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章 注释2(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32章注释(2)

[64]注:一百年后,事实证明,沙锥鸟发出的这种“嗡嗡声”,是其外侧尾羽快速振动的结果。沙锥鸟快速下降时,这部分尾羽便会向外凸出,与身体呈直角。

[65]译者注:原文为希腊语。

[66]注:J·J·斯瓦默丹(1637~1680),是两栖动物类专家。

[67]注:怀特从未见过此类情况颇为奇怪。因为蟾蜍繁殖期间,雄蟾蜍经常都会伏在雌蟾蜍背上,前往它们的产卵地。和青蛙一样,蟾蜍也会产卵。雌蟾蜍将卵产在水生植物上,它的伴侣则会就地孵化那些卵。事实上,蟾蜍所谓的毒液就是它在抵御外敌时分泌的一种黏液。对大多数捕食性动物来说,这种黏液都难以入口。有趣的是,这种黏液的主要成分之一——蟾毒色胺还被实验性地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可参考怀特随后“用蟾蜍治病”的实例。

[68]注:其实,尾巴并非被“废弃”,而是被“吸收”了。

[69]注:尽管捕获而来的标本偶尔能成功介绍野外的情况,但毫无疑问,欧洲的树蛙不是英国本土的两栖类动物。严格说来,它甚至不应该算爬行类动物。然而,怀特怀疑克里斯托弗·梅雷并不是个可以信赖的讲述者。他的Piuralium一书虽列出了大量英国的动植物和矿产,但记述杂乱无章,有失精准。

[70]注:此人之所以有此称呼,是因为他确定了珊瑚的动物本质。

[71]注:怀特这里指的是鸡冠螈(Trituruscristatus)。它并非任何陆上水蜥或陆上蜥蜴的幼体。在怀特所处的时代,人们分不清蜥蜴和蝾螈。蜥蜴是真正的爬行类动物,一生都远离水。而蝾螈则跟青蛙一样,是两栖动物,会经历一个“生在水中的蝌蚪期”。它成年之后的大部分时间,也会在水中度过。人们分不清这两者,部分原因是雄蝾螈离开水后会脱去头冠,看起来更像蜥蜴。

[72]注:其实这是草蛇(接下来,怀特还会在本段中将其称为“寻常蛇类”),并非蝰蛇。

[73]注:英伦三岛上的本土蜥蜴(即“蝎虎”)只有两种——捷蜥蜴和沙蜥蜴。虽然雄沙蜥蜴通常都为绿色,但真正的绿蜥蜴(lacertaviridis)有时也会从法国和英吉利海峡引入英国。因此,英国本土的爬行类动物总共有五种:两种蜥蜴和三种蛇。

[74]注:这是种罕见的刺鱼,有十根刺。而三刺鱼则常见得多。

[75]译者注:伦敦中心的街道,为几家大报馆所在地,旧译舰队街。

[76]注:见《不列颠动物志》,1776年版,第381页。

[77]注:奇怪的是,有些作者称这种红背伯劳鸟“仅见于北部诸郡”,而怀特直到1768年,才发现这种鸟。虽然在如今的英国,这种鸟的数量急剧下降,但它仍是一种常见于南部温暖的诸郡。石南丛生的沃尔默猎场,应该就是其理想的居住地。

[78]译者注:每年3月25日。

[79]注:即带冠水螈。它们能在潮湿的墙面上攀爬。

[80]注:几乎可以肯定,此人应该是著名的解剖学家,刚入选英国皇家学会的约翰·亨特。

[81]注:这是本专门记述博物学观测结果的日志。本书序言也提到了这本书。

[82]注:彭南特住在弗林特郡,离欧石鸻的繁殖地非常远。

[83]译者注:著名的巨石建筑,威尔特郡(英格兰)索尔兹伯里平原上一群纪念遗址的中心。

[84]注:相对于反映国内宗教宗教建筑的情况,这条评论更多地显示出怀特游历过的地方有限。

[85]注:《雅各书》,第三章,第七节。

[86]注:彭南特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冬季,环颈鸫会迁往非洲。九十月份,它们便会飞过南部各郡,直到次年早春时节,才返回这里。怀特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推理,从未真正认可彭南特的这一结论。因此,他反复质疑该观点。随后,他在本段中谨慎地以说教口吻对彭南特提出的劝告,在第十三封信中,就变成了明白的质疑。

[87]注:克莱西府在林肯郡的斯波尔丁附近。

[88]注:即欧夜鹰。其叫声来自飞翔中极速拍打的翅膀。

[89]译者注:指牛津莫顿学院。

[90]注:约瑟夫·班克斯(1743~1820)是一位杰出的博物学者,曾跟随库克船长远航。怀特和彭南特都见过他。

[91]注:这是一种水蒲苇莺。对该鸟的描述第一次出现在正式刊物中,就在此处。

[92]注:关于这种salicaria(柳禽),详见1769年8月30日的那封信。

[93]注:可能是芦鹀,而非一种莺。

[94]注:垂钓者的蜉蝣,林奈称其为ephemeravulgata。这种昆虫常在傍晚六点左右脱离蛹态,出现在水面上。当天十一点左右,走完短暂的一生。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它的蚊态只有五六个小时。通常,约从6月4日起,之后的两个星期内,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参见斯瓦默丹、德勒姆和斯科波利等人的著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