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狐大老(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一回听得更清楚了。李良年回思片刻,索性拈起朱笔,凭记忆将先前听到的这两段狐鸣抄录下来,反复读之;当然还是不能解识个中含义。正想继续读下一卷,忽听得窗外又传来了一阵吟诵:

大宅焚,裸妇奔,红云温。

天知地知被沉冤,通宵达旦累世恩。

听过三次狐鸣,细思其起落,仿佛都是针对着之前置于落卷堆里的那一份卷子。李良年在闱场中出入得多了,往往听说过考场之中最多阴功显报之事,每每祥异逼人,落在与文章之优劣并无瓜葛的关节上,往往就是因为考生本人或本家应该有些余福余殃没有清算,常藉此完账。想到这儿,李良年随即将那份卷子再取回来重看一遍。这时窗扇忽然无风自动,朝外打开。此际天心一轮皓月当头,只见贡院内砖门外庭中站立着一个身形伟岸的红面男子,一手卷持《春秋》一卷,一手捋着颔下五绺长须,身后朦朦胧胧摇曳着两个宫妆女子的身影。这景状,自然让李良年想起三国故事里的汉寿亭侯关云长,以及他千里单骑护送还宫的甘、糜二夫人。正转念间,月下三人居然猛可就不见了,天地之间,不过还是一园月色,满户松声。

李良年随即作想:姑不论文字如何、见解如何,这一卷的举子,必有盛德之事,才堪劳驾鬼神,落得一个如此不寻常的征应。无论如何,先将这一卷拔出,置于高列,看其他各房同考官作何处分就是。不徒如此,基于职责所在、分际所当,第二天一大早,李良年就把夜来闻见禀报了主司——也就是这一科的大总裁。

大总裁杜立德,字纯一,号敬修,是前明崇祯十六年癸未的进士出身。康熙八年以吏部尚书授国史院大学士,九年,改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身为大总裁,对于场中阴骘影响,他听得更多,也更谨慎。于是当晚便将卷子取来,仔细斟酌。可是翻来覆去读了几遍,怎么也认不出有一句文采,不觉叹了口气,谁知窗外也冒出一阵狐鸣来:

大宅火,裸妇躲,红云裹。

天知地知无不可,通宵达旦你和我。

杜立德想试试这遭遇同李良年是否相似,随手将卷子朝落卷之处一扔,果不其然,窗外的狐鸣声更加响亮了:

大宅烧,裸妇逃,红云袍。

天知地知听浪涛,通宵达旦厉冰操。

大宅焚,裸妇奔,红云温。

天知地知被沉冤,通宵达旦累世恩。

杜立德听得分明,猛可推窗外望,果见庭中也有一伟丈夫、两名宫妆妇女——正如李良年所称——伟丈夫自读他的《春秋》,二妇人愁眉深锁、左右顾盼,似望人归来、久久不至模样。这当然是《三国演义》中故事。

既然说到这里,岔出去漫说一小段儿三国,表一表我对这“保二嫂、却廖化”情节之异议。

连杜立德与李良年都认那庭中伟丈夫是关羽,可见都将保着甘、糜二夫人功劳尽数记在关二爷头上。不过《三国演义》之细故不止于此。话说关二爷在汝南闻得孙乾来报玄德消息,知道刘备、张飞皆在袁绍阵中,于是,“夺门而去,车仗鞍马二十余人,皆望北行”。又,关公宅中人来报孟德说:“关公尽封所赐金银等物。美女十人,另居内室。其汉寿亭侯印悬于堂上。丞相所拨人役,皆不带去,只带原跟从人,及随身行李,出北门去了。”

事实上关二爷的安排如何?他先跟随扈人员说:“汝等护送车仗先行,但有追赶者,吾自当之,勿得惊动二位夫人。”所以接下来还是要出事。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里的原文如下:

不说曹操自回。且说关公来赶车仗。约行三十里,却只不见。云长心慌,纵马四下寻之。忽见山头一人,高叫:“关将军且住!”云长举目视之,只见一少年,黄巾锦衣,持枪跨马,马项下悬着首级一颗,引百余步卒,飞奔前来。公问曰:“汝何人也?”少年弃枪下马,拜伏于地。云长恐是诈,勒马持刀问曰:“壮士,愿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阳人,姓廖,名化,字元俭。因世乱流落江湖,聚众五百余人,劫掠为生。恰才同伴杜远下山巡哨,误将两夫人劫掠上山。吾问从者,知是大汉刘皇叔夫人,且闻将军护送在此,吾即欲送下山来。杜远出言不逊,被某杀之。今献头与将军请罪。”关公曰:“二夫人何在?”化曰:“现在山中。”关公教急取下山。不移时,百余人簇拥车仗前来。关公下马停刀,叉手于车前问候曰:“二嫂受惊否?”二夫人曰:“若非廖将军保全,已被杜远所辱。”关公问左右曰:“廖化怎生救夫人?”左右曰:“杜远劫上山去,就要与廖化各分一人为妻。廖化问起根由,好生拜敬,杜远不从,已被廖化杀了。”关公听言,乃拜谢廖化。廖化欲以部下人送关公。关公寻思此人终是黄巾余党,未可作伴,乃谢却之。廖化又拜送金帛,关公亦不受。廖化拜别,自引人伴投山谷中去了。云长将曹操赠袍事,告知二嫂,催促车仗前行。至天晚,投一村庄安歇。

这一小段文字反映了一个关隘之处:关二爷你保二嫂投刘皇叔,是你身为结义兄弟的本分;可廖化拼着性命、杀了同伙——套句俗语:果有弃暗投明之心——关二爷就一念之偏,认定廖化是“黄巾余党”,居然弃之不顾了。看来这还是罗贯中暗中着色,对于关二爷的器量,微微伏了一笔?

可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话还是传了下来,《三国演义》书中,廖化最后还是投归蜀汉,第一次作先锋是在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拔襄阳郡》文中。

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刘玄德筑坛于沔阳,方圆九里,分布五方,各设旌旗仪仗。群臣皆依次序排列,进冠冕玺绶讫,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员拜贺为汉中王。子刘禅,立为王世子。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总理军国重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

此时东吴的诸葛瑾献计,欲为孙权之子向关羽之女请婚,乃有虎(虎将)女犬(权)子之讥,孙权因此而定联曹操、强取荆州之策。即使到了这个地步,关二爷还故意问沔阳来使费诗:五虎将是哪些人?甚至故意不肯受封——因为关、张、赵、马之后,还有个他瞧不起的黄忠:“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闹出这一段,罗贯中立刻掉笔写费诗出王旨,令关二爷领兵取樊城。关二爷领命,即时便差傅士仁、糜芳二人为先锋,不料二人居然因为在帐中饮酒,引得寨中火起,烧着火炮,满营撼动,把军器粮草,尽皆烧毁。这才“令廖化为先锋”。廖化的仗其实打得不错,他善用诈败之计诱敌,且终其一生,以此计得售而建勋者一而再、再而三,总能出奇制胜。至于关二爷,当这取樊城之际,已自离走麦城升天事不远了。

看罗贯中写关二爷,以包裹夹覆之态,看他如何骄恣自雄,如何排忌同列,如何拙于甄别、汲引后进僚属,情节周旋于斥孙权、拒黄忠、勉强任用廖化诸事之间,后人当知一个行年将近六十的“武圣”,亦自有其顽愚昏耄之处。可惜了一个廖化,千古以来,落一个无大将而得以作先锋之名,这比骂名还窝囊。

然而到了蜀汉后期,已经是一介老将的廖化,在《三国演义》第一零九回《困司马汉将奇谋废曹芳魏家果报》中,又作了一次先锋:“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将军姜维起兵二十万,令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运粮使,大兵出阳平关伐魏。”

此时的廖化虽然垂垂老矣,却还能够辅翼姜维、屡出奇谋,守剑阁、抗钟会、保元气,延刘姓宗室一脉于不绝,真正细说起三国之事来,反倒该惋叹廖化生不逢辰才是。回头看看关二爷初见他立了保驾大功,居然诬他“终是黄巾余党,未可作伴”,简直就是无的放矢地抹黑了。

说起不平之事,说书的废话便多了——如今回头再叙正文。杜立德猜想此卷作者果真有绝大功德,乃擢之卷首,成了会元。

故事:春闱之后,例于四月十五日发榜,中式者称“贡士”,第一名曰“会元”,前十名曰“元魁”。贡士还要经过一道保和殿覆试的手续,由王公大臣评阅试卷,分一、二、三等,列等者才准予殿试。钟瑞经过覆试、再赴殿试,文字也不可能好坏到如何,平平庸庸地列个三甲,已经心满意足之极。榜后,循例还有谒见房师的礼仪,分班分房,钟瑞先见到了李良年。李良年且不问同房其他得高第者,问明了钟瑞是哪一个之后,立即上前执手相看良久,才道:“我之所以取君者,以德不以文;君此生究竟做了些什么样的盛德之事?可否见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