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章 致戴恩斯巴林顿的书信4(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怀特

第十五封

塞尔伯恩,1773年7月8日

阁下:

最近,一些年轻人到沃尔默猎场打小禽,即小野鸭。他们的战利品中还有几只活着的半大野鸭。仔细端详了一番之后,我发现这是水鸭。直到那时,我才知道,原来英国南部也有水鸭。我非常高兴,这个发现定能让我在博物志上大书一笔。

据我的回忆,这座教堂的屋檐下常有一对白猫头鹰前来筑巢。繁殖季节,整整一个夏天,我仔细观察了这对鸟的生活习性。因此,下面的这些见解是有几分接受价值的:日落前大约一小时(因为田鼠从那时开始活动),它俩便外出寻找猎物,搜遍树篱内的草地和小围场,捕捉似乎是它们唯一口粮的田鼠。这里地势高低不平,只要站在高处,我们便能看见它们如伺机而动的猎狗一样,常常冲入草地和田地里,翻腾扑打。我曾用表度量它们的行动,量了整整一个小时。我发现,每隔十五分钟,其中一只便会返巢一次。每当此时,我便常想,涉及自身和后代的安康时,动物居然能这般灵敏。此外,我想,它们返巢时的灵巧,应该是不得不提的。——它们把猎物擒于爪下,但要攀到屋檐下,却一定要用到爪子才行。于是,它们往往会先停在高坛顶上,把田鼠从爪下换到嘴上。这样,便可腾出爪子扣住墙板,上到屋檐下。

白猫头鹰似乎不会啸叫(不过这对如何,我不太确定)。在我看来,那种桀桀怪叫,似乎只有生活在林中的猫头鹰才会如此。事实上,这对白猫头鹰也会叫,发出的巨大“嘶嘶”声就如打鼾,颇有威慑力。因为我知道有一次,整个村子的人听到这样的叫声,还以为教堂闹鬼了,都纷纷拿起武器。白猫头鹰飞行时也常常发出恐怖的叫声,让普通人想起鸣角鸮,并迷信地以为这种鸟会停在将死之人的窗前。就我的观察来看,每种猫头鹰的翅膀都柔软而坚韧。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它们才能悄无声息地掠过夜空,捉住敏捷而警醒的猎物。

既然谈起猫头鹰,或许能再提提威尔茨一位绅士。他跟我提起一棵无冠空心、百年来都是猫头鹰府邸的梣树。掘起那棵树时,他发现底部有一大堆初看之下不知为何物的东西。经过一番检查之后,他发现原来是多年来,这里的数代居民吐出的球状鼠骨(或许还有鸟类和蝙蝠的骨头)。因为,和鹰类似,猫头鹰也会吐出吞下肚的骨头、毛皮和羽毛。他对我说,他相信这堆东西有数蒲式耳之多。

棕色猫头鹰啸叫时,喉咙会涨得像鸡蛋那么大。我知道,有只这种类型的猫头鹰整整一年没有喝水。也许,所有的食肉鸟都是如此吧。猫头鹰飞行时腿向后伸展,以平衡其沉重硕大的脑袋。因为大多数夜里出没的鸟眼睛和耳朵都很大,所以必须要有颗大脑袋。我想,大眼睛是为了尽可能收集每一道光线,而大而凹的耳朵则是为了捕捉到最细微的声响吧。

此致

敬礼!

怀特

附录:

有件事应该预先说明,这里的第十六封、第十八封、第二十封和第二十一封信已经在《哲学学报》上发表过了。不过,我又基于更细致的观察做出了一些增订,希望再次出版它们不会引起读者的不快。若是缺了这几页,本书就很不完整了。而且,它们初版时,很多读者都没机会读到。所以,对他们来说,这部分内容仍旧是新的。

燕科鸟是最温和无害、最可爱合群,且最有用的鸟。它们从不碰我们花园里的果子。除了一种鸟之外,其余的燕科鸟都喜欢住到我们的房子里来。迁徙而来的季节里,它们歌声甜美,身姿灵动,让我们一见就欢喜。它们吃排水口里烦人的蚊子和其他讨厌的昆虫。南太平洋瓜亚基尔[173]附近的一些地区荒无人烟,那里的海岸似乎满是毒蚊,让人难以忍受。那些地区难道一种燕科鸟都没有吗?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任何想起夏日夕阳中那无数蚊虫的人,都会很快承认:要是没有这些友好的燕群介入,很难想象周围的蚊虫会多到什么地步。

每种鸟身上都寄生着不同的跳蚤。不过,似乎只有燕科鸟被双翅昆虫所扰。这种昆虫每种燕子身上都有。而且,相对燕子们来说,它们的个头极大,带来的苦恼和伤害也定然不小。这种昆虫学名叫hippobosdinis(燕虱蝇)[174],带锥形翅,每个燕巢里都有很多。它们借燕子抱窝时的体温孵化,在其翅膀下爬来爬去。

这类昆虫中,英国南部的养马人很熟悉其中一种名叫马虱蝇(或称“横行虻”,因为其总是像螃蟹一样横行)的昆虫。这种昆虫爬在马尾下和腹股沟附近。刚到北方来的马常因此而痒得几欲疯狂,而我们这里的马则浑不在意。

好奇的雷奥米尔[175]发现了这种昆虫跟其自身差不多大的卵(或者说蛹),并在自己怀中孵化了它们。只要肯花工夫检查老燕巢,任何人都能在任何一种燕巢里找到该昆虫又黑又亮的蛹。不过,鉴于这里篇幅有限,我便不赘述其他细节了。有位令人钦佩的昆虫学家著有一部名为《昆虫志》的书,读者可参阅该书的第四卷,第十一图。

第十六封

塞尔伯恩,1773年11月20日

阁下:

遵照您的吩咐,我将坐下来写一写家岩燕(或称圣马丁鸟),希望我关于这一熟悉家禽的论述能获得您的认可。不久以后,或许我还会继续探究英国其他的燕科鸟——家燕、雨燕和崖沙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