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致戴恩斯巴林顿的书信11(第3页)
(当你清楚地认识了这一点的时候,
你就能对自己和别人说明为什么
在静寂的地方大石能够把语言
以同样的形状和同样的次序送回来,
当我们找寻着那些在昏暗的山谷里
迷了路的我们的同伴,大声地
向分散了的他们发出呼叫的时候。
我曾见过一些地方送回六七个回声,
当你仅仅叫出一个声音的时候;
因为一个山把声音抛向另一个山,
这样就重复发出它们的回音。
附近的居民想象这些地方
有着长着羊脚的半人半兽
和林间女神们出没其间;
并且说那里有许多林野牧神,
由于他们夜里的闹声和滑稽的狂欢,
那里的无声的寂静就常常被破坏,
琴调被弹出了,还有甜蜜的怨诉
由乐师的指尖按触箫笛而倾流出来;
周围远近许多农民都开始听到音乐:
当潘神常常一面摆动着那半人半兽的
头上的松枝松叶,一面用鼓起的嘴唇
不停地在开口的芦笛上吹奏的时候——
以免笛子停止送出林间的音乐。
——卢克莱修《物性论》第四卷[225])
第三十九封
阁下:
雨燕是种非常有趣的鸟,它们身上有许多特性。现在,我可以肯定,其中一个特性便是:每年成双成对飞回的它们,数量都是不变的。至少就我多年的观察来看,结果是这样。家燕和家岩燕数量太多,在村里也分散得太开,很难弄清它们的数量。而雨燕虽然并非全在教堂筑巢,却经常聚在那里翻飞嬉戏,所以数起来并不难。我经常能见到的有八对,其中的一半住在教堂内,剩下的一半筑巢于一些最低矮、最简陋的茅屋里。即便考虑到意外情况,这八对雨燕每年产下的幼鸟也不止八对。那么,每年增加的燕子去哪儿了呢?每年春天,是哪几对燕子回到我们身边继续它们亘古不变的聚首,又是由什么决定呢?
自从留心鸟类学开始,我便一直认为,陆地上的鸟之所以分布均匀,完全是因为情感的突然逆转,这一“奇怪的情变”是飞鸟中第二热烈的情感。如果没有这种逆转,那鸟类最钟情的地方,就要鸟满为患,而别处则会遭到遗弃,什么鸟也看不见了。不过,鸟爸鸟妈似乎一直都保有令人嫉妒的优势,可以强迫小鸟外出寻找新的住所[226]。对很多种鸟来说,雄鸟间的竞争也防止了它们挤在某处,而舍弃了别处。很难说每年回来的家燕和家岩燕数量是否一样,原因如上。不过,正如我在自己的论文中写的那样,返回的燕子数量与离开的燕子数量,显然是不成正比的。
第四十封
塞尔伯恩,1778年6月2日
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