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致托马斯彭南特的书信11(第1页)
第12章致托马斯·彭南特的书信(11)
您认为家鸽的祖先是小蓝鸽。出于许多原因,我非常同意这一看法。首先,野生欧鸽比普通家鸽大得多的个头,就违反了通常的驯化规则。因为被驯服的物种,往往都比其先祖大。其次,欧鸽两翅的飞羽上有两块明显的黑点。如此鲜明的物种特征,不应该在驯化后完全消失,而应该常见于后代身上才对。但最有说服力的,还是您在讲述卡那封郡罗杰·莫斯廷爵士的家鸽时举的例子:即便面对丰盛的食物和悉心的照料,欧鸽也不会住进家鸽的棚。但一到繁殖季节,它们就会退往奥姆斯海德,将卵安全地产在难以企及的山洞和大海角的绝壁上。
Naturamexpellasfurusquerecurret。
(一柄干草叉子,即可赶跑自然。但她会卷土重来的——贺拉斯《书信诗》[142])
我曾向一位现今已七十八岁的猎人请教。他说五六十年前,山毛榉林比现在大得多时,斑尾林鸽的数量是很惊人的。他常常一天就能射到二十只。有一次,他不仅击落了七八只盘旋在他头顶的斑尾林鸽,还连带着击落一只身子颇长的野鸟。接着,他说那群斑尾林鸽里,还常常混着几只小蓝鸽,他管它们叫“岩客”(rockier)。这点我倒是头一次听说。这些多不胜数的候鸟主要以山毛榉坚果和橡子为食,更爱在残茬上拣大麦吃。但近几年,随着人们广种萝卜,它们在寒天里的主食便成了这种蔬菜。它们在萝卜根上啄出一个个小洞,极大地损害了该作物。而且,萝卜吃多了,它们的肉质也变得腐臭起来。以前觉得它们是珍馐美味的人,也不再吃它们了。斑尾林鸽喜欢在田里啄食作物,尤其大雪天,更是如此。人们不仅会趁这个时候猎杀它们,还会在夜幕时分埋伏在树林和灌木丛中,捕杀前来栖息的斑尾林鸽[143]。这种就在国内迁徙的鸟,大致情况便是如此了。它们会在十一月底来到这里,来年早春离去。去年冬天,塞尔伯恩高树林里来了大约一百只斑尾林鸽,但在以前,鸽群的数量还要庞大得多。那时候,不仅我们这儿到处都是鸽子,附近地区也有不少。每天早上和晚上,它们都会像秃鼻乌鸦般排成一线,飞越天际,队伍长达一英里。因此,当年栖息在此处的上千只斑尾林鸽若突然在夜里遭到惊扰,
它们就会骤然腾空,
远远闻之,犹如惊雷……
此外,我还想说件与现下的话题颇为相关的事。有段时间,我一个住在附近的亲戚每每拣到斑尾林鸽的卵,便会拿进他的鸽棚,放在那对抱窝的家鸽身下。他觉得,这既能壮大自己的鸽群,也可以让这些斑尾林鸽教教家鸽如何到树林里找橡果吃,自己养活自己。然而,这想法虽然不错,却总是不成功。因为那些卵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孵出来了,有些还长到半大不大的样子,却没有一只能活到成年。我也在家鸽的窝中见过这些小弃儿,每只都是一副野性难驯的样子,似乎根本无法容忍别人的关注,总是凶狠地扑咬靠近之人。它们总是死掉,简而言之,估计是缺少营养的缘故。不过,主人依然认为是它们凶狠野蛮的性子吓坏了养母,所以就被饿死了。
维吉尔曾描述过一只鸽子盘旋在岩洞周围的情景,还将其用于比喻之中。此刻,我真的忍不住要引用一下这段诗行。约翰·德莱顿曾十分传神地将其译成我们的语言。所以,我实在没有理由不将他的译文也抄录在下:
Qualisspelunotaba,
us,etdulceslatebrosoinpumiidi,
&urinarvavolans,plausumqueexterritapennis
Datte—moxaerelapsequieto,
Radititerliquidum,equeovetalas。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卷五,德莱顿英译:
Aswhenadoveherrockyholdforsakes,
Rous'd,ihersoundingwingssheshakes;
Thegswithg:—outsheflies,
Andleaveshercallowdcleavestheskies:
Atfirstsheflutters:—butatlengthshesprings
Tht,andshootsups。
如高岩上的鸽子振翅而飞,
山洞轰然响彻的回声。
她抛下羽翼未丰的雏鸟,直冲云霄:
起初还扑棱扑棱翅膀,
随即便划破长空,如箭矢一般,
倏然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