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致戴恩斯巴林顿的书信1(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鹪鹩麻雀属(Passertroglodytes)在灌木丛中飞来飞去时,间或啼鸣。

该地区最早繁殖的鸟:

歌鸫鸫属(Turdus)三月。

乌鸫鹟科(Merula)三月。

秃鼻乌鸦ixfrugilega四月初孵化。

森林云雀云雀属(Alaudaarborea)四月孵化。

斑鸠Palurnbustorquatus四月初产卵。

在我看来,所有仲夏之后仍啼鸣不止的鸟,产卵次数都不止一次。

我认为,大多数鸟性野,还是性温和,基本与其体型成正比。我的意思是说,在英伦三岛上,它们总是被人类追逐烦扰。不过,在阿森松岛和其他许多荒无人烟的地方,水手们发现那里的鸟根本不认识人,它们甚至会站着不动,任人捕捉。鲣鸟就是如此。此外,我还注意到,进入金冠鹪鹩(英国最小的鸟)三四码远的范围之前,它们都不会飞走。不过,英国最大的陆鸟——鸨(鸨属)则十分警醒,数弗隆之外就不愿意人类再靠近了。

此致

敬礼!

怀特

第三封

塞尔伯恩,1770年1月15日

阁下:

真高兴您能喜欢我的鸟谱。如果说它还有什么优点的话,那一定就是“准确”。数月来,每次步行或骑马出门办事,我口袋里都装着一张有待修正的小鸟列表。每天,不论是继续啼鸣,还是就此止歇的鸟,我都会记录下来。因此,不论换了谁来做这件事,记录的结果都不会比我的更准确。

现在,我将尽力为您解答前两封信中的问题。您所在的伊斯特威克及其附近地区很少听到鸟鸣,或许是该处并非林地,所以鸣禽较少的缘故。如果您略微读过我的上一封信,就会知道,许多鸣禽的叫声,是会持续到七月初之后的。

鹨和黄鹀繁殖期晚,后者尤其晚。因此,它们啼鸣时间长,就不足为奇了。“孵卵期间,定有啼鸣。”——我已将这句话视作鸟类学上的箴言之一。知更鸟和鹪鹩除霜冻时节外,啼鸣终年不歇,鹪鹩尤其如此。这一点就连最不善观察的人,也十分清楚。

我无法给您活捉一只黑顶林莺、小芦雀或莎草莺。据我所知,黑顶林莺是夏候鸟,这点毋庸置疑。而莎草莺,据我观察,应该也是夏候鸟。因此,如要笼养的话,需要极其细心周到。而这点恐怕是我做不到的。它们都是非常出色的歌手。黑顶林莺的啼鸣甜美疏狂,常使我想起《皆大欢喜》里的诗句:

翻将欢乐心声,学唱枝头鸟鸣[150]。

——莎士比亚

莎草莺叫声多变,能模仿数种鸟叫。尽管美中不足,它的啼鸣有些急促,但仍不失为一种巧舌的鸟。

我从不知道养在笼中的鹨在夜间会啼鸣,或许,也只有笼中鸟才会如此吧。我知道有只驯养的知更鸟,每每屋中亮起烛光,便会啼鸣不止。但人们认为,若它们身在野外,就不会夜间啼鸣了[151]。

尽管每天都有新的小鸟破壳而出,但七月的鸟仍旧比之前少。我几乎要怀疑这种说法是否真实。我敢肯定,家燕部落的情况就肯定与这种说法大不相同。随着夏日渐浓,家燕的数量激增。有一年夏季,我便在彻韦尔岸边见过数百只小鹡鸰,密密匝匝,几乎占满了所有草地。要是真如您所说,很少见到其他种类的鸟,那也许就是雌鸟在忙着孵卵,小鸟藏进了枝叶间吧。

我曾剖开丘鹬和沙锥的胃,想看看它们以何为生。可是,胃里只有夹杂着许多透明小石子的黏液而已。

此致

敬礼!

怀特

第四封

塞尔伯恩,1770年2月19日

阁下:

您说“布谷不会一见鸟巢就随意投卵,而很可能会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同属的鸟。”这种说法我真是头次听说。吃惊之余,我自然开始思考事实是否真的如此,以及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据我的回忆和探究,这里,除了鹡鸰、林岩鹨、鹨、灰莺和知更鸟这些以昆虫为食的软嘴鸟鸟巢外,我从未在别处见过布谷。杰出的威洛比先生曾提到过以橡子和谷粒之类硬食为生的palumbus(斑尾林鸽)和fringilla(苍头燕雀)的巢穴。不过,他也不太确定,只是在后来说,他曾亲眼见过一只鹡鸰喂养一只布谷。软嘴鸟和硬嘴鸟[152]以同样的食物为生,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前者胃膜薄,适合软食。而以谷物为食的后者则拥有碾磨机般有力的肌胃,可以借助碎石和沙砾,磨碎它吞下的食物。布谷随意投卵真是件骇人听闻的事,有违“母性”这一自然首要法则。要不是有记载说,巴西和秘鲁有这样的鸟,我们真不敢相信这竟是事实。不过,应该进一步看到的是:既然这种鸟被剥夺了抚育自己后代的天性,那势必会激发它们狡诈灵巧的天性,甚至更大的辨识才能,以帮助它们分辨出什么样的鸟才是与之同属的,适合照顾其抛下的卵,抚育其幼鸟。并且,或许还只将卵产在它们的巢中。这真是非常稀奇,也不失为一个新例,足见上帝造物新奇多变,不拘于任何法则,让人惊叹。

一位备受尊敬的古代作家曾讨论过鸵鸟天性的缺陷,他说过的这些话,或许也适用于我们正在谈论的这种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