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火烧欧洲超级连环船(第2页)
如此混乱的局面,造成了一个结果,希腊一国出现危机,绑在一起的大伙儿谁都跑不了。所以,美国人放火烧了最小最脆弱的一艘小船(希腊),引起的却是整个欧元区这个“超级连环船”整体的熊熊大火。
最终,事情发展到了2012年1月3日,大火终于烧到了欧元区核心——这一日,标准普尔宣布法国(欧元区双核之一)被降级,其主权信用失去了“AAA”的最高评级。
欧洲人的汗都下来了:费尽心机攻击美元霸权,花了十几年时间,砸下了无数资源,用尽了一切筹码,也未对美元造成实质性损伤,而美国人掉转枪口对准欧元,不过才仅仅两年而已,就已经杀到了欧元区核心。
然而,让他们头疼的事情不止于此:大火的危害,绝不仅仅在于金融层面——美国一把火烧下来,还同时戳破了欧元区经济体系的内循环:
第一,欧盟(欧元区为主体,约占总经济体量的80%)进出口贸易占了全球贸易总额的13-25。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其规模之大排名世界第一,世界上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想来分一杯羹。
第二,在这个大蛋糕中,欧洲人自己留下了65%,余下的残羹剩饭——35%才开放给欧洲以外的国家,中国、美国、俄罗斯都包括在内。
然而,即使如此,中国在其中抢到的那一小块,也占到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8%,消化了中国出口商品的16%(2016年)。于是,我们禁不住会想,若是欧洲人将余下的65%对中国人开放,那么,对于中国商人和中国经济来说,那该意味着什么?
中国人会这样想,美国人当然也会这样想。俄国人不是傻瓜,克里姆林宫的主人早就惦记上了这块大蛋糕,因此他向欧洲人提出了“俄罗斯——欧洲关系三大新框架”的橄榄枝(前文我们已经详细讨论过)。甚至,毫无疑问的是,世界上一切国家都会这么琢磨。
然而,欧洲人自己却把门户守得异常严实。世界贸易的这块大蛋糕,欧洲人是绝不会轻易让出来的。他们已经以此为后盾,建立了自己的贸易框架(胡荣花:《欧盟内部贸易结构及其特点分析》,载《世界经济情况》2011年第9期。):
1。贸易份额:世界进出口贸易之13-25(2010年,总额达到78501。3亿欧元)的65%(总额达到5万亿欧元以上,约占全球总额的15以上)。
2。交易货币:欧元。这意味着去除了汇率波动的风险。
3。贸易对象:欧元区19国为主——其中又以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英国(英国不属欧元区,但属于欧盟)为主,这五国占据了内部贸易的一半以上。
然而,这个美妙的框架中,隐藏着不那么美妙的暗伤。这暗伤被美国人发现并且进行了全力攻击。
“欧猪五国”的麻烦在于,其国内经济早就已经严重“去工业化”,或者叫作“产业空心化”(如当前已经焦头烂额的希腊、N年前失业率就达到20%以上的西班牙,就是典型的例子),或者处于这个进程之中(如产业逐渐外迁,但尚且保留相当数量先进工业的意大利)。其结果则是,他们挣的不如花的多,开支远远大于其收入。换言之,就是“寅吃卯粮”,花子孙的钱自己享受。
聪明的欧洲人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借钱。于是,希腊人发行债券,将其卖给手里有欧元的欧洲兄弟们,于是希腊人就有欧元了。欧洲兄弟们交出了欧元,拿到了希腊的债券。据说,他们会获得希腊为这些债券支付的利息。
实际上,利息与否,欧洲兄弟们不在乎。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皆大欢喜的情景——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英国可以继续开开心心地卖产品给希腊人,而希腊人也可以继续开开心心地过着自己幸福的日子。
这一形势发展下去,到2009年的最后一天,我们终于发现了如下局面:
德国人手里持有价值450亿美元的希腊债券;
法国人持有价值750亿美元的希腊债券;
英国人手里也有价值150亿美元的希腊债券;
此外,还有价值1010亿美元的希腊债券零零碎碎地分布在其他国家手里。
而我们细细追查的时候,竟然在这些名单中,看到了其他四个“欧猪国家”的身影:
希腊欠意大利银行69亿美元;
希腊欠葡萄牙银行97亿美元;
希腊欠西班牙银行13亿美元;
希腊欠爱尔兰银行85亿美元。
换言之,欧元区各国与希腊的贸易,我们可以这样形容:希腊人负责消费;欧洲兄弟们负责生产。希腊人没钱消费,德法英等手里有余钱的欧洲兄弟们借钱给他,请他消费。
若是用公式来描绘的话,即可列出如下:
“欧洲兄弟们”交出欧元,换来希腊债券→希腊人得到欧元,用于购买“欧洲兄弟们”的商品→“欧洲兄弟们”获得欧元,作为利润→“欧洲兄弟们”用获得的欧元扩大再生产→更多的产品送到希腊→希腊人把更多的希腊债券交给“欧洲兄弟们”→希腊人得到更多欧元,继而用借来的欧元购买“欧洲兄弟们”送来的更多的商品……
这是一个正反馈循环,这循环一轮轮进行下去,我们就会发现“欧洲兄弟们”的生产规模一轮轮扩大。而推动“欧洲兄弟们”实现这一喜人局面的,则是他们获得了持续不断的购买力——扮演这个持续不断“购买力”的,则是希腊人发出的越来越多的希腊债券。
这个公式,完全可以继续扩大,套在其他“欧猪”国家身上,于是,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可喜的局面:只要“欧猪五国”可以不断地发行债券,交给“欧洲兄弟们”,那么,“欧洲兄弟们”的经济就会持续不断地红红火火下去。有了这个“红红火火”,欧洲人就可以获得一个稳固的后盾。在此基础上,欧洲人即可挥师东进,与美国人在中东一争高下。
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这个循环的关键,在于希腊等“欧猪”国家的债券必须保持其较高的信用。
然而,“欧洲兄弟们”和“欧猪五国”却从来不担心这一点。因为在标准普尔、惠誉、穆迪氏那里,希腊债券和其他“欧猪”们的债券信用总是得到很高的评级——这个和谐的局面,一直保持到2009年12月8日。那一天,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22日,穆迪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这就是美国人对欧洲打击的开始。
于是,第一把火烧起来,并且很快蔓延开去,遍及欧猪五国,然后把整个欧元区拖下了水。
2010年3月,已经被暴揍4个月的希腊人首先明白过来,他们终于宣布本国即将施行“48亿欧元紧缩方案”——希腊人的眼泪流了下来,他们心里明白,寅吃卯粮的幸福日子就此结束了。
4月23日,希腊正式向欧盟及IMF提出援助请求。4天后,标准普尔将希腊主权评级降至“垃圾级”。消息传出,立刻引发全球性恐慌。
2010年四五月间,大伙儿见了面不再问“吃了吗?”,而是说:“二次见底就要来了。”到5月6日那一天,甚至连美国道琼斯指数也在盘中暴跌近千点——10%,用中国股市的术语来说,就是“全线跌停”。
直到此时,欧元区决策层才刚刚明白过来。5月10日,他们终于提出个系统性的应对方案: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出手,斥资7500亿欧元救助欧元区成员国。
然而市场并不领情,十天之后,消息传来,欧洲银行业股票持续暴跌,原因则是人们担心这些银行为购买“问题债券”(“欧猪五国”债券)所投下的巨资会血本无归: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资料,截至2009年底,欧洲银行业对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各类债券的风险敞口达2。29万亿美元。其中,法国的银行业敞口最高,达8430亿美元,其次是德国的5200亿美元,英国为227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