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致戴恩斯巴林顿的书信6(第2页)
那只猫头鹰和那个大贝壳固然很奇怪,但在艺术自然博物馆[184]的绝妙收藏中,就算不上稀奇了。
因此,本能一旦偏离正轨,哪怕是最微小的偏离,就成了最难区分、也最有限的能力。对那些无法立刻使它自保,无法马上促进其繁殖或支持其种族的情况,它们一律视而不见。
此致
敬礼!
怀特
第十九封
塞尔伯恩,1774年2月14日
阁下:
八日收到您的来信,真高兴您阅读了我的“家燕小志”,并还如往常一般坦诚待我。听到您不赞同信中的某些观点,我也没有丝毫不快。
很难说清那些引自维吉尔诗中的句子,到底指的是哪种燕科鸟。因为古人不像现代的博物学家,如此清楚种属之间的差别。不过,或许把已有的信息收集起来,也足够我做出一番猜测了。我认为,在诗人的那两节诗行中,他看见的就是家燕。
首先,“咕咕”(garrula)这个绰号,就挺适合家燕,因为它们是非常棒的鸣禽。不像几乎一声不吭的家岩燕。家岩燕即便叫,声音也低得几乎听不见。此外,如果诗中的tignum一词指的是椽木,而不是横梁,那我认为,这里诗人暗指的一定是家燕,而非家岩燕。因为前者常在椽木前的屋顶筑巢,而后者,据我所见,则会在屋外的屋檐或檐口筑巢。
再说那个比喻,虽然不用太在意,但“黑”(nigra)这个修饰词也表明了,这是背和翅膀都漆黑一片的家燕。家岩燕的尾部是乳白色,背和翅膀是蓝色,而其整个腹部,则洁白如雪。Juturna送了辆战车给她的兄弟,以逃避埃涅阿斯的穷追不舍。她用笨拙的家岩燕(说它笨拙,当然是相比其他燕科鸟而言的)比喻战车,是不太合适的。“啾啾”(Sonat)这个动词,暗示的似乎也是饶舌的鸟[185]。
那年秋冬雨水很多,造成泉水暴涨,达到了自1764年以来的最高点,真是非常惊人。平地泉,即我们说的“拉万特河”,在萨塞克斯郡、汉普郡和威尔特希尔暴涨。农人们说,拉万特河涨水时,谷物总是很贵。意思即是,地里的水太满时,丘陵和高地上便会涌出地泉,淹没谷物。这一点早在过去的十年(或十一年)间便得到验证。生活在那时期的人们,从记事起,就没见过平地泉暴涨到如此地步。即便现代农业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谷物仍旧比以往匮乏。我相信,这样的雨季若是出现在一两个世纪以前,定会引起饥荒。因此,小册子、报上的通信,以及对这些信函的讨论都成了煽动和误导人们的东西。因为,在上帝赐予我们好时节之前,我们不能指望太多。
去年,这一带和拉特兰郡以及别处的小麦收成都非常糟糕。因为近来天气变化无常,不是严霜,就是暴雨,所以我们地里的小麦长势也很差。此外,萝卜也烂得很快。
第二十封
塞尔伯恩,1774年2月26日
阁下:
英国的燕科鸟中,崖沙燕(又称“灰沙燕”)是最小的。而且,据我们所知,它也是所有燕科鸟中最小的。不过,布里森说还有更小的,叫“可口燕”[186]。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要想详细、准确地记录这种鸟的生活环境及其生活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是feranatura(野鸟),至少在这里是如此。它从不去城里,而是终日流连于有大片湖水的石楠地和公地。而其他种类的燕子,尤其是家燕和家岩燕,却出奇地温顺易驯服。而且,似乎还只有在人类的庇护下,才能感觉到安全似的。
本教区的沙坑里和沃尔默猎场的湖岸上,能看到几群崖沙燕,可在村里,就绝对看不到了。它们也不会去散落在荒野里的那些茅舍。这种鸟飞入人类建筑的事,我只记得一例:本郡主教的沃尔瑟姆镇上,威克姆家马厩后墙的脚手架洞眼里,便有很多崖沙燕筑巢繁殖。不过,这面墙在一片僻静而偏远的圈地里,面朝一片美丽的大湖。的确,这种鸟似乎非常喜欢大片的水域,但凡其聚集之地,总有辽阔的水塘或河流。它们还尤其喜欢聚集在泰晤士河岸伦敦桥下的某些地方。
同一种属的鸟,上帝赋予它们的营造技巧如此不同,却都非常适合其各自的生活方式,观察起来,真是十分有趣。家燕和家岩燕的最大本事,是建起结实安全的黏土壳,作为其雏鸟的摇篮。而崖沙燕则擅于在沙子和土地上钻出一个规整的圆洞。这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洞蜿蜒曲折,足有两英尺深。洞穴深处,这个粗陋却足够安全的窝里,胡乱堆着各种上好的干草和羽毛(往往是鹅毛)。
只要有毅力,任何事都能成功。虽然一开始,任何人都不相信这般弱小的鸟能毫发无伤地用它那软软的鸟喙和爪子刨开坚硬砂坝。但我却见过一对这样的鸟:即便柔弱,也飞快地完成了工作。和被太阳晒褪色的松软陈沙相比,落到岸上的新沙颜色是不同的。因此,从新沙的数量,便算得出它们那天的工作量。
这些小艺术家们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建好它们的洞穴,我不得而知。原因如上。不过,如果任何一位博物学家见到这样的事,都值得好好观察记录一番。夏末时节,我常能发现一些还未完工便被抛弃的鸟洞。说那些深浅不一的洞是鸟儿们今年开的头,要在来年春天继续“施工”,似乎不太可能。因为这样单纯的鸟不太可能有如此远见,也不太可能思考得这般周详。那么,那些鸟洞之所以没有完工,或许是遇到了坚硬的土层,因此,另寻他处,重新开工比较容易?或者,它们去了别处,又遇到土太松、土质太差,且容易崩塌,有活埋的危险,所以便再次前功尽弃了?
有件事值得注意:几年后,崖沙燕便会抛弃旧洞,另挖新洞。或许是因为老家住得久了,变得又脏又臭了吧。也可能是里面跳蚤太多,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这种燕科鸟尤其讨厌跳蚤。我们曾在它们的洞口处见过密密麻麻的跳蚤和床跳蚤(pulexirritans)[187],就像蜂巢上的蜜蜂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