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北极熊苏醒 大中东计划破产(第1页)
第20章北极熊苏醒:大中东计划破产
21世纪来临的前一天,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退位,将普京推上国家的最高领导层。
普京是个雄才大略的人,否则,军工集团也不会推他出来重整俄罗斯。他干净利落地解决掉车臣叛军的表现,也说明了这一点。
拜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折腾所赐,俄罗斯工业彻底垮台,过去规模宏大的工业体系已经崩溃,只剩下了军事工业和资源产业还在支撑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换言之,俄罗斯的经济就靠着卖武器和卖石油天然气之类的能源产品维持了,这对于俄罗斯来说,真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然而,自助者天助,一点儿也不错。普京总统的命不是一般的好,他刚刚上台后不久,国际油价竟然一路走出了连续十几年的低谷,再后来便翻着跟头往上蹿,到了2008年,油价竟然涨到了100美元桶以上,在这一年年中甚至达到了147美元的历史最高价。这让他有了本钱,可以实施自己的政治理想。
自然,这种喜剧场面的出现,并不是上天的安排,而是因为昔日打压油价的力量现在需要油价上涨。
很快,俄罗斯就还清了欠了十几年的债,不仅如此,他们手头上甚至有了巨量外汇储备,达到了数千亿美元之巨——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喜庆日子,每个中国人都记得),俄罗斯外汇储备达到了5981亿美元的峰值,居世界第三位。这意味着,若是有人妄想在俄罗斯重演20世纪90年代的故伎,以金融风暴的手段来洗劫俄罗斯,那绝对是痴心妄想。
然而,普京总统的忧虑并未减轻,他心里很清楚,这些钱都是靠卖资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得来的。而俄罗斯之所以能够短期内拿到这么多的钱,是因为能源价格,尤其是石油价格高涨。
一旦油价回落,俄罗斯就会再次陷入困境。为了俄罗斯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普京总统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保证自己现金流的长期稳定。
普京的战略选择已经确定,分为短期战略和长期战略两部分:
一、短期之内,必须让美国人陷在伊拉克战场,能拖多久拖多久。
这样的好处,在于逼迫美国人继续将印钞票滥发流动性的游戏玩下去。这意味着国际油价将长期维持在高位,于是,俄罗斯的财政问题便不再是一个问题。
有了钱,普京总统就可以从容布局,趁着美国人陷在伊拉克无法腾出手来的机会,慢慢收回旧日的利益,继而,在此基础上,反守为攻。
二、长期的目标,则是将能源定价权,尤其是石油价格定价权夺过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石油定价权在谁手里?在美国人手里。所以,普京总统的长期目标很明确,即掀翻美国人,夺回能源定价权。
普京总统雄心勃勃,他喊出了响亮的口号:“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崭新的俄罗斯。”他要用二十年时间,重建俄罗斯的强国地位。
这二十年时间,早就已经计划好了:总统任期八年(两届)+总理任期四年(一届)+总统任期八年(两届)=二十年。唯一需要用心“安排”的就是,在普京四年总理任期上的那个总统人选,须得按照事先的约定,按时自动把位子还给普京。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俄罗斯宪法规定,总统只能连任两届。而军工集团想出这个办法,使得普京阁下既能有足够的时间推行其国家战略,又能避免违宪,实在是两全其美。
如此安排,未来二十年,俄罗斯就会在一个既定的轨道上,按照既定的战略发展下去。在这个既定的“国家战略”中,核心的问题就是重建俄罗斯的强国地位。而若想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重建俄罗斯的工业体系。而要重建俄罗斯的工业体系,需要资金、市场、技术。双头鹰冷冷看了下他家石油天然气大买主,也就是他的东方邻居中国,摇了摇头。
他把眼光转向了西方的邻居,眼光变得热切而热烈。如同热恋中的少年,普京敲开了欧元区双核的大门,直接给出了自己的要价和筹码。
普京总统的要价,可以简单概括为“上游换下游”:俄罗斯允许欧洲人参与俄罗斯境内的石油天然气企业(上游)的经营,同时作为对价,欧洲人也应该允许俄罗斯参与欧洲的石油天然气下游企业的经营。
欧洲人抽了一口冷气,呆住了。
见到欧洲人这么胆小,俄国人笑了,示意欧洲人看看东方。
原来,这“上游换下游”的协议,已经可以在东方看到范本了。
2006年3月21日,普京总统访华,确认了一项协议,即中石油集团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宣布在年底前分别在两国组建两个合资公司,分别经营上游和下游业务。
协议确定,双方在俄罗斯共同组建一家公司,称为“东方能源公司”,俄方持股51%,中方持股49%,主要业务是在俄罗斯进行地质勘探及能源项目融资。作为联动措施,2006年7月19日,中石油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斥资5亿美元,以每股7。55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俄罗斯石油公司6622。52万股,成为俄石油的战略投资者,其认购条件是进入上游领域,联合开发俄罗斯万科尔油田。
作为条件,中国开放能源下游市场,在中国建立中俄合资的炼油厂项目。具体做法是,双方出资在中国成立一家公司,名字叫作“中俄东方石化(天津)有限公司”,中方占股51%,俄方则占股49%。该炼油厂设计年产能为1000~1500万吨成品油,总投资金额约为40亿美元。此外,作为附带的内容,合同还包括数百家合资加油站。
这是个典型的双赢项目。
一旦协议实施,则中方得到了稳定的石油供应,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而俄方也参与到了具体的工业领域(炼油工业以及下游加油站项目),并且圈定了相当规模的中国市场份额。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借由“石油武器”换取重振俄罗斯工业的第一步。虽然这第一步看起来比较小,但是若能一直走下去,前景一定是光辉无比的——普京总统的“二十年规划”中光明未来的实现,就在向俄国人招手。
俄国人掉过头来,满怀期待地看着欧洲人,等待欧洲人的回答。
多么大的馅饼啊!
欧洲人只要一点头,就可以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而这一点,则是欧洲人最大的软肋之一。谁都知道,欧洲人拼死也想拿下中东控制权,就是因为其主要能源供应来源地——中东握在美国人手里,这就等于欧洲人的脖子掐在美国人手里。所以,什么“石油欧元”计划、“地中海联盟”远期规划,无一不是冲着这一点去的。
现在,世界第一大产油国、世界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据BP《世界能源统计回顾2011》报告统计,俄罗斯2010年天然气生产量5889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18。4%,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不受美国人左右的俄国人找上门来,要保证欧洲人此后的石油供应,难道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吗?
有了这个“保证”,欧洲人在面对美国人打压时,就少了很多忌惮,而那个“美元已死,欧元当立”的战略目标,也就近了很多。
然而,欧洲人却不敢轻易去接这个馅饼,他们心有余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