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致戴恩斯巴林顿的书信10(第1页)
第22章致戴恩斯·巴林顿的书信(10)
正如这位解剖学家所说,孵卵之时,嗉囊就在肚肠上方肯定会很不舒服,尤其饱胀之时,更是如此。然而,还有待考证的是,那些会孵卵的鸟,其体内构造是否会真的不同呢?我打算一有机会,就自己去捉一只欧夜鹰(又称“夜鹰”)来好好研究一番。如果它们的体内构造相同,那便不能匆忙定论布谷不孵卵的原因了。
不久之后,我们便捉到了一只欧夜鹰。从它的习性和饮食看来,我们怀疑,它的体内构造应该跟布谷相似。我们的怀疑并非没有根据,因为解剖之后,嗉囊果然在胸骨之后,内脏之上,即内脏与其外皮之间。它很大,硬硬的塞满了很大的phalaenae(蛾类昆虫)、几种衣蛾,以及它们的卵。毫无疑问,这些卵一定是在它的吞咽之中,从昆虫肚子里挤出来的。
众所周知,这种鸟是要孵卵的。而它的体内构造与布谷相似,那么埃里桑先生说布谷不孵卵是因为其体内构造的说法,似乎就站不住脚了。为何单单布谷有此怪癖,各种原因,我们仍旧不知。
关于体内构造的问题,我们发现环尾鹰也跟布谷相似。而且,就我所记得的来看,雨燕也是如此。或许,很多不食谷类的鸟,体内构造也是如此吧。
此致敬礼!
怀特
第三十一封
塞尔伯恩,1776年4月29日
阁下:
1775年8月4日,我们偶然撞见了一条蝰蛇。它看起来又笨重,又臃肿,正躺在草地上晒太阳。把它剖开后,我们发现它肚子里居然有十五条小蛇。最短的一条足有七英寸,跟发育完全的蚯蚓差不多大。这些小蛇生来就有毒蛇本性。刚脱离母蛇的肚子,便显出了高度的灵敏性。它们扭来扭去,被棍子一碰,就立刻直起身子,张大嘴,做出威吓和挑战的样子。不过,它们还没有毒牙,即便用上了镜子,我们也没找到。
对于喜欢思考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小动物的本能更神奇的了。即便天生的武器还不存在,或还未长成,小动物们也知道它们在哪儿,以及如何恰当地用它们来自卫。因此,鸡距还未长成的小公鸡在遇到敌人时,就知道用脚攻击;小牛或小羊还未长出角时,就知道用头去顶;同样,这些小蝰蛇还未长出毒牙,就想张口咬人。不过,那条母蛇的毒牙的确非常惊人,但我们已经将它们板起来剪断了(毒牙不用的时候是倒着的)。
说这些小蛇之前在外面,母蛇感觉到危险才将其吞进嘴里躲避,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果真如此的话,我们便应该在母蛇脖子里,而非肚子里找到它们了。
第三十二封
阉割会产生很奇怪的效果:它会使人、兽、鸟失去雄伟的气势,变得酷似雌性。因此,太监有光滑细嫩的胳膊、大腿和小腿;有宽大的臀部、无须的下巴,以及尖细的嗓音。阉割过的雄鹿与雌鹿一样,头上都没有角。阉羊跟母羊一样,角非常小。公牛的角短而直,尽管低低叫唤时声音低沉,但高声鸣叫时,哞音却尖锐嘹亮。阉割过的公牛则大角弯曲,嗓音低沉,很像母牛。阉鸡的鸡冠和腮下肉都小,且看起来就跟小母鸡一样苍白无力。它们走起路来也没了大摇大摆的气势,而是踟蹰彷徨,状若母鸡。阉猪的长牙也小,就跟母猪一样。
因此,雄性器官一旦摘除,被视为雄性标志的部位便会停止生长。不过,聪明的莱尔先生[209]在其有关农事的书中,更为深入地探讨了这一点。他说,有时,仅仅丧失这些标志,便能对动物的能力产生奇怪的影响。他曾有头凶猛又好色的公猪。为防止其伤人,他命人拔掉了猪的长牙。这伤很快便夺走了这头猪的力量。以前,它见了母猪总是兴奋异常,任何围栏都拦不住它。可现在见到母猪,它却视若无睹了。
第三十三封
人们几乎不知道猪到底能活多久,原因很简单:让这种粗暴的动物自然死亡是既不经济,又很麻烦的。然而,我有个殷实的邻居,虽然无意于格物,却养了头杂交矮脚猪。这头猪又肥又长,肚子都拖到了地上,已经活到十七岁了。如此高龄,它也显出了老态:不仅牙烂了,生育能力也下降了。
大约十年的时间里,这位母亲每年产两次崽,一次约十头,有次甚至生了二十头。不过,因为小猪的数量几乎是**的一倍,所以很多小猪都饿死了。因为活得久,所以这头母猪变得非常聪明狡猾。过去,一找到与公猪打交道的机会,它便常常拱开所有门,独自大摇大摆地跑到一个很远的、养了一头公猪的农场上去。目的达成之后,它便会原路返回。大约从十五岁那年开始,她的产崽量下降到了四五头。膘肥时,它猪栏里的小猪都一身好肉,又细又嫩,皮出奇地薄。保守估计,它也算是个多产的母亲了:已生产了三百多头小猪。如此大的四足动物能有这般生产力,真是十分惊人!它被屠宰于1775年春天。
此致
敬礼!
怀特
第三十四封
塞尔伯恩,1776年5月9日
阁下:
…admres。
(母老虎一定哺育过你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第四卷)[210]
前一封信里,我们已经说过,在孤寂之中,即便非常不同的动物,也有可能因为相交而彼此依恋。既然如此,再谈谈另一种能导致奇特喜好的动机,或许也未尝不可。
我朋友得到了一只可怜的小野兔。他的仆人们用勺子舀了牛奶喂它。与此同时,他家猫产下的幼崽被带走活埋了。没过多久,那只兔子失踪了。人们以为它多半也跟大多数弃儿一样,被某只狗或猫吃掉了。然而,大约两周后,黄昏的薄暮中,主人坐在自家花园里时,却看见他的猫高高地翘着尾巴朝他跑来。它一路跑,一路满足地低低叫着,那声音跟对着猫崽时发出的叫声一模一样。它的身后,还一蹦一跳地跟着什么东西——居然是先前那只兔子。猫用自己的奶和无尽的母爱,喂养了那只兔子。
食草的动物,竟由食肉并以掠食为天性的动物哺育,真是让人惊奇!
为什么像猫一样残忍凶猛的动物(属猫科,或muriumleo[211]),面对天然猎物时却表现出了这般柔情,原因真是不好说。
这种奇怪的情感或许是起源于“患失感”,即一种因痛失猫仔而唤醒的慈悲母爱,以及一种饱胀着奶水的**被吸吮的满足感。因此,出于天性,它会非常乐意哺育这个弃儿,并将其视如己出。
有时,无助的孩子被失去幼崽的母兽收养,或许并不是件坏事。这种奇怪的现象,严肃的历史学家和诗人们早有记载。不过,一只可怜的小野兔,由残忍嗜杀的母猫哺育,这事的离奇程度,估计都能赶上从小便由母狼抚育的罗慕路斯和瑞摩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