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章 北极熊苏醒 大中东计划破产(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实际上,俄罗斯虽然算是个地地道道的欧洲国家(我们每个学过初中地理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但是在其他欧洲人看来,它根本就是个“异类”,所以从来不把它算在欧洲之内:

一、俄罗斯信仰的不是西罗马帝国一系的天主教,也非基督教新教,而是源自东罗马帝国的东正教。

二、俄罗斯自建国以来,就致力于争夺欧洲霸权,五百年来无数次与欧洲各国兵戎相见,阴谋阳谋的较量也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而其进击和力图控制西欧的势头,五百年来一以贯之,从未改变。

三、最令人恐惧的,则是前不久才消失的红色帝国的强大军事压力。那滚滚的红色铁流碾过欧洲、踏平一切的威胁,几十年来一直悬在西欧各国头顶,让它们睡觉也得睁着一只眼睛。

欧洲人好不容易盼到苏联倒下了,更令人放心的是,它的骨架——工业被彻底拆毁了。现在如果有消息说,它要请你帮忙重建工业,恢复它的骨架,你敢吗?

欧洲人的犹豫不决是在普京总统预料之内的,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普京把自己的底牌全部摊出,请欧洲人拿主意。

这底牌中,最重要的有三个:

一、在军事层面上,建立“欧洲安全框架”(或者叫作“俄欧安全框架”)。

通过这个框架具体而精细的安排,一次性解决未来俄国和欧洲各国之间的安全问题,以此彻底解决欧洲人对于俄国的恐惧心理。

其时,中国人,尤其是美国人就会发现,他们无法再在俄国人和欧洲人之间打入楔子,也无法再利用俄国人对欧洲人的芥蒂而取利,更无法再利用欧洲人对俄国人的恐惧而从中获益。

二、在政治层面上,确立“欧洲对话机制”(或者叫作“俄欧对话机制”)。

通过这个架构,俄国人将和欧洲人就一切区内和国际上的事务达成妥协,然后再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对外。

其时,中国人和美国人就会发现,欧洲人和俄国人在国际上将发出一个声音,他们说话的分量从此大增。

三、在经济层面上,确立“俄欧经济合作框架”。

通过这个架构,欧洲人将得到俄罗斯优先而稳定的能源供应,而俄罗斯将得到欧洲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更加重要的是,俄国人盯上了欧洲人的那块大蛋糕——占世界13的进出口贸易份额,只要得到这些发展的资源和空间,俄罗斯工业体系的重建指日可待。

要知道,中国几年来的飞速发展,其最大的支持和背景,不过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这些资源而已。

实际上,2010年,中欧贸易总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的16。1%,欧洲市场却吃下了中国出口的20%。而能有这样的成果,欧洲的大门只不过对中国商品开了一条小小缝隙而已。

俄罗斯人口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欧洲人的市场若是无条件对俄罗斯开放,中国人能做得到的,俄国人会做得更好——普京总统对此深信不疑。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欧洲人看到这三张牌,脸上青一阵,红一阵;表情一会儿狂喜,一会儿忧愁;一会儿咧开嘴巴大笑,一会儿又闭上嘴巴沉默不语。

是啊,巨大利益的背后一定是空前的大风险,而巨大风险的背后也一定是巨大的利益。决策时一步走错,或者未来操作之时一步失误,换来的可能就是整个欧洲的万劫不复,面对如此重大的抉择,欧洲人怎么会不慎之又慎?

然而,普京却并不着急,因为他的职业素养告诉他,着急也没用,欧洲人想通了,自然会来找他的。于是,他安排人专门负责与欧洲人商讨这个问题——这是俄国人希望之所在,而他本人则将注意力转向了美国人。

原因很简单,美国人的情报机构不是吃素的,一旦看到欧洲人在利诱之下产生任何同俄国人妥协的苗头,暴风骤雨般的打击就会如期而至。

如同欧洲人看到“中美经济小循环”一般,当美国人看到那个已经露出苗头的“俄欧轴心”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恐惧。

原来,美国人秉承英国人“光荣孤立”之精神,对于欧亚大陆这个“世界岛”,执行的是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略。其思路是分割欧亚大陆两端的传统大陆强国(大陆西端的法、德、俄和大陆东端的中国),绝对防止这些强国联合。

为了这个目标,他们用尽了一切阴谋阳谋,用尽了一切军事政治经济手段。而在这些手段中,最显眼的无过于正在执行的“大中东计划”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在美国人执行“大中东计划”的过程中,胜利并未迅速到来,自己反而陷入了伊拉克这个泥潭中。

美国人仔细审视才发现,帮助他们成功陷入这个进退不得局面的,就是“大中东计划”所要算计的传统大陆强国——这是符合游戏规则的,谁规定了只许你动手,不许别人还手的?

为了将已经咬在嘴里的肥肉吞下去,为了“大中东计划”的继续进行,美国人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

为了弄到这些资源,就必须印钱,向国外换。

所以,美联储的印钞机日夜不停,越来越忙,同时,与之配合的美联储基准利率也持续维持在低位。

然而,这些只是配套措施,真正的关键在于美国国内的抵押贷款业务做得越来越大。

尤其是抵押贷款中最显眼但是绝非唯一的一环——次级贷款业务也越放越大,终于膨胀到了万亿美元的规模。相应地,建立在次级贷款上,按照“杠杆化”原理操作的垃圾债券之类的金融衍生品也随之膨胀到了十倍百倍的规模——数百万亿美元的虚拟金融衍生品像一把利剑一般悬在美国人头顶,随时可能落下。唯一可以解决问题的,便是美国人自己说的,至少每日从伊拉克地下抽出400万桶石油,才能补上这个窟窿。

若是我们回想起美国GDP也不过15万亿美元左右的话,这个膨胀的势头,会让我们立刻想起了“癌细胞”三个字。

之所以如此操作,是因为抵押贷款业务的背上承载着美国老百姓的购买力。然而,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普通民众的收入已经连续三十年以上没有增长过了,甚至一直处于下降之中。

为了解决这个尴尬的局面,就需要提高美国民众的购买力,这只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请美国国内的资本家、企业主们大幅度提高劳动者薪酬。这个法子很和谐,却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违反“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指导精神——其精髓,用两个词即可概括,即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低成本、最高利润”。

这个非常好理解:“最高利润”是“最低成本”的结果,而“最低成本”必然导致“最高利润”,两者实际上是个“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这是符合资本“LhReturn”的本性的,或者我们换种说法,“最低成本、最高利润”是资本之本性在当代全球化和WTO框架下的具体体现。

章节目录