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0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打捞上来的东西倒是不少,以辽代遗物居多,其中甚至有一座一尺高的金佛,但是传国玉玺一直不见踪影,贾似道别提多着急了。

今天,这传国玉玺,终于找着了!

“应该就是传国玉玺了,贾大使您看。”

贾似道的副手李铭将那木盒打开,露出了已经腐朽不堪的丝织品,再小心翼翼地揭开那丝织品,一方玉玺出现在贾似道面前。

“蓝田白玉!确实是上好的蓝田白玉啊!”

贾似道父亲贾涉,最高官职是淮东制置使兼节制京东、河北兵马,在宋朝属于标标准准的封疆大吏。

贾似道从小生活优渥,属于纨绔子弟的上层人物,对玉石有着相当的研究,一眼就看出了此物的材质。

然后,再拿起来仔细观察。

史书记载中的螭虎钮,有!

螭虎钮的螭角上有着裂痕,相传是王莽篡汉时被平皇后摔的,有!

玉玺的玺肩上应该刻着“大魏受汉传国”之宝,是曹丕篡汉后让人刻上去的,有!

相传由秦国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更是有!

这不是天祚帝遗失的传国玉玺是什么?!

“快!命人带着这传国玉玺,八百里加急去中都,向王上报喜!”

贾似道现在真是激动极了,感觉上天在眷顾他,他肯定能因为此事飞黄腾达。

两年前,他争那“桑干河疏浚大使”的差遣时,只是民情涌动,想让赵朔登上皇帝位。

现在呢?

草原上为了争夺蒙古大汗的位置,杀了个尸山血海。非但如此,上苍震怒,给草原上降下了空前大灾。无数草原人,把当初献给成吉思汗的歌谣,改为献给了赵朔!

说“赵朔之心,路人皆知”,可能不准确。毕竟,赵朔没有露出过任何口风,要做这个蒙古大汗。他的所作所为,也没有任何促成草原内斗之处。

不过,“赵朔为蒙古大汗,众望所归,顺天应人”,总是没错的。

无论是汉人还是蒙古人,都盼着赵朔登上汗位,结束草原上的流血厮杀,维持住大蒙古国。

不管怎么说吧,当天晚上,这“传国玉玺”和贾似道的奏章,就到了中书省。

第二天,中都就尽人皆知了。

倒不是赵朔的中书省漏的跟筛子一样,而是传国玉玺出世,这是好事儿啊,有什么隐瞒的?

传国玉玺出世,不知被多少民夫看到了。

这么多人看到了,那些“小报”的记者不就知道了吗?

第二天早上,叫卖着“传国玉玺现世”的民间报纸,就有四五家了。

中都,国子监,一个院落中。

国子监是赵朔汗国文人的最高学府,一半来自蒙古贵胄、汉军、色目八旗军以及五品以上文官的优秀的,有意从文的子侄。一半是民间的聪颖之士考试进来的,不收学费,而且管一日三餐,并且成绩优异者有奖学金可领。

这里可以说是对赵朔朝廷,忠心最高的所在了。

“天命所归,吾王天命所归!如今大蒙古国无主,传国玉玺重新现世,王上当为天子啊!我准备去承天门请愿,请王上即皇帝位,即蒙古大汗位,你们去不去?”

“去!怎么不去?国不可一日无主,大蒙古国都两年无主了!上苍让传国玉玺现世,就是催促王上登基啊!”

“王上不登基,其奈苍生何?”

……

众国子监生纷纷响应。

甚至有个十五六岁的蒙古学生,高声道:“同去!同去!请王上登基,做大蒙古国的大汗!”

“嗯?”

眼见众学子纷纷向自己看来,那学生道:“你们都看我做什么?我是真的希望王上为蒙古大汗!”

众学子这样看他,当然是有原因的。

此人名叫脱儿赤,是拖雷一系大将忙哥撒儿的次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