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0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他开口解释道:“按说,我应该希望是拖雷汗一系登上汗位。但是,自从草原上这场争位的战争开始之后,我想了很多。”

“成吉思汗去世之后,窝阔台汗继位时就有所波折。后来,贵由汗继位时,草原离着战争只有一步自遥。贵由汗去世之后,竟直接打起来了。”

“我思前想后,其根本原因,是当初成吉思汗将大部分的军队给了拖雷一系,却把汗位给了窝阔台一系。名与实并不相符,大蒙古国焉能不乱?”

“就算赵朔汗高风亮节,调停了这次冲突,那下次呢?只要名实继续不符,到了汗位传承时,必定再起战争,蒙古人苦不堪言。”

“要想釜底抽薪,草原不再因为汗位之争开战,就必须名实相符。”

“如今赵朔汗的实力最为强大,他不做这个大汗谁做这个大汗?至不济,也得是世子赵赫!”

“草原大灾,传国玉玺出世,说明长生天也是这个意思!我当然要拥护赵朔汗称帝!”

脱儿赤这番话在情在理,顿时引起了一片欢呼。

众学子深受鼓舞,齐齐前往承天门外的广场上请愿。

当然了,他们要请愿,赵朔就要见他们啊?没这个道理。

国子监的学生们被告知,他们都是学生,应该以读书为主,朝中大事不是应该他们掺和的,王上自有主张,打发回去了。

不过,没关系,第二天国子监的学生们又去了。

这次还加上了中都武学院的学生、中都匠人学院的学生。

第三天,中都城的市民百姓们,开始加入了请愿的行列。

到了第五天头上,承天门广场上拥拥簇簇,已经聚集了十几万人。直到这时候,赵朔才御驾承天门。

“臣等参见王上,王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十数万众齐齐拜倒,鸦雀无声。

赵朔站在承天门城楼上,面上毫无欢喜的模样,沉声道:“普通百姓也就罢了,中都武学院、中都匠人学院也就罢了。国子监的众学子,在这件事上的表现,实在让我失望。”

“是,贾似道在桑干河捞出了一枚玉玺,也的确有可能就是辽天祚帝遗失的那枚。”

“但是,尔等饱读史书,难道就不知明辨真伪吗?后唐年间,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焚于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毁于大火之中了。”

“后来,辽国为了证明天命所归,伪造了一枚传国玉玺。宋国不甘示弱,也伪造了一枚。宋国伪造的那枚,早就在国库里了!如今,不就是辽国伪造的那枚也进了国库了吗?有什么值得尔等大惊小怪的?”

“而且,所谓传国玉玺,归根到底,不过是秦汉时期的国玺而已。我没有传国玉玺,还不是拥有了数万里的赵朔汗国?还不是有了百万虎贲之士?秦汉两国,就真的比得过我的赵朔汗国?即便真的那和氏璧所造传国玉玺现世,又能说明什么呢?”

“还有,自古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更不在什么传国玉玺!”

“总而言之,此事就这样算了,让我登基为帝之事,再也休提!尔等,都回去吧!尤其是国子监的学生,这个月取消休假,都给我好好读书,来日也好报效国家。”

言毕,赵朔转身,在众甲士的护卫下下了承天门城楼,回宫了。

吁~~

人群中有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见状,长松了一口气。

此人就是忽必烈了。

他还没到中都城呢,就听说了传国玉玺现世的消息,心急如焚,今天刚到了中都城。

忽必烈低声道:“看赵赫姑父的话语,对大蒙古的汗位似乎依旧不感兴趣,我们还有希望。”

“有什么希望啊?”

刘秉忠苦笑道:“四大王,您真是关心则乱了。”

其实他想说的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刘秉忠道:“您仔细看看,那些国子监的学生,受了赵朔汗的训斥,可有沮丧之色?还有,国子监那么多优秀学子,还有那么多饱学之士,能不知道传国玉玺的前因后果?”

忽必烈眉头微皱道:“你的意思是,他们明知那传国玉玺是假的,也当成真的,就是要有个借口让赵朔上位,这是民心所向?”

“什么真的假的?一个玉玺而已,只要朝廷愿意认,假的也是真的。朝廷不愿意认,真的也是假的。还有最关键的……”

顿了顿,刘秉忠叹了口气,道:“华夏皇帝登基,讲究三辞三让。当初,斩宋使于午门是第一次。这次训斥国子监学子,是第二次。恐怕用不了多久,赵朔就能‘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了!”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