遭父母兄弟疏远,既不能得到家人的信任,也不能得到乡里的信任。时间长了,他便开始自暴自弃。这时如果有恶友乘机**,他自然就会不知不觉地走上邪路,最终不能以正道立于世,只好彷徨在穷途末路。世人见之,会说他一生都处于逆境当中。表面上看来,他的确像是处于逆境当中,其实并不是这样,一切都是他自身招致的。韩退之在《符读书城南》这首诗中是这样勉励其子的: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